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充足率连降四年不解渴 广州农商行欲回A股补血
好事当然要成双。7月20日,已在H股上市的全国第四大农商行——广州农村商业银行(下称广州农商行,1551.HK)时隔一年后,宣布将回归A股。
公告显示,该行为进一步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该行核心竞争力、打造境内外融资平台、实现股东所持股票的流动性,拟申请首次发行A股并上市。
《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广州农商行于去年6月20日才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是首家在主板上市的广东地区法人银行。截至2018年8月2日,其报收于4.89港元/股,低于5.1港元/股的发行价,较52周高点回落29.6%。
今年3月,该行发布了其H股上市后的首份年报成绩单。数据显示,该行2017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56%,同时净利差为1.65%,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此外,该行资本充足率指标连续下滑,“补血”需求较为明显。
A股上市计划由来已久
广州农商行的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发展历史的广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于2009年12月11日在经银监会批准后正式开业。
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末,广州农商行前十大股东持股占比合计为41.57%,前十大股东中内资股股东持股比例均不超过5%,股权结构较为分散。其中,内资股第一大股东为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73%;第二大股东为广州珠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45%;第三大股东为广州万力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26%。前三大内资股股东均为国有独资企业。
据了解,该行早在9年前便萌生了上市的念头。在改制开业当年,广州农商行在时任行长王继康的带领下就启动了IPO计划,并表示“计划两年内在A股上市”。
然而,现实往往不够丰满。此后6年,广州农商行的上市计划始终没有进展。即便该行管理层大都更愿意A股先行,但最终还是决定奔赴港股。
2016年2月,广州农商行H股上市申请获广东银监局批复同意,2017年1月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6月20日,该行终于在港交所成功挂牌。
不过,这并没有打消该行回A的愿望。今年3月底,广州农商行行长易雪飞在2017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关于回A的问题,作为商业银行来讲,资本规划、资本补充及使用是一个需要持续的工作状态,我们每年都会对未来三年资本补充规划情况进行修订,回A也是考虑的资本补充工具之一。”
果然,7月20日该行正式披露回A计划:拟在深交所上市,A股发行数量不超过15.97亿股,占A股发行完成后已发行总股份的不超过14%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农商行还表示,将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亿股的境外优先股,募资资金不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补血”需求明显
广州农商行在回A公告中明确表示,此次发行A股的目的是为进一步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该行核心竞争力、打造境内外融资平台、实现股东所持股票的流动性。
从该行港股上市后披露的首份年报成绩单可以看到,其资本充足率虽然满足监管要求,但并不乐观,已连续四年呈下降状态。
截至2017年末,该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2%,较2016年的12.16%下降0.16个百分点。而在2015年末、2014年末,该行的资本充足率则分别为12.76%、14.45%,四年来下降了2.45个百分点。
同时,截至去年末,该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72%、10.69%,虽然较上年末的9.92%、9.9%分别上涨0.8%、0.79%,但是和同期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自然偏低。据统计,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3.65%、11.35%、10.75%。
对于资本充足率的下降,广州农商行在2017年年报中解释称,主要是因为当年风险加权资产大幅增长,增幅超过资本净额增速所致。
从业绩方面来看,该行2017年虽然实现净利润58.91亿元,较2016年的51.06亿元增长15.37%,但是营业收入却出现下滑。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34.79亿元,和2016年的152.4亿元相比下滑11.56%。
其中,净利息收入为116.95亿元,同比上涨9.59%,但是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却下降23.01%至22.91亿元,在经营收入中的占比从2016年的19.53%下降至17%,下降了2.53个百分点。
盈利能力方面,该行相关指标也有所下滑。截至去年末,其平均权益回报率和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13.65%、1.7%,和2016年相比分别下降了0.24个百分点和0.2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该行的净利差自2013年开始持续收窄。去年末该行的净利差为1.65%,和2016年同期的1.99%相比下降了0.34个百分点,而在2013年、2014年、2015年,该行的净利差则分别为2.86%、2.67%、2.31%,五年下降了1.2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