消费金融持牌机构再度扩容 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日前获批开业
消费金融持牌机构再度扩容,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日前获批开业。
消费金融公司,是由银保监会批准筹建的持牌金融机构,到目前为止,全国有33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含开业)。其中,有4家都是最近两年才获批筹建的。
当前,消费金融机构批设进程有加快之势,而且不乏中国平安、小米这样的行业巨头进场,种种信号表明消费金融这块牌照依旧很吃香。在当前消费金融市场监管框架不断完善之际,这块牌照的“含金量”究竟如何?
持牌队伍持续扩容
除了蚂蚁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开业,记者获悉,去年获批筹建的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公司也进入开业倒计时。
加上今年4月正式开业的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公司,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呈现不断扩容之势。截至目前,有33个持牌机构参与其中。这33家消费金融公司的参与者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银行,半数以上消费金融公司股东中都有银行身影,且以股份行、城商行为主;二是金融、电商、互联网巨头,例如中国平安、百度、小米、唯品会、携程等。
消费金融业务主要是指面向个人的、以消费为用途的贷款,特征是小额、短期、无抵押,也可以简单理解为零售信贷业务。
从这两年新批筹的消费金融公司来看,一个明显趋势是,消费金融公司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元化,跨界特征明显。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发起股东中包括宁德时代、鱼跃医疗,前者是新能源公司,后者属于健康领域。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公司的控股股东为江苏银行,其他股东还有家电零售商五星控股集团,服装企业海澜之家。
牌照含金量凸显
伴随消费升级,近年来消费金融市场快速扩张,引来各路资本觊觎。近日,有上市公司高管向记者表示,正在关注消费金融牌照,但“吃不准”牌照价值究竟如何。
“消费金融公司竞争优势弱于商业银行,但明显强于小额贷款公司,因为杠杆高、融资成本相对低。”东吴证券研究所首席银行分析师马祥云在报告中说,消费金融牌照审批严格,且第一大股东多为商业银行,本质上是商业银行体系内的消费金融专业平台。
记者从业内获悉,消费金融公司资本杠杆可以达到10至13倍,而小贷公司最高不过5倍。在互联网贷款严监管的趋势下,目前市场的主流观点是,消费金融牌照价值会进一步凸显。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称,实际上,消费金融公司申设比民营银行还要灵活,单一大股东没有出资比例要求,也不要求都是民营企业;在业务范围上,也没有经营区域限制。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为何消费金融公司中,股东方以城商行见多:一块消费金融牌照可以助其实现跨区域经营,拓展零售业务。
关键是要经营好
2020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批设节奏加快,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持牌机构进入政策红利期。
但受访人士均向记者表示,拿到牌照并不意味着就能“吃到”红利、赚到钱,能不能经营好才是关键。
目前已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在过去十余年发展中,业绩表现加速分化,头部效应明显,强者更强。以净利指标来看,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排名行业前三。
招联消费金融在持牌机构中可谓一枝独秀。去年,该公司净利达16.63亿元,同比增长13.4%。资产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
也有消费金融公司一手好牌却没打好。捷信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业绩已经跌出三甲,去年两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88%、31%。
“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模式、科技能力、公司治理、股东资源都非常重要。”董希淼说,股东背景强大,意味着融资能力相对较强,像发行金融债、同业借款都会相对容易,这是持牌机构竞争中很重要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