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创新维度助力宣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宣城市旅游通过市场、项目、产品、数据、节庆五大创新维度,创新强化服务质量,全市旅游业稳步增长且态势良好。2017年,宣城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135万人次,同比增长21.8%;总收入共计270亿元,同比增长31.4%。增幅分别居全省前两名,而总量则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精准挖掘潜在市场
苏浙沪一直是宣城最重要客源地,宣城市正以“六百营销行动”为抓手,向苏浙沪看齐深度挖掘开拓旅游新市场。
2017年,宣城市先后走进苏浙沪等地举办推介会、参加旅交会、考察学习100余场。针对苏浙沪游客需求,全年策划组织实施10余场营销活动,举办各类节庆活动100余项,发布特色主题旅游线路20余条,推出“游宣城不得不系列”旅游百品名录,加大“皖南川藏线”为代表的自驾旅游营销宣传力度等。
此外,宣城市继续加强人才互动,出台《宣城市旅游智库建设管理办法》,建立全市旅游专家智库,首批入库专家53人,其中苏浙沪专家超过三分之一,率先在全省实施旅游智库建设办法。与此同时,组织市旅发委、敬亭山及县市区旅游干部到浙江挂职锻炼,加强与挂职地的联系。
项目建设推陈出新
近年,宣城市又新发展了一批全新旅游项目,为旅游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其中,绩溪旅投公司与香港爱家集团、北京顺峰集团合作,投资50亿元,打造登源河文旅综合体,以及黄山脚下的村庄等项目。广德旅投公司与北京丰盛集团、上海景域集团合作,共同打造太极洞5A级景区的创建。截至目前,全市新增了3个营收超亿元旅游企业,累计营收超亿元旅游企业9家。
“项目建设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命脉,我们始终脚踏实地推动旅游项目建设。”市旅发委市场开发科负责人阮文武说。宣城市连续4年开展“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年”活动,4年来重点调度项目165个,累计完成投资126亿元。
此外,宣城市高度重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制定全市老旧景区提升改造方案,扎实推进5A创建及景区改造提升工作;建立A级景区滚动复核机制,对4家3A级景区进行了摘牌,对2家4A级景区及3家3A级景区给予严重警告,并督促整改;联合市物价部门,建立景区门票价格惩戒联动机制。
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
近年来,宣城市及各县市区先后获得一大批“金”字招牌,其中,宣城市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泾县王稼祥故居纪念馆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宁国港口镇跻身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绩溪县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旌德县获批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县等,这些都为我市旅游大格局增添了魅力。
为探索全域旅游大格局的建设,宣城市正以市为单位,积极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以“皖南川藏线”为突破点,摸索推进再创新。具体措施包括:打破县级行政区划,在市级层面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皖南川藏线”建设领导小组,全力推开“皖南川藏线”建设新局面。同时,编制各类规划与行动方案,对沿线项目科学谋划,将53项创建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和23个市直单位,明确时间节点以求实效。
此外,宣城市已有5个县实现“1+3旅游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其中绩溪县调整县文旅委机构设置,新设大数据中心、旅游发展中心、形象推广中心三个机构,此项改革为全省首创。相关部门先后出台各类配套性等政策文件,为全域旅游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大数据升华服务品质
智慧旅游建设是新兴事物,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而目前,已经成为宣城旅游事业推进的新动能。
目前,宣城市正大力推进以大数据为引领的“智慧旅游行动”,创新搭建市级旅游大数据中心工作应用平台,率先建成市级旅游部门旅游大数据中心,同时,建立工作机制,对全市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中心、旅游大数据中心平台建设进行实时调度,有效提升宣城旅游的服务品质。
自2016年起,宣城市就将产业运行监测中心硬件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机构建设、旅游数据采集、无线覆盖纳入市对县考核,并在2017年继续推进大数据中心机构建设,旅游数据采集,新申报景区、饭店、高星级农家乐无线覆盖等纳入考核。
节庆活动升温旅游市场
宣城市坚持以节庆活动为杠杆,促进宣城旅游形象全面提升,打响“城市品牌”做热“旅游市场”。
积极打造“文旅盛典”,包括文艺表演、展示展销、文创研讨、传统民俗、科教产业、房车露营、美食小吃、奇石文化、旅游摄影、书法书画、版画艺术等多个领域。
同时,着力打造“创意产业”。推出“文房四小宝”吉祥卡通人物,开发出马克杯、抱枕、手机壳、充电宝等20余类周边文创商品,成功举办文房四宝节文创产业研讨会,为文房四宝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经济增长点。
此外,做大“节庆经济”。举办了农产品及旅游产品展示展销、文房四宝文创产业研讨会暨项目签约会、中国文房四宝展示展销暨名品鉴赏拍卖等多个活动,实现了文化、旅游和经济效益三者的统一。此外,组织实施旅游产品特惠节,所有景区均实行全免费开放,或者指定时段、指定地域开放等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