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品牌频繁试水 植物肉持续受资本青睐
近日,国内植物肉品牌HeyMaet宣布完成近千万元种子轮和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双塔食品(002481.SZ)、美国硅谷UpHonsetCapital、天图资本。
而就在前一天,另一家植物肉品牌星期零Starfield也宣布完成由云九资本领投,老股东愉悦资本、经纬中国跟投的千万级美元A轮融资。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刘少伟告诉《中国经营报》问:“随着健康升级、消费升级,最近有很多投资公司都看好植物肉领域。植物肉满足了国内很多素食主义者的需求,又保持了肉的口感,因此植物肉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
值得注意的是,频获投资的植物肉领域虽然在国外已流行多时,但在国内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市场并不成熟。褪去营销热潮之后,植物肉产品在口感、技术研发等方面还有很大成长空间,要想形成大趋势仍任重道远。
新老品牌试水
值得关注的是,国内植物肉领域还属于初创阶段,国内植物肉市场呈现新老分化的现象,一边是素莲、双汇等传统食品企业,另一边则是新锐品牌。
据了解,HeyMaet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中国植物肉品牌,为消费者提供汉堡饼、中西式香肠、猪肉碎、牛肉碎、牛肉块、鸡块等植物肉产品,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实验室建设、渠道开拓和品牌推广。
另一家完成千万级融资的植物肉品牌星期零Starfield成立于2017年,主要产品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的植物基人造肉。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星期零Starfield宣布完成数千万元规模的融资,经纬中国为天使轮领投方,愉悦资本为Pre-A轮融资的唯一投资方,此次融资创下国内植物肉创业公司融资金额的最高纪录,融资后公司估值达到3.25亿元。
对于为何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多次大规模融资,记者致电星期零Starfield方面并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但星期零Starfield方面曾对外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吸引国内外高端技术人才、供应链完善、品牌推广和团队运营等方面,将在深圳建立3200平方米植物肉实验室,并且深挖、破圈、拓类,丰富植物肉的口味与应用场景,深挖快消品市场和细分领域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植物肉领域越来越成为资本市场的投资热点。LeverVC、BigIdeaVentures、NewCorpVenture等多家资本都在加码投资国内植物肉市场。
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对于动物蛋白摄入需求预期扩大,但养殖的成本越来越高,同时也可能存在健康方面的问题。而植物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个缺口,潜在市场的规模也非常大。”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从政策端来看,植物肉可以解决多个痛点,特别是全球疫情影响下,对植物肉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加。例如,植物肉可以避免动物养殖带来的土地、空气的污染,打破养殖生产周期限制,食品安全方面更加可控。因此资本端也会越来越重视这一领域,融资规模不断提升是正常趋势。”
据了解,目前涉足到植物肉的传统品牌主要有双汇、嘉吉、双塔等,在收购相关企业、推出自有品牌、供应链合作等方面频繁试水。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品牌虽然已经有一定沉淀和积累,但植物肉作为新兴领域,传统企业也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而与传统食品企业不同的是,新锐品牌显得格外高调。据了解,目前星期零和50多家餐饮、食品品牌合作推出植物肉产品。今年5月,HeyMaet与零食品牌百草味联名推出植物肉粽产品。
但莱维特管理咨询公司的食品饮料营销专家陈玮认为:“目前植物肉行业缺乏领导品牌,业内企业没有去做消费者的品牌教育、品类知识教育,大部分消费者没有建立起吃植物肉的习惯,缺乏类似王老吉、红牛这样的品牌型企业。”
“从目前植物肉品类的发展阶段来看,仍处于品类市场的初级阶段,是一个有技术壁垒的蓝海市场,也这意味着尚未出现具有垄断性地位的企业,并且未来还有广阔的增长空间。资本端正在加速对该领域的布局,预计未来还会有更高金额、更大规模的投资行为,并且会深入到该行业的更多维度,助推企业实现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朱丹蓬表示。
“真实感”提出技术新要求
初兴阶段的植物肉领域,不可避免地面临众多破局难题,其中植物肉产品的口感对技术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秘书长薛岩曾公开指出,“植物肉”或“植物蛋白肉”,是以大豆、豌豆等作为提纯植物蛋白,采用生物工程技术,从观感和口感上模仿真肉。
据了解,通过植物蛋白初级原料中提取高浓度的植物蛋白质,需要用提高温度、加大压力和搅拌剪切等方式,将天然结构植物蛋白挤压成组织化蛋白,以此为原料进行后续加工和调制。
但实际上,目前植物肉产品技术含量低,其口感与真肉相比还有很远的距离,部分问世的植物肉还存在产品品控弱、缺少动物肉的纤维质感、风味口感不佳、残留豆腥类异味等问题,真实产品远不像营销热潮一样夺人眼球。
“目前来说,植物肉的口感和动物肉相比还有些差距,植物肉产品经过后期的调味应该接近动物肉产品的80%左右,想要达到100%还是有难度的,但也不否认将来会做出来这样的产品。”刘少伟称。
对在口感上有着更高期待的消费者来说,植物肉产品能否突破技术壁垒成为行业进一步提升的关键。
“植物肉如果要做到和动物肉的口感一致,既需要高质量且稳定的原料,又需要精良设计和高精度的挤压组织化装备,经过不断的技术革新才能够达到要求,因为过去可能只是烹饪界在做,但是现在越来越多人去研究仿制肉领域,相信技术层面会慢慢变好。”刘少伟表示。
关于植物肉技术上的难点,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表示:“植物肉的难点在于模仿肉的味道和齿感,这类感觉更多是通过动物在运动过程当中产生的,实验室很难模拟出类似的情况。很多口味挑剔的人就是喜欢吃骨肉相连的东西,这对于产品来说科研的难度就非常大了。”
高价、行业标准缺失
据了解,目前星巴克的植物肉产品的单个价格在60元左右,喜茶的未来肉汉堡售价25元/个,相比同品牌的其他肉质产品,植物肉产品价格明显偏高。
高价背后则是企业成本难控。2019年,国内市场研究公司艾媒咨询行业调查显示,生产植物肉所需原料主要有大豆蛋白和豌豆蛋白两种,其中高端豌豆蛋白每吨为2万——3万元,导致人造肉企业难以压缩生产成本。
另外,植物肉产品在供应链上的成本也是其高价的原因之一。刘少伟表示:“像植物肉仿制牛排、猪排、半成品这类产品对供应链要求比较高,需要走冷链运输,成本上偏高。由于国内植物肉领域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品牌刚刚创立,价格上肯定要贵一些,等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植物肉行业,行业生产链得到疏通之后,成本才会下降。”
“植物肉在国内兴起不久,国家标准、消费者教育等方面还远远不够。但其实现在很多品牌入局植物肉行业,这本身就是教育消费者的过程,随着生产技术和大规模生产的改进,以及企业市场销售规模的壮大,市场做起来了,成本也就降下来了。”刘少伟坦言。
新兴产品的出现,除了高价之外,植物肉行业标准也未建立起来。与此同时,企业大规模的入局更急需行业标准监管。
据了解,目前植物肉行业暂无官方统一标准,只有在2019年,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起草了第一份《中国植物肉(植物蛋白肉)产业发展报告》,以植物肉或植物蛋白肉这一新的品类,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立项,推动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建立。
此前,薛岩表示,目前植物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有不下40家,其中超过9成的企业参与着这项标准的制定,目前报告还处于审核阶段,预计于2020年第二季度正式出台。
在行业标准还未建立的阶段,资本市场对植物肉企业的青睐,会让越来越多的企业蜂拥而至,这种情况下更考验产品质量。
“尽管人造肉在当前面临着种种发展障碍,但从食品工业的发展历史来看,植物肉之路似乎将成为注定。或者说,未来植物肉便会走入寻常百姓家。”朱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