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行业:补贴政策加码 氢能源与燃料电池
事件:
工信部:将大力推进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在 4 月 23 日的发布会上表示,从目前看,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明显要晚于纯电动汽车。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联合有关部门开展示范运行,破解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商业化难题,大力推进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
投资要点:
氢燃料电池汽车将与纯电动汽车长期并存互补: 氢燃料电池汽车和采用锂电池的纯电动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技术路线。从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看,纯电动汽车更适用于城市、短途、乘用车等领域,而氢燃料电池汽车更适用于长途、大型、商用车等领域。从目前看,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明显要晚于纯电动汽车。 两者将会在较长时间内并存互补。 产业处于导入期, 产业链亟待完善。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整车成本较高,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依赖于整体氢能产业链的发展及相关的政策、标准、法规的不断优化完善,某种程度上比电动汽车的推广难度可能还要大。
补贴政策加码,氢能源与燃料电池。 氢能源发展于 2019 年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示其发展的重要意义。目前,锂电池汽车已经进入少补贴、后补贴时代,而政策对燃料电池补贴扶持力度较大,我国将大力推进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 根据 2019 年补贴政策, 2019 年过渡期内(2019/3/26——2019/06/25) 期间销售上牌的燃料电池汽车按 2018 年对应标准的 0.8 倍补贴, 大幅高于锂动力电池(0.6 倍或 0.1 倍) 汽车。同时,过渡期后地方仍可继续给予补贴,退坡后的地补将转向加氢充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补贴政策的大力倾斜,将大大加速发展产业的发展。
万亿级市场开启, 成长空间巨大。《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首次提出了发展路线图,为加快我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指导, 到 2020 年我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将取得重大突破。其中,以能源形式利用的氢气产能规模将达到 720 亿 m3;加氢站数量达到 100 座;燃料电池车辆达到 10000 辆;氢能轨道交通车辆达到 50 列;行业总产值达到 3000 亿元。到 2030 年,氢能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产值将突破 10000 亿元;加氢站数量达到 1000 座,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 200 万辆,高压氢气长输管道建设里程达到 3000km,氢能产业基础设施技术标准体系完善程度迫近发达国家水平,氢能与燃料电池检验检测技术发展及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对氢能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
商用车先行, 车型产品逐步增加, 产业显著提速。 工信部于 2019 年4 月 8 日与 18 日分别公示了申报第 318 批与 319 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第 318 批含 3 款燃料电池汽车,包括中通客车燃料电池厢式运输车,上海申龙客车有限公司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南通皋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燃料电池厢式运输车。第319 批中含燃料电池产品共 6 户企业 8 个型号。占据新能源汽车产品比例为 2.3%。 8 款燃料电池产品中,有 5 款燃料电池客车, 2 款燃料电池客车底盘和 1 款燃料电池厢式运输车。分别来自亚星客车、长江汽车、中车时代、东风汽车、中植汽车和一汽解放青岛汽车 6 家企业。从车型布局来看,燃料电池汽车将采取与锂动力电池汽车类似路径,通过前期布局商用车,不断积累、提升技术水平与完善产业链,未来逐步过渡到乘用车等其他领域。
给予氢燃料电池行业“推荐”评级,建议关注具有先发优势的头部企业: 燃料电池汽车具有续航里程长、充氢时间短的优势, 将成为与锂电池汽车互补的产业方向。 基于产业政策扶持、实业大力布局以及国家与地方大力推进,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期,我们给予氢燃料电池行业“推荐” 评级。 目前,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处于产业导入期,政策催化板块进入持续的主题投资行情。随着产业链向纵深方向布局,投资机会进一步强化,建议布局具有先发优势(已实现 0→1)的头部企业,重点关注雄韬股份(002733)、潍柴动力(000338)、美锦能源(000723)、雪人股份(002639)、全柴动力(6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