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宏观 >

半年利润已相当5个茅台 新三板才是价值投资洼地!

2018-01-23 14:12:00

 

来源:挖贝网

上周一,贵州茅台(600519)股价创下历史新高——799.06元,逼近800元关口,市值一度突破万亿元大关。一举成为继工商银行、中国石油、农业银行之后,A股又一家万亿市值的企业。而截至1月22日收盘,贵州茅台股价报收于773.64元,总市值约9718亿元。

作为A股“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向来备受投资者关注。股价接连创出新高的它,已被公认是价值投资的典范。

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新三板,则向来被认为是中国资本市场最有可能践行价值投资理念的地方。而如若将新三板看作一家企业,比较今日的A股股王茅台,犀牛之星发现,前者正毫无疑问地处在价值投资的洼地中。

先来看看一组数据:

1、2017上半年,茅台收入242亿元,净利润113亿元;新三板同期收入9369亿元,相当于39个茅台,净利润522亿元,相当于5个茅台;

2、同样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香港交易所,市值为34万亿港币,约合28万亿人民币,而整个新三板来看,所有公司市值5万亿人民币,也就是说,新三板市值接近五分之一个港交所,恰好也能换回5个茅台;

3、茅台最新市盈率为36.5,而截止2017年末,新三板整体市盈率为30.18,显然新三板市场还有相当多被低估的企业;

4、茅台有超过6万户股东,2017年贡献了4597亿元的交易额,而新三板2017年5733家发生交易的企业,总成交金额为2272亿元,即新三板的成交额合计仅占到茅台的一半。

市值:五分之一个港交所 全球不容忽视的存在

在A股市场,贵州茅台可谓神话般的存在。不仅拥有持续的业绩增长能力,而且掌握茅台自由提价权,这一“茅台现象”在行业内引为典范。不过,持续走高的茅台股价,在资本市场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如茅台估值泡沫。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直以来价值投资的典范,茅台基本面给了它强硬的支撑。

基于此,茅台市值攀越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与市值对应,其对比的标的也不断发生变化。近日的“茅台总市值已超越LV,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牌”,便是一个典型。

而回顾新三板的成长史,整个市场也曾在2015年经历近乎狂热的状态。三板指数连创新高、总市值轻松破万亿、日成交额最高达50亿、百倍市盈率企业屡现、产品推出即告“秒杀”……

但这也仅是昙花一现。之后,做市指数随即陷入低迷,跌入谷底。做市指数疯涨行情吹起的“市场泡沫”也一点点地被挤了出去。

从两者的体量来看,目前,新三板总市值已突破5万亿,相较于此前迈入万亿市值的茅台,多了4倍。与新近的竞争对手——香港交易所对比(市值为34万亿港币,约合28万亿人民币),接近五分之一。

取得这一成绩,新三板仅用了4年时间,而国内的老大哥——上交所、深交所则分别用了16年和19年。

资料显示,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开始正式营业,2006年11月17日沪市总市值突破5万亿元。深交所成立时间是1990年12月1日,2009年总市值突破5万亿。目前两者的总市值分别为35万亿和24万亿。

新三板总市值快速上升,除了受庞大的公司数目影响外,也得益于蓝筹股的不断脱颖而出。以市值做划分,2014年,新三板总市值在50亿以上的公司有2家,2015年-2017年则分别达到28家、53家和78家;2014年总市值超过100亿的有1家,2015年-2017年则分别达到12家、21家和28家。

价格:整体30倍PE,半年利润相当于5个茅台

撑起茅台万亿市值的是其扎实的业绩。而对于新三板这个覆盖了一万多家中小企业的市场来说,自然也不能例外。

2017上半年,新三板全部公司整体营业收入为9369亿元,净利润为522亿元;而同期,茅台实现营业收入242亿元,净利润113亿元。换句话说,新三板半年营收相当于39个茅台,净利润则相当于5个茅台。

不难理解,随着挂牌公司的增多,新三板的整体盈利能力也自然处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2015年-2016年,新三板整体分别实现营收15647亿元、18240亿元,增幅为16.57%;对应净利润为1076亿元和1120亿元,增幅为4%。

此外,融资能力不断提升的新三板,也在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4年至2017年,新三板股票发行次数分别为330、2565、2940和2725,融资金额分别达到134.08亿、1216.17亿、1390.89亿和1336.25亿。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2017年新三板整体环境趋冷,在发行次数上有所减少,但融资金额与上年同期相比却并未有太大的偏差。

而茅台作为典型的绩优股,A股上市后保持连续分红。2014年至2016年,分红金额分别为49.95亿、77.52亿、85.26亿。以此类比,新三板市场所具有的融资功能,可以说就相当于给了挂牌企业另类的“分红”。通过这种机制,挂牌企业得以持续发展,整个三板市场也实现长足进步。

更为关键的是,新三板目前保持着较低的市盈率。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新三板整体市盈率分别为47.23、28.71、30.18;同期茅台市盈率则分别为17.04、25.37和36.15。

对比起来,创业板公司平均市盈率在50倍左右,以此来看,新三板整体30倍左右的市盈率并不太高。

2016年年报显示,当年净利润超过3000万元的新三板公司有1039家,而市盈率在30倍以下的有523家,其中甚至有358家企业低于20倍PE。显然,新三板存在相当部分被低估的挂牌企业。

交易额:整个新三板还不够茅台一半

自2013年正式揭牌运营至今,新三板经过快速的扩容,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证券市场。在美国,纳斯达克是科技巨头的摇篮,而在中国,新三板被视为中国版的纳斯达克。

尽管这个市场在前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不足,但令人欣喜地是,围绕新三板的改革却始终没有停下。

如近期,推出竞价交易制度,取消盘中协议转让、转而推出盘后大宗交易方式;优化分层制度,降低创新层利润门槛,增加50个合格投资者共同准入标准;实施差异化信披制度,要求创新层企业披露季报等。

这一系列举措,虽然后续最终收效如何,我们尚无法知晓。但在新三板的改革史上,无疑是极具创新意义的。

时光拉回到2016年,这是新三板高速发展的一年。2015年年底,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为5129家。而在2016年12月19日,新三板挂牌企业飙升至1万家,正式迈入“万家企业时代”,成为全球首家达到1万家挂牌企业的证券市场。

有着庞大的市场体量,但背后的交易热情却远未爆发出来。2014年新三板成交金额仅为130.36亿元、2015年则抖升至1910.62亿元。此后的两年,新三板成交额进入到了缓慢爬升的阶段,2017年成交2272亿元,较上年仅增加360亿元。

那边,拥有超过6万户股东的茅台,成交则相当活跃。2016年成交2003亿元,2017年直接翻了一倍,成交4597亿元。不过,考虑到客观条件,两个市场毕竟定位的投资群体不一样,交易门槛也相差太多,还是得理解。

另外,2017年,新三板仅5733家企业出现成交,占比为49%,如果能把这个比例提高一些,相信短期内新三板成交额超过茅台也是有可能的。

目前,新三板各项制度改革正在稳步持续推进,茅台的股价也是相当坚挺。2018年才刚刚开始,接下来这一年,新三板VS茅台的故事又会演绎怎样的精彩,犀牛之星将为您持续追踪。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