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行业:疫情影响下的食品饮料消费新常态
◎投资要点:
板块指数跑赢沪深 300 指数。截止至 5 月 29 日,沪深 300 指数较年初下跌 5.60%,食品饮料行业作为生活基础行业,需求恢复速度较快,板块防御属性较好等影响,板块指数表现较为突出,截止到 5 月 29 日,食品饮料申万行业指数上涨 13.52%,跑赢大盘 19.12 个百分点,在申万 28 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二。
消费支出明显下降。受疫情防控影响,单位停工、居家隔离,导致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均有所下降,2020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1 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 3.9%;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5082 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 12.5%。受此影响,2020 一季度我国社零总额 78580 亿元,同比下降 19.0%,其中 2 月份受疫情打击最大,社零总额下降 20.5%,3、4 月降幅逐月收窄,4 月社零总额同比下降 7.5%,出现回暖迹象。
消费者加速向线上转移。2020 年一季度线上零售增速随社零数据整体下滑,但降幅远小于社零整体,2020 年以来线上零售占社零总额比重明显提升,一季度线上零售占社零总额达到 23.6%,比上年同期提高 5.4pct,总体来看,线上渗透速度远胜以往。
健康需求持续高涨。疫情的冲击使得消费者对于健康、安全的需求大幅提升,并对消费者心理产生了持续影响。根据尼尔森的调查数据显示,80%的消费者表示在疫情过后将继续关注健康饮食,分别 75%、60%、59%的消费者表示未来将加大运动和锻炼支出、增加定期体检支出、增加保险理财支出。
休闲食品:行业规模仍保持快速增长,健康化、高端化是未来发展趋势。受疫情影响,2 月份休闲食品线上交易量增加 29%,疫情正在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叠加电商渠道渗透下沉到低线市场和休闲食品方便即食的消费属性,我们认为未来 3 年休闲食品行业收入将保持 11%左右的复合增速。消费者对于零食消费需求的升级,企业的竞争方向将从“流量为王”升级至“产品为王”,高端零食路线是行业未来趋势之一。消费者对健康认知不断提升,消费者对健康零食产生需求,因此独绿色健康、非转基因、低糖以及其它对于健康的诉求正成为零食市场关注的焦点。
乳制品:产量增速平稳,行业集中度高,短期业绩承压,关注疫情之后带来的消费增长。乳制品整体供应端已经从 2010 年前成长期的双位数增速,过渡至平稳发展阶段,但更符合消费升级无添加健康概念的巴氏奶和酸奶消费量保持着快速增长。在国内乳制品市场中,常温产品比重超 80%,占据绝对的主导。而常温产品中,伊利、蒙牛的市占率合计近 65%,并且逐年提升,双寡头地位愈发牢固。而低温方面,市占率靠前依然是老牌地方乳企。疫情之后消费者对于健康意识的提升,有望继续扩充乳制品的消费市场。新疫情短期内对乳制品的生产和销售都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是中长期来看,乳制品行业渗透率有望继续提升。同时受到疫情的影响,小企业快速退出,伊利、蒙牛有望加速抢占市场份额。
保健品:保健食品行业特别是在药店、电商渠道深耕的保健品公司会进入 5-10 年的黄金发展期。2018 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达 1627 亿元,同比增长 9.8%,预计 18-23 年 CAGR 为 9.10%。国内直销占比渠道过高,爆出的无限极事件和权健事件必然对直销渠道造成重大打击,长期来看,由于非直销渠道的持续发力及分流,直销原有的市场份额或将被强品牌、强产品、强渠道的非直销企业蚕食。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预计到 2050 年前后将达到 4.87 亿,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国内居民的预期寿命也相应地变长,我国膳食保健品行业必将迎来较大的增长。由于工作压力大和亚健康现象的社会化蔓延,青壮年群体对保健品需求越来越高。从人均消费金额来看,我国保健品人均消费金额偏低,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 1/8—1/6。人均消费金额的提升主要来自渗透率提升和购买者消费金额提升。
中期策略: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均有所下降,居家隔离也使传统消费场景受到严重影响。但是疫情也改变了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场景向线上转移,消费者对食品的简单即食和健康等因素提出更高的要求。短期来看,疫情对食品饮料上半年的消费造成严重的冲击,但食品饮料作为刚性需求,在疫情得到控制后,行业的消费会逐渐恢复。同时根据棘轮效应,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因此我们认为休闲和健康的产品将持续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因此建议重点关注行业中带有休闲和健康标签的上市公司,建议重点关注洽洽食品、伊利股份和汤臣倍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