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人造肉来了:将用于做月饼
据《南华早报》报道,月饼今年将在中国迎来一种改造:一家初创公司用植物人造肉来替代猪肉馅料。90后创业者吕中茗成立了一家名为“珍肉”的人造肉公司,他们与北京工商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展开合作,将在下月的中秋节之前推出苏式月饼,以植物肉为主要原料。
最常见的月饼馅料是甜莲蓉和咸蛋黄,而苏州地区的月饼馅料则是碎猪肉。
据《长江日报》报道,吕中茗称,珍肉的植物肉月饼对消费者来说味道与真肉足够接近,尤其是对于来自上海和周边地区的消费者。他说,“我们最近邀请了很多老上海市民参加一个口味测试,发现很多人都分辨不出(传统馅月饼和植物肉月饼)。”
吕中茗创办的珍肉公司计划从下月起推出以植物肉馅为馅料的月饼,以赶上中秋节。
珍肉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公司的行列,进军中国这一潜力巨大的植物肉市场。
全球最著名的两家植物肉生产商——BeyondMeat和ImpossibleFoods——已经在争夺美国以外的市场份额。BeyondMeat获得了全球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泰森食品(TysonFoods)的投资,它计划今年下半年开始在中国销售。
总部位于芝加哥的SustainableBioproducts公司也计划将其人造蛋白质产品引入中国,寄望于替代中式点心餐厅里包点的猪肉。
美国联合市场研究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到2025年,全球肉类替代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5亿美元,较2017年的42亿美元大幅提升。肉类替代品分很多种,它们采用不同的原材料,比如:豆腐、印度豆豉、组织化植物蛋白、素肉、阔恩素肉和其他基于植物的原料。
据了解,吕中茗表示,“植物性蛋白肉更健康、更有营养、更环保,在许多年轻消费者当中正成为新的潮流食品。中国在这个领域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企业。”
中国的另一个优势在于,肉类替代品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中国有数百年历史的素食烹饪在一些菜肴中使用豆腐来替代猪肉和其它的家禽肉。
在提供基于植物的肉类替代品方面,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产品的味道和口感有关。
据《长江日报》报道,来自北京工商大学的珍肉研究团队负责人李健指出,中国的植物肉在口味、色香味和口感上都落后于美国的大型肉类生产商。他表示,现有的中国产品在上桌前需要厨师进行调味和额外加工。
他说,与常规的切块肉相比,绞碎的肉更容易复制。他补充说,下一个重大障碍将是创造排骨和五花肉的替代品。
珍肉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人造豌豆蛋白肉的研发,因此它区别于生产豆制品来替代肉类的生产商。
这家初创企业的总部位于浙江杭州,它是吕中茗创立的最新的一家公司。在2016年参加创业真人秀节目《合伙中国人》,他一跃成名。这一亮相帮助吕中茗和两名同学为他们的创业公司腹愁者获得投资。腹愁者是国内最早做蛋白棒的一批品牌。
出生于1991年的吕中茗在节目中谈到了他遭受“大一15磅”的经历。“大一15磅”是指,大一新生可能会因为暴饮暴食和缺乏锻炼而增重15磅(6.8公斤)。
吕中茗在节目中承认,“我在一个学期内就重了20公斤,觉得很自卑。”他说,当他开始进行举重训练时,情况发生了转机,这后来启发他创业。吕中茗去年卖掉了他的第一家公司。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更好的饮食习惯。对于自己的新创业公司,吕中茗也仍旧热衷于推广健康饮食。
尽管猪肉仍是中国人最喜爱的肉类,但市场研究公司欧睿(Euromonitor)的数据显示,猪肉消费量在2014年见顶,去年下降了近5%。美团点评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轻食简餐”——低热量、低脂肪、高纤维的预制食品——在用户中越来越受欢迎。
“植物蛋白的天然优势在于,它不含胆固醇。”吕中茗向《长江日报》表示。他还说,植物肉特别适合众多有胆固醇相关健康问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