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破局方向
10月30日,由中国汽车报组织的2018年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和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以下简称“双百强”)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根据榜单公示信息,有18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选国际汽车零部件百强榜单;连续两年入围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单的87家企业中,约86%的企业实现年营收增长,其中,营收增幅超过50%的企业共有11家……
成绩可谓喜人,但活动现场发言中,挑战、焦虑等词眼频频被提及,特别是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闫建来的演讲中,更是直言,面对这样的成绩他并不兴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仍不强大,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仍然令人焦虑。
看数据——中国零部件车企向上发力
活动现场,由咨询公司罗兰贝格根据2017及2018年“双百强”榜单综合对比信息,编写的2018年汽车零部件企业双百强榜单白皮书正式发布,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方寅亮对其进行了详细解读。
根据白皮书发布内容,在2018国际百强榜单中,千亿元级企业有17家,其中最低年营收额为131.34亿元。整体排名中,德国、日本、美国零部件企业排位靠前,是国际百强榜单中的主流企业,但仍有18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选。这些中国企业代表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先进力量,体现了中国自主零部件企业的实力。
根据对2018国内百强榜单的统计,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的年营收额总计超过1.15万亿元,较2016年增长36.32%,入选最低营收额由2016年的14.0亿元增至18.88亿元,规模效应日益凸显。连续2年入围百强榜单的87家企业中,约86%的企业实现年营收增长。其中,营收增幅超过50%的企业共有11家;共计34家企业营收增幅超20%。
中国军团中,潍柴、华域汽车仍绝对领先,
● 潍柴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年营收超过2000亿元的零部件企业,
● 华域汽车2017年营收超1400亿元,
两家企业的国际排名分别上升5位和1位,分别位列全球第5名和第11名。此外还有包括海纳川公司在内的16家企业位居全球第37至98名间,入选国际百强榜的总数量比与2017年增加了1家。
梳理“双百强”榜单,不难发现许多自主零部件企业正在瞄准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结合自身优势,找到契合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到2020年,把海纳川打造成为一家千亿级、国际化、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零部件集团。”海纳川公司总工程师陈伟刚表示,面对当前汽车产业生态的变革,把握趋势,转型突破,未来海纳川将通过产品、市场、合作以及团队和人才的一系列转型升级举措,继续向千亿元企业集团迈进。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