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就是快!浙商银行不良率5年首降 回A正在路上
浙商银行在经历了两年的逆势猛增长后,驶入了稳步发展的车道。
浙商银行最新公布年报及一季报显示,截至2017年末,集团(下同)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3.43%,达到15,367.52亿元;归属于集团股东的净利润109.73亿元,增长8.07%;营业收入342.64亿元,增长1.81%,这之中利息净收入有所下降,非利息净收入录得98.73亿元,增长17.19%。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中国记者统计,相比2015年、2016年,浙商银行净利润同比增幅为38.36%和43.99%,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45%和33.92%,2017年浙商银行的净利、营收和非利息收入增速明显放缓。与浙商银行年报同时公布的一季报显示,今年一季度,浙商银行营业收入83.52亿元,同比去年减少了2.05%;净利润同比增长了3.52%至35.02亿元。
今年4月25日,浙商银行公告称,证监会已恢复对该行A股发行上市申请的审查。“回A”工作正稳步推进之际,今年3月份以来,浙商银行已经迎来重要的两次高管人事变动,这之中,原副行长徐仁艳接替刘晓春担任行长,引发关注。
浙商银行快速崛起过程中对资本补充的饥渴,一直是市场关注焦点。2017年,该行资本充足率12.21%,一级资本充足率9.96%,比上年末分别上升0.42和0.68个百分点,经过发行优先股等措施资本结构得到优化;不过,该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29%,仍在监管红线之上,但相比2016年末的9.28%和2015年末的9.35%,已连续两年下降。
2017年,该行贷款总额的6成、金额4000亿元流向长三角地区,随着该地区经济质量改善,不良贷款规模较大的长三角地区,不良贷款率比上年末下降0.37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末,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15%,比上年末下降0.18个百分点,显示资产质量向好。
营收、净利保持20%以上年复合增长率
受银行业资产扩张趋缓和息差收窄等影响,2017年末,浙商银行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1.62%和1.81%,同比分别下降27个基点和下降26个基点;但从更长时间来看,从2013年到2017年,总资产复合增长率为33.2%,营收和净利润复合增长分别为26.3%和22.32%,浙商银行的规模和效益在稳步增长。
2017年末,浙商银行营业收入342.64亿元,其中:非利息净收入98.73亿元,增长17.19%,非利息净收入占比较上年提高3.78个百分点,这之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0.13亿元,比上年增加5.38亿元,其他非利息净收入18.60亿元,比上年增加9.10亿元。
截至报告期末,浙商银行资产总额15,367.5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18.98亿元,增幅13.43%。这之中,客户贷款及垫款净额增加2,061.48亿元,增幅46.46%;负债总额14,470.6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96.85 亿元,增幅12.40%;其中客户存款8,606.1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43.76亿元,增幅16.89%,业务特色、差异精准优势带动了存贷款规模增加,资产负债结构优化。
除了对公业务表现出色之外,浙商银行零售业务规模连续三年增长翻番,尤其是个人客户数较年初增长约70%,报告期内个人理财余额1,664.93亿元,占该行理财余额中47.68%,较上年增长106.47%;代理销售业务手续费收入1.05亿元,较上年增长165.26%。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对公服务
公司业务仍然是浙商银行的重心,2017年,浙商银行通过构建池化融资平台、易企银平台、应收款链平台,帮助企业降杠杆、降成本,打造“企业流动性服务银行”。
所谓池化融资平台,指的是浙商银行创新“池化”、“在线化”融资业务模式,在“三池”(涌金票据池、涌金资产池、涌金出口池)的基础上,推出在线供应链金融「1+N」解决方案和至臻贷,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企业流动性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帮助企业盘活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实现在线操作、自助融资、按需提款、随借随还,从而减少企业资金备付和贷款总额,降低企业融资杠杆,减少利息支出,降低融资成本。
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曾以电池明星企业“浙江超威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为例,讲解了浙商银行运用区块链技术公开透明、不可纂改和智能合约等特性,打造的“池化融资平台+应收款链平台”方案。
在具体操作中,超威向上游供应商签发并承兑应收款,用以采购原材料,同时以超威为核心设立涌金票据池,入池的商票、电子票据可生成额度向浙商银行申请应收款保兑;上游供应商在收到经浙商银行的保兑的应收款后,可将应收款质押入池或转让给浙商银行,提前获得融资,这样,上下游优质企业的商业信用价值被充分挖掘,企业应收账款转化为电子支付结算和融资工具,轻松盘活应收账款,减少资金占压,降低融资成本。
截至2017年末,浙商银行本行资产池(票据池)签约客户15,524户,较上年末增长64.22%,池内资产余额2,859.2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9.60%;出口池签约客户数2,174户,累计入池应收账款笔数6.30万笔,累计入池金额66.94亿美元,累计发放出口应收账款融资23.41亿美元;至臻贷签约客户1,326户,融资余额346亿元。
5年来不良贷款率首降
2017年末,浙商银行的区域授信配置显示,长三角地区贷款占比进一步上升,流向长三角地区的贷款金额4000亿元,占到该行贷款金额的6成。不良贷款规模占比较大的长三角经济发展质量改善形势下,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比上年末下降0.37个百分点。
从行业来看,浙商银行公司贷款的五大领域: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公共设施管理类行业里,除了批发和零售业的不良率微升,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率大幅升高之外,其它行业的不良贷款率都降幅明显。
截至2017年末,浙商银行逾期贷款余额71.8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74亿元;其中90天以上逾期贷款60.2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32亿元;不良贷款余额77.6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65亿元,不良贷款率1.15%,比上年末下降0.1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96.94%,比年初提高37.61个百分点,在充分计提拨备的前提下储备了充足的风险缓释能力。
今年3月以来两高管变动
浙商银行正值回A关键之际,今年3月份以来,已有两次重要人事调动。尤其是,今年4月18日浙商银行原副行长徐仁艳接替原行长刘晓春,“换帅”之举引发关注。
刘晓春在2014年8月空降至浙商银行任行长之前,已在农行系统工作多年,曾任农行香港分行行长、农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长,可以说对香港和浙江金融市场十分熟悉,而且,正是在他的任期内,浙商银行完成了赴港上市(2016年3月)和香港分行开业(2018年4月)两件大事。
4月18日浙商银行公告显示,刘晓春辞任的还有执行董事、副董事长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及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成员职务。
徐仁艳属于浙商银行“元老级”人物,2004年浙商银行开业之初就加入该行,其后担任浙商银行党委委员、董事、副行长之职,1985年就在人行浙江省分行会计处工作,是拥有三十余年银行业工作经验的老将。
另一名职务变动高管为原行长叶建清,今年3月,叶因个人工作变动原因,辞去本行副行长职务;此前曾就职于中信实业银行杭州分行,随后在浙商银行行长助理兼风险管理部总经理、行长助理兼风险管理部(合规部)总经理、副行长兼风险管理部(合规部)总经理、副行长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