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医生:常年亏损仍冲刺港股上市
终于等来平安集团旗下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平安好医生赴港上市的实质性进展。
1月29日,平安健康医疗科技公司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而其正是“平安好医生”的上市主体。
港交所上市对近三年的业绩并无明确要求,不过从2015年起亏损至今的平安好医生未来如何在众多同行中探索出合适的盈利模式仍是个疑问。而近期A股发审会十分关注的关联交易问题被平安好医生演绎得淋漓尽致,公司前五大客户均为平安集团附属公司,并高度依赖平安寿险的相关业务。
连年亏损成常态
平安好医生母公司成立于2014年8月,注册资金3.5亿元。按业务线划分,平安好医生旗下包括家庭医生服务、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以及健康管理及健康互动。
2015年、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79亿元、6.01亿元,2016年前9个月、2017年前9个月分别为2.99亿元、10.16亿元,同期亏损额分别为3.24亿元、7.58亿元、6.14亿元和4.97亿元。不难看出,随着营收增长迅速,不但没有盈利,每年的净亏损额度还有扩大趋势。
事实上,2015年约有38家互联网医疗企业“死亡”,其中绝大部分没有挺过A轮,移动医疗企业也至今没有一家能够找到稳定合理的盈利模式。仍在亏损下,平安好医生如何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仍是个疑问。
前五大客户均为兄弟公司
平安好医生表示,旗下业务与平安集团之间的业务划分清晰,在业务重心及战略方面互相之间界限分明,但有些矛盾的是,又通过平安集团的销售代理提供的个人客户在2015年-2017年三年中均超过总客户量的一半以上,占比分别为63%、77.5%、55.3%。
不仅如此,平安又通过其若干附属公司(如万家医疗及平安医疗健康管理)开展医疗相关业务,及通过平安壹钱包营运的壹钱包商城及平安银行的口袋商城从事在线购物业务。
在若干家关联公司中,平安寿险为平安好医生最大客户,通过(其中包括)平安金管家插件程序提供家庭医生服务,换取平安人寿保险将定期支付的固定服务费作为回报。2015年、2016年及截至2017年9月30日止九个月为公司带来收益1.68亿元、1.94亿元、1.81亿元,占各期总收益的49%、27.9%及17%。同期,五大客户(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银行、平安健康险及平安普惠)分别占收益总额的75.6%、40.0% 及31.4%,均为平安的附属公司或紧密联系人。
短期借款高企
此外,记者注意到,2016年全年平安好医生消费型医疗收益为3.88亿元,2016年前9个月收益为1.75亿元,也就是说,全年收益的五成都压在当年第四季度完成,健康上商城业务亦是如此。
还需一提的是,公司一方面业务中应收账款不断走高(如下表),另一方面应付账款截止2017年9月30日为1.96亿元,叠加应收股东款项1.33亿元,这或将给公司带来资金层面的压力。 截止2017年9月底,9.5亿元的已抵押短期借款也间接证明了这一点。
同时,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前9个月平安好医生应收账款分别89.18万元、1780.29万元及6559.82万元已逾期但未减值,主要与多名并无严重财务困难的客户相关,且根据过往经验,逾期金额可收回,这些想必是平安好医生的兄弟公司才有的待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