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宏观 >

是旧策略还是新主张?电梯广告如何影响你的消费、投资行为?

2020-08-26 14:42:00

 

来源:中投投资咨询网

毫无疑问,2020年的世界经济不容乐观。与之相应,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巨大,小微企业不得不慎重思考生存问题,大型企业则有的积极转型升级、有的缩减预算准备过冬。

然而,转型升级和缩减预算,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其实并不冲突。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当然有充分的的理由把每一分钱都掰开了揉碎了,比以往更加追求“品效合一”。

但是,就当全世界都以为曾经铺天盖地的广告投放可能要沉寂一阵子的时候,中国的一些企业却逆势而上,不仅是网络广告、原生广告,就连传统的电梯、楼宇广告都开始映入人们眼帘。

这种局面,可能连全国最大的楼宇广告商分众传媒也始料未及,本以为是寒冬腊月,谁想到迎来了春暖花开。

财富管理行业的大佬“恒天基金”、在线教育的新锐“斑马AI课”和“有道精品课”、视频网站闪耀新星“bilibili”,外卖行业双塔之一的“饿了么”,前一阵子哭穷最凶的“西贝莜面村”。以上这些企业的广告,是否有出现在您身边呢?

日子都不好过,动辄上亿的投放真的靠谱?

可能大家真的看不懂,这年头还有企业敢几千万上亿的投放楼宇、电梯广告?到底是企业品牌策略的落后还是这其中蕴含着什么新机会?

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第一,迅速占领市场。这个角度很好理解,看起来好像大家能分的蛋糕都变小了。但是,蛋糕小了不意味着每个人能分的量就少了,随着一些企业的出局,空出来的市场份额以及潜客的市场可能是巨大的。

单单看这个层面,财富管理行业尤其适配。随着固收资产逐渐淡出主流市场,权益类投资在中国的发展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被个人投资者和市场认可。你炒股吗?买公募基金吗?买银行理财吗?买私募产品吗?有点前瞻性眼光的人都可以看出,财富管理在中国正迎来一波黄金发展期。然而,拥有足够的产品能力、服务能力、风控能力做好投资人服务的财富管理平台,在中国不超过5家。不难看出,“恒天基金”作为财富管理行业的大佬,正是看准了这个时机,可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根据分众传媒的一份报告,恒天基金今年总计会进行三轮全国性的广告投放,第一轮在五月已经完成,第二轮也将在八月收官,第三轮则预计在年末进行。

还在为企业担心吗?是品牌策略落后了?别操心了,至少恒天基金看的明明白白,第一波打“恒天基金”,让满世界都知道这家财富管理机构;第二波紧跟着就把“人物属性对照匹配”起来,然后直奔痛点推出公募产品“智慧盈”;第三波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一下,难不成要把这半年新客户的成功案例搬出来秀一波?

同样,在线教育平台为了抢市场已经打了一年多,这么一个天然“把孩子和家长都圈在家里”的黄金时机,他们不可能放过的。猿辅导、作业帮,在线教育领域的独角兽,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谁的品牌投放先停下来,可能就要出局。这样的竞争太可怕了,不过危中有机,得到APP,有道精品课的搅局说不定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第二,保持在用户面前的品牌活跃度。“饿了么”是真的需要这么做的,谁的手机里不是还有一个“美团”呢?天天看不见你,早晚会忘了用你。指望电梯广告投放能开拓市场,至少“饿了么”没戏,毕竟原本的市场份额就已经很高了。

“B站”可能以上两条都占了,首先极度需要扩大用户的年龄层,其次又要提醒老用户没事儿少刷抖音更别看爱奇艺。但是起到效果了吗?不好说,8月27日发布财报之后看了数据大家自然就清楚了。只是,小红书这么猛,“B站”有应对策略吗?

第三,影响你的潜意识。往高端了讲,几家企业压根儿没打算凭借着一次两次的投放能够实现大流量的留资、获客、转化。但是,随着“我”不断地出现在“您”的视野中,“您”可能会发现一个自己潜在的需求。当这个需求被启动时,受到潜意识的影响,你会优先使用被自己“熟知”的产品。广告营销学、消费心理学、公关等等学科的知识,全都集中在这么一个看似虚无缥缈的概念中了。不见得每家这么做的企业都能成功,但是成功了的企业几乎都做足了这些工作,比如“今日头条”。

每个人都有被营销的权利

不管是北京的国贸,还是上海的外滩,又或者是纽约的时代广场,世界上最贵的户外广告位扎堆的地方,从来不缺少“明星公司”的身影。就像是戛纳的红毯一样,大明星与小网红趋之若鹜的地方。为什么?因为站在这里仿佛就已经跻身名流,更容易吸引世界的眼球。

一则好的广告,背后很可能是一个好的产品,对应了亿万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恒天基金”给了用户做最优质财富管理的权利,“饿了么”给了用户在家就能享受美食的权利,“B站”给了用户坐在沙发上就能娱乐世界的权利。

细心一点就能发现,不论是电梯广告、户外广告、电视广告还是网络广告,都穿插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部分而影响着你的行为、决策。中国有句老话“没有花钱的不是”,广告投放亦是如此。美国苹果公司更是深谙此道,最好的视觉体验、饱和式攻击,不是“我”请“您”体验我的产品,而是只有“我”能给“您”最好的服务和体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