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进程加快布局 大规模商用行情仍可期
来自近日权威媒体报道,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氢能产业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能源短缺、环境劣化等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随着氢燃料汽车渐行渐近,中国燃料电池产业在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的同时,氢能源民用化的“明天”也正在到来。
有没有可能满足日益增多的能源需求的同时,又过一种低碳环保的生活?被视作“终极能源”的氢能或许可以给出正确答案。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以零碳、可再生等特点引发绿色浪潮的氢能,正逐步升级为“国家战略”。
氢能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二次能源,应用广泛、前景广阔。作为可再生、高能、高效的能量载体,氢能具有投入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征,且能永久储存、传输到任何地方。除了资源丰富,氢燃烧产生的热量也很大,是除核燃料之外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质燃料中最高的。在普通百姓印象中,氢与“行”的关系最为密切,氢燃料电池车是氢能应用的重要领域。
氢能到底有多厉害,被寄予如此厚望?不光是氢能源电池利用,包括分布式发电、二氧化碳合成的化学用品等等。凭借汽车处于民用工业金字塔顶端的地位,氢能源带来的将是工业领域的一个巨大突破。氢能将成为传统能源的核心,有助于实现规模化的愿景,打造一流的清洁能源供应商,整个产业链已经显现。具体来看,氢能整个产业链覆盖制氢、储存、运输和利用等环节。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了多项产业政策和规划,大力支持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尤其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我国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也将氢能与燃料电池列为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其中,明确要求开展氢能技术领域的系统、部件、装备、材料和平台的研究,将开发氢能、燃料电池等新一代能源技术加以具体规划。2017年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联合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逐步扩大燃料电池汽车试点示范范围。
2017年上半年我国首个氢能国际标准规范发布。作为氢能领域第一个团体标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氢气》,进一步完善了氢能领域标准体系。该标准规定了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气的术语和定义、要求,以及氢气的抽样、采样与浓度计算方法,氢气的包装、标志与储运等。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郭启民表示,今后要从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高度,把推广氢能技术作为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绿色发展转型的重要着力点。
无论是政府还是产业资本都在积极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继上海、武汉和苏州出台促进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后,大同、深圳等多地也在酝酿相关政策。诚如上海2017年9月曾印发《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提出于2025年建成50座加氢站。从区域分布来看,全国已初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氢能产业集群。
氢能与燃料电池作为新兴产业,正处于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起步阶段。目前,氢燃料电池成本高、加氢站少且成本高、关键核心技术没突破等成为制约氢能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当前真正制约氢能经济大规模应用的瓶颈实际上在储氢环节。氢很难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储存,并在泄漏后有爆炸的危险。此外,要真正把制氢、储氢等各个环节的成本降下来,还有一段路要走。
但氢能产业化步伐在加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曾预测,到2030年中国氢能汽车产业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背后的一大逻辑则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前景逐渐明晰,由此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