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C溯源链创始人王鹏飞:区块链正在逐步商业化,但最大挑战是共识
2018年刚开年,区块链突然在概念股和互联网领域火了。仅1月30日,就有9家带有区块链字眼的公司名称获得预先核准。
其实自2010年起,数字货币和区块链就已在国内小范围萌芽,但由于底子差,市场小,融资难,很多区块链初创企业倒在起跑线上。随着区块链技术发展和接受度不断攀升,2017年岁末年初,很多在传统领域获得过资本和技术支持的企业开始在区块链领域跑马圈地,改变了链圈的现有应用格局;同时区块链在协议层对数据安全透明的需求,也改变了传统行业的数据控制权和数据变现方式。
在区块链浪潮来临之际,链圈和传统行业都在谋变,因此金色财经邀请到溯源链Traceability Chain(简称TAC)的创始人王鹏飞,他在供应链领域有八年多的工作经验。他从防伪溯源领域出发,谈到了区块链对传统行业带来的变革;以及进入深水区后,区块链的未来发展。以下为本次专访内容:
区块链之于溯源,是业务发展趋势,其核心价值是提升行业信任度。
2017年8月,溯源链正式立项。在金色财经与网易共同主办的一次活动上,王鹏飞公开称:“溯源链要成为2018年防伪溯源领域,落地最快的区块链项目”。
在此之前,王鹏飞团队所在的灵动快拍公司,曾推出过中国第一款中文二维码识别APP,与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发展路线相似,也经历了融资与上市的过程。
在享受了行业快速上升期与互联网红利后,防伪溯源领域的一些弊端也开始显现。“防伪追溯真正被企业所用的不超过10%,服务商拿不出完美的解决方案,客户在接触或使用后,并不认为它能为企业带来符合预期的效果,很多防伪溯源系统花费上百万的成本高价研发,但最后难逃被弃用的命运”。
这种现象并不仅限于王鹏飞周围,整个行业在短暂的发展后,很快便触碰到了天花板。王鹏飞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
首先,无法准确的把握防伪溯源结果,难住了大部分企业。王鹏飞认为,追根究底就是信任问题困住了整个行业,“有的企业花费了数百万元建立溯源系统,但客户对它的认可度有限,中心化的平台可以在事后修改信息,公信力太差,甚至行业协会主导,或是科技公司研发的溯源平台,用户也认为有人为修改的风险。”
从信任问题延伸出的,还有市场的共识问题。王鹏飞认为企业之所以做溯源是为了更好的销售产品,在全民关注区块链的背景下,谁能最先在行业领域落地应用,谁就能更容易与市场参与者们建立联系,达成共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企业也要用区块链的原因,如果说大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信任分能到80,那么在应用区块链后,信任分值能接近满分。2017年,中粮集团首次试水区块链电商。11月底,5万斤拥有自己“身份证”的“链橙”在中粮旗下我买网甫一上市,半小时即被抢购一空。
由传统的防伪溯源体系,融入区块链技术,推出的赣南链橙品牌,从技术到营销都完成了一次升级,既提高了供应链透明度,又实现了现象级营销。因此,无论是供应链龙头还是初创公司,都已开始在区块链领域的布局。
每当出现一些新兴变革时,最先揭竿而起的都是小体量的公司。
龙头企业以及行业头部企业的入场,市场份额开始重新排列组合。王鹏飞说,巨头虽然对区块链蠢蠢欲动,但还没有初创公司ALL in的魄力。
“毕竟区块链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对于行业巨头而言,如果尝试未知事物的话,政策风险是相当大的;去中心化的理念也颠覆了大企业固有的经营模式,一些既得利益者很难自己颠覆自己。”
从行业的角度分析,溯源链是一家以B2B为核心的区块链溯源平台。“如果一个应用是以2C为核心,它携带着数百万的用户群体,技术也不错,它实际上是能够很快去覆盖到一些领域的,但是我们也知道,在互联网所有行业中,B2B是最难做的,但是做好的话是有壁垒的。”所以很多呼声很高的企业在进入新领域后,不能很快的攻城掠地。一是已有人在新兴领域先行一步,二是越是沉重的行业越容易形成相对较高的商业壁垒,能够抵御外界的一部分竞争。
而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创业公司,虽然都是朝着追溯和防伪的方向发展,但角度不同,场景不同,商业模式也各不相同。在防伪溯源行业,各家企业的差距并不大,市场比较分散,而区块链提供了一个领先同行的超车机会。
不同于市场中单纯作为甲方或乙方的区块链公司,溯源链为供应链甲乙双方同时提供区块链技术支持的底层服务平台。溯源链团队在互联网领域主要在应用层研发,入局区块链后,加大了协议层研发的比重。
从上层应用团队变为现如今的技术服务团队,溯源链的服务范围更深入广泛。在区块链技术上,溯源链要尽快追赶比它更快布局区块链的防伪溯源企业,王鹏飞认为,2018年溯源链能够依托过去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快速落地。
“上层呈现给用户的东西都没有变,变得是下面的存储和网络通信,所以这些概念溯源链全部重新启用,过去八年积累下的用户资源都可以平移至区块链平台中。”
2013年,溯源链团队就给剑南春做了一套RFID的溯源系统,实现生产线全部自动化,至今仍保留着RFID的研发实验室。在他看来,行业的积淀,理解和推动,是溯源链差异化优势的体现。
王鹏飞将溯源链定位于一个“平台”,比喻成“企业版的以太坊”,有底层公有链、通讯层、智能合约层和上层应用层。
拓客方面,溯源链服务于广大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商,王鹏飞说这一群体的日子并不好过,“项目周期长,回款慢,中小客户的项目体量也不大,所以他们的利润率普遍不高,市场竞争比较激烈”,溯源链吸引这些解决方案商入驻的优势在于,在提供区块链技术服务之外,还会帮助这些方案商共同开拓客源。
在接触区块链之前,溯源链团队曾深入分析过几个热销的食品类别。以铁棍山药和阳澄湖大闸蟹为例,这两类食品都有显著的品牌地域性,在特定地区生产的山药和大闸蟹都能冠以铁棍山药和阳澄湖的“商标”,它并不是由几家大型企业控制在手中,所以生产量非常可观;但正是这种地标性的食品限制了权力部门行使商标保护的措施,使很多非本地的食品也以相似的外观和口感鱼目混珠,同时以更低的价格打入市场,反而使正宗的商品滞销。
在消费升级时代,消费者倾向于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到更正宗的食材,但即使这种消费意愿越来越强烈,消费者依然找不到一个可以托付的信任接口,大量优质食材被错过,假冒和劣质食材打着正宗的幌子在市场大量出现,使“全球化餐桌”的愿景落实起来难上加难。
在商业落地过程中,不能无视中心的存在。
王鹏飞赞成“弱中心化”和“多中心化”的观点,区块链能解决大部分信任问题,但不能立即形成数字化标准化,同时区块链项目必须生存在不同主体的法律范围内,它提供的不仅是合规的界限,也在默默的为区块链项目撑起“保护伞”。没有权力机关作证,很多实物资产就不能确定所有权。
在溯源链团队擅长的药品供应链场景中,王鹏飞深入的讲解了多中心的必要性,与解决食品供应链最后一端信任问题不同,权威机构的背书是药品供应链塑造信任共识必不可少的环节。
从药品供应链中的药材种植、初加工、物流和企业采购环节来看,种植过程是药品溯源的源头,也是整个药品供应链的核心。一些人也许会发出质疑:如果从源头上造假作伪,那么在后续环节是否使用区块链技术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区块链在药品供应链的落地过程中,必须要与药检部门紧密合作,这是该领域必须面对的问题。王鹏飞说,在信息化产业中也许可以通过区块链做到公开透明,甚至是去中心化;但在实业中,就难免需要中间商和权威机构作为背书。仍以药品供应链为例,现行的区块链方案仍需要与大型的中间机构合作,这些中间环节同时扮演着产业链资源调动者的角色,在调动资源的过程中,自然就会分出不同层级的药品收购标准;药品检测机构在区块链数据保真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
在区块链急速扩张期,同时也是泡沫的膨胀期,新概念很容易被拿来炒作。王鹏飞认为,在某些行业或商业模式中,区块链确实起到了颠覆的作用,但在实体经济中,弱中心化和多中心化在一段时期内必然存在。
区块链不止一种形式,商业级区块链的未来一定是混合式的。
区块链自比特币诞生之日起,从公有链逐渐的发展变化出各种各样的技术形态,无论是联盟链、私有链,还是团队研发出的跨链或侧链方案都是为了适应不同阶段和不同的项目。技术是一直向前迭代更新的,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事物,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未来,溯源链的技术形式一定是混合式的,可以满足多方面的商业诉求。联盟链可以约束数据查看与引用权,小范围更容易达成共识;有些解决方案只面向一个企业,具有高度定制化,那么就选择私有链;需要消费者和用户广泛参与的话,就多选择公有链。”
王鹏飞说,溯源链不会被某一种技术形式所束缚,而是站在市场和落地的角度去考虑,只有商业化成熟了,生态可以有效的运转起来,技术才能产生价值。
如今的区块链行业正如1997和1998年的互联网阶段,距离千禧年的井喷还有几年的光景。“但几年光景后的成功者,一定是如今已经allin区块链的开辟者们,站在安全区观望的局外者们,是很难体会一线从业者的艰辛,也必然会错过技术浪潮带来的红利。”
具体而言,王鹏飞认为这种混合式的商业化进程,表现在技术研发和落地场景中。
从技术角度看,区块链项目的商业落地必须要平衡安全和效率问题。如果仅做价值存储,那么安全性就要放在首位,速度快慢是其次;但要满足商业级的需求,就必须同时保证安全和效率,大部分商业落地项目都在这一问题上博弈。
同时,技术研发与商业场景也是相辅相成。王鹏飞认为,应用没有落地场景,那么再好的技术研发也是一场空,在应用落地的过程中,发现痛点,技术对它进行改造才是有价值的,有了去中心化存储需求,就产生了IPFS,为了做到透明公开的防伪溯源,就需要区块链技术的介入。
“技术是服务于应用的,应用应该跑在技术之前,先提商业需求,再通过技术实现,这是合理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前提,满足此前提,就可以在很多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实现弯道超车,在很多新兴行业中节省试错成本。”
从2010年进军物联网,到2015年接触比特币,再到去年成立溯源链,王鹏飞已经和团队共同走过了八年,他总结这八年时光时说:“我们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但始终没有远离防伪溯源领域,未来我们也不会离场,只要这个行业还有商业诉求,我们就要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