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将如何应对 防控金融风险?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思维正渗入到物流行业的方方面面,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供应链金融也正在经受着大数据、云计算等的“疯狂洗礼”,在互联网经济以及大数据环境影响下,物流企业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将面临哪些风险?物流企业又将如何应对,防控金融风险呢?本期专刊邀请了业内专家,从不同的角度,针对物流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做详细分析,以飨读者。
观点一:大数据的影响及相关风险防控
如今我们已越来越多地听到身边的人谈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这一类词汇,互联网已悄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给物流产业的发展壮大和结构升级带来绝佳机遇。但在电商的蓬勃发展为物流提供大量业务订单的同时,关乎物流企业经济命脉的供应链金融风险概率也随之增大。
物流产业中的供应链金融
在物流产业中,供应链金融是以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为业务开展基础,针对它的上、下游企业而进行的一种金融服务。一般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应链就是一个从原材料采购、半成品加工到商品产出,再由销售渠道将产品交付至消费者的流程锁链。其中,涉及到原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作为流通环节参加者。
随着国内外贸易环境的复杂化,我国物流行业散、弱、小的特点仍十分突出,加之国内电商业务蓬勃发展产生的物流需求,物流企业存在在惊涛骇浪中稳步前行的压力,但有了日益强大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供应链金融的支撑,便可以更快适应提升物流服务规模和质量的需求。
大数据对供应链金融的影响
2014年是物流业大变革的一年,物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移动互联等特质,构建移动物联网,促进更多传统的现货销售业务上线,开拓新的上下游供应链,创造新的物流业务。更为重要的是,现代大数据环境中的物流业仍要坚持整合这一核心观念,通过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创新,整合上下游供应链参加者的运作动态和资金状况,方能自如掌控自身发展步骤,应对供应链金融风险。
大数据对供应链金融以及物流行业产生的广泛影响,主要体现在:
第一,有助于准确判断需求方向和需求量。供应链上的企业存在紧密关联,终端消费量的变动,必会引起上游各环节的变动,大数据可以帮助物流企业分析一系列变动的规律,进而整合货物流通环节,或者开展商贸物流一体化业务,物流服务既是交易的组成部分,又是增值服务的新利润的来源。
第二,有利于进行目标客户的资信评估。在客户同意的情况下,贷款人利用大数据,可以对客户生产数据、财务数据、现金流量、资产负债、投资偏好、研发投入、技术水平、成败比例、定单数量、产品周期等这一系列数据进行研判,形成数据分析模型,设定出可靠的融资标准。
第三,有利于风险分析、预警和控制。大数据的优势是行情分析和价格波动分析,及时反映出预警情况的存在。物流企业多防控、早预见,可有效减少风险。
第四,有利于精准化金融和物流服务。贷款时间、用途、流向、规模、运输、代采、收益分析等信息都可以精准地整合。
物流企业防控供应链金融风险
在大数据环境下,物流企业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现实环境中的供应链金融存在哪些风险,然后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平台能给防控此类风险提供什么样的便利,做到线上线下高效联动,建立起风险防控机制。再借助物流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区位因素的合理配置,以及与上下游企业做好联动工作,整合物流企业发展资源,为供应链金融提供坚实经济基础保障。
在大数据的环境影响下,未来物流企业在供应链金融发展过程中可以做到:第一,重视信用担保的发展方向。第二,积极利用并促进建立电商、金融、物流合作平台。通过提供交易信用拔高的形式使客户能够获得免担保的银行授信,这是大数据分析与金融结合的创新需求。同时,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验证交易对象的资信状况等交易安全信息,确保交易资源真实可靠,贸易行为真实可靠。
另外,物流企业也可以通过盘活所持有的资金,以达到收益的成分多元化,利益增长获得更多保障。具体可以开展如下业务类型:
第一,原材料采购金融物流。主要以生产型企业为服务对象。物流企业可通过其供应链金融物流服务,为客户解决这方面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客户可同物流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物流企业可为其定向采购原材料垫资并提供物流服务。
第二,产品预购金融物流。物流企业可根据客户已经达成的某笔销售意向,替客户采购产成品并移至自有监管仓库后,由客户先交货款提取相应数量的货物,然后完成其销售过程。物流企业仅收取一定的物流服务费用,不从中赚取贸易差价。
第三,对外贸易金融物流。对于上、下游企业是国外公司的跨国供应链,还没有较为合适的融资方案。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