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保马欣: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打造“太保样本”
近日,中国太保发布公告称,公司发行的GDR(Global DepositoryReceipts,全球存托凭证)兑回期限届满,截至10月22日,中国太保A股股价较发行当日上涨21.18%,GDR,较发行定价上涨38.35%,两地市场之间的差价持续收窄。此前,中国太保曾多次表示,发行GDR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近日,中国太保副总裁、董事会秘书马欣给出了他关于公司治理的思考。
既对标国际通用准则,又结合国内实践
中国太保马欣表示,回溯中国企业近年来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到,公司治理正在从学术概念、纸面规则逐步转变为中国企业发展的核心实践。从全球视野来看,早在1999年,由29个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理事会就正式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原则》,即本质上强调各方共同治理,尊重企业价值创造和盈利增长的内在诉求,同时也构建了国际公认的优秀公司治理体系的基础部分。
当然,OECD原则也指出,“尚不存在良好公司治理的统一模式”。一个成功的公司治理模式,并不是简单照搬照抄纸面准则。对于中国上市公司来说,如果你要充分利用全球资本市场,吸引长期“耐心”资本,你的公司治理安排必须能够获得境外投资者的充分理解,要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则。同时,也要综合考虑国内实际,要有中国公司治理的特色,中国太保马欣表示。
优化股权结构,为公司治理奠定良好基础
中国太保马欣说,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混合所有制一直是国资国企综合改革的方向,近年来,监管部门也在大力推动险企优化股权结构,规范股东行为。
从我们自身来看,成立之初到现在,太保通过改制、增资、扩股、上市,股权结构才得以不断优化。目前,公司主要股东基本稳定,股权流转有序,层级清晰易穿透。股权结构相对分散,又非高度分散,这样既有利于发挥制衡作用,又能够保证股东充分行使权力,有效避免内部人控制风险。
从全球范围内的普遍经验来看,实现优秀公司治理的重要路径就是企业上市。通过上市来优化股权结构,进而为公司治理奠定良好基础。上市后,董事会、股东和潜在投资者等相关利益方各自发挥重要作用,三会一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资本市场形成外部约束机制,推动企业管治向共同治理转变。
中国太保过去十几年的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历经2007年A股、2009年H股上市,以及最近又成功登陆伦交所,每次在资本市场上的一大步,都推动了公司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加强董事会建设,强化集团一体化管控
中国太保马欣表示,基于太保的股权结构特点,在董事会构成上,我们坚持均衡多元和非执行董事优势占比,目前15名董事中只有2名内部董事,非执行董事占比高达87%,为上市同业中最高,形成对管理层的有效制衡和监督。
此外,集团一体化的公司治理运作架构,是太保的另一个特色。集团对各子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进行统筹管理,不仅在各子公司董事会委派董事,还通过对核心子公司派驻董事会秘书的方式,来指导和协调子公司董事会层面的具体工作。从实际效果看,董事会减少了层级、降低了沟通成本,缩短了决策链条、提高了集团上市公司的整体决策效率。
尊重各方诉求,提升公司透明度,共同治理保障险企高质量发展
中国太保马欣说,上市后,市值成为评价公司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上市公司有压力、也有动力提升透明度。
第一,来自资本市场的力量可以很好地发挥外部治理约束作用。上市以来,太保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们严格遵循行业监管、证券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则,充分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及时、公开、全面披露各项可能影响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大事项。
第二,我们利用多种形式,向内传导资本市场声音。例如,积极安排全球路演,让管理层与投资者进行面对面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让公司决策更契合投资者需求。
对于保险企业来说,长期经营才是“王道”。众所周知,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行业,极为考验投资方的耐心。险企忽视公司治理,最终带来的教训是惨痛的。
多年以来,这些一直坚守的战略和策略都经过了公司自身实践的充分检验,同时也在与投资者的良性双向互动中得以加强和固化。这是“太保样本”公司治理内外部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为什么中国太保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决定性因素。
最后,在总结公司治理时,中国太保马欣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公司治理是锚,决定了我们能够走得多稳;公司治理更是帆,决定了我们能够走得多远。他还表示,完善公司治理永远在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太保将不断优化“太保样本”,为进一步提升中国上市公司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