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商业化进程提速 未来将迎黄金十年
今天从第五届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上获悉,截至目前,长征火箭已累计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商业发射60次,其中搭载发射服务15次。
国商业航天发射场有望走出国外
中国国家航天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余琦介绍,目前中国航天已经形成商业发射服务、卫星在轨交付、卫星地面测控站建设、卫星应用、项目融资、保险、人员培训及技术转让等整体解决方案。
近年来,我国商业航天加速拓展国际市场,其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商业航天市场享有很高声誉。如2012年,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在轨交付,实现了我国遥感卫星出口零的突破;2017年5月份,中国国产通信卫星首次进入印尼市场....。.
“2012年以来长城工业累计25次商业发射,占中国发射任务的四分之一左右。”据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殷礼明介绍,长城工业成功发射了32个商业载荷,总质量超过43吨。
另外,记者还从论坛上获悉,中国商业航天发射场还将有望走出国外,中国长城工业集团作为中国政府授权进行航天国际合作的商业机构,将计划在海外租赁或建设专门服务于商业航天的发射场。“从制造商来讲,如果中国航天真的有了海外发射场,我们就可以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运到具有更好发射资源的发射场。”殷礼明透露,这将更多地降低发射成本等。
据NSR(北方天空研究,一家卫星及相关行业市场研究咨询服务商)的麦劳德·卢梭预测,未来十年里,卫星订单将达到1955颗,发射数达到2356颗。而在上述订单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订单来自于商业客户,这些客户90%是企业或消费者,非政府机构。
商业航天将迎来黄金十年
如今的商业市场正越发走进大众,参与其中的市场主体也较以往大幅增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际业务部部长胡忠民说,市场预测中国商业航天市场将在2020年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
目前,商业航天发展凸显三大特点,其中包括技术、管理和应用创新促发商业航天新需求、新兴航天企业不断涌现、民间资本涌入及商业航天的产业化进程提速。“商业航天用户群不断扩展,已从服务政府、行业逐步延伸至企业甚至个人,需求差异化显著,宇航产品服务的价格敏感度跃升为重要关注点。”付志恒分析到。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谈到,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发展机遇,中国航天还将以更深层次的航天国际合作,搭建空间信息走廊。
在卫星通信领域,中国已有在轨民(商)通信卫星17颗,转发器总数量接近300个,卫星通信业务拓展至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印度洋至马六甲海峡再至南海海域分布态势,实现了对“海上丝绸之路”周边区域的基本覆盖。
而在卫星导航领域,北斗导航系统的区域服务能力计划于2018年左右实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覆盖。“比如银行、测绘等,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别,通过导航增强极大提高用户体验。”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付志恒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这是一带一路倡议下北斗导航系统对中东一些国家最直接的、看得见的“好处”。
殷礼明还在论坛上提出未来发展新时代商业航天三大举措:一是实施国际化经营工程,促进宇航产品的全球化服务;二是实施国际化应用工程,拓展空间应用领域;三是实施国际化服务工程,推动宇航服务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