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宏观 >

黔东南州聚焦民族文化产业新坐标助推经济发展

2018-06-05 14:01:00

 

来源:黔东南州政府办公室

民族文化是黔东南州的“两个宝贝”之一,州内各民族群众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实践中,共同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本土文化,形成了以苗侗民族为主、多民族传统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的原生态文化圈。近年来,黔东南州抓准有效载体,深入挖掘州内丰富的民族文化,结合新时代新要求,聚焦黔东南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新坐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助推经济发展。

一是点线面结合,聚焦民族文化潜在附加值。以文化部门牵头的多部门调研团队深入全州16个县市少数民族村寨和传统古村落,对民族语言、节日、服饰、饮食、婚俗、歌舞、祭祀、建筑和民间文学、戏曲、体育、绘画、医药以及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社会习俗等进行实地调研,以点线面结合的模式,聚焦民族文化的潜在附加值,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利用、共享与共建等找准切入点,定位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主坐标。

二是传承与创新,聚焦民族文化再添新活力。黔东南州在保护民族文化工作上,坚持统筹兼顾、真抓实干;在传承方式上,坚持以人为本、勇于创新;在开发利用上,坚持科学发展、实事求是。开创了“文创+文旅”、“非遗+”、“民族文化云平台”等一系列黔东南模板。得益于2018年的央视春晚效应,极大地推动了肇兴和黔东南旅游的发展,春节期间实现了“井喷”。全州累计接待游客243.75万人次,同比增长35.1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34亿元,同比增长38.19%。黎平肇兴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2万人次,同比增长84.7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51.64%。全州以服饰、刺绣、银饰、蜡染等传统手工技艺为主的工艺美术品生产服务单位共有4798个,个体工商户4106户,直接催生了100余家民族民间文化工艺品生产企业,解决了2.5万当地人就业,间接带动就业人员10余万人,实现收入174496万元。将黔东南的斗牛、斗鸡、斗鸟等民族传统娱乐活动用产业化方式发展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有注册资本金为4.2亿元的凯里东方斗牛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从事民族文化体育竞技娱乐产业,预计每日可接待游客达5000余人,可提供就业岗位约300个,极大的带动了经济增长。加上不断新增和成立的民族文化银饰、刺绣等系列博物馆的开馆、民族手工艺传习所的开办,使得黔东南州民族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直接转化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群众创业增收。

三是打造产业园,聚焦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举全州之力抓好州旅投集团台江县施洞旅游文化产业园(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州交旅集团黔东南州非遗产博览园和贵州侗乡投资公司侗乡大健康示范区项目建设调度,积极推进州级苗侗特色文化园建设。结合实际,策划了《归来黔东南苗侗欢乐谷》项目,依托下司古镇特有的自然山水风光、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通过以《归来黔东南》文旅剧目为龙头依托,以中国苗侗银饰刺绣园(城)、瑶浴体验馆、民族传统竞技体育馆、皮划艇体验项目、龙舟夜游下司体验项目、苗侗美食城、苗侗主题酒店、黔东南特色民族文化元素和现代科技元素相结合主题游乐园等具有民族传统特色项目建设为载体,将《归来黔东南苗侗欢乐谷》建设成为全国第一座融合了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科技元素的综合性主题乐园。以产业园的打造带动民族文化实现科学合理的产业化转型,结合文化市场及大众消费市场需求,制定可持续发展方案,实现零散性、碎片化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高效整合,促成文化资源变文化产业,达成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双赢,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切实助推全州经济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