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公司IPO通过率迎回升 自身硬伤不可忽视
集邮党的狂欢节,终于到了。
据报道,2017年12月5、6日,共有4家新三板公司上会,其中3家通过,分别是福达合金、科顺防水、奥飞数据。
更令新三板人为之兴奋的是,三类股东、做市制度以及股东户数超200人等“敏感”话题在三家新三板公司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解释。
与此同时,新三板公司IPO通过率也在这周迎来回升。
据统计,本周有9家企业参加发审会,其中有4家新三板企业,这其中仅有顺博合金一家未能通过发审会,本周新三板公司过会率高达75%,无疑给了后来者一剂强心剂。
一、清理三类股东是没有问题的,但姿势要站好
早在10月25日,博拉网络、奥飞数据两家带着“三类股东”上会双双被暂缓表决。
对于满怀期待的新三板人来说,无疑是崩溃的。
但从昨日过会的福达合金,还是今日过会的科顺防水、奥飞数据来看,只要清理得当,“三类股东”是不成问题的。
如今看来,无论之前花了多大人力、物力、财力,都值了。
可能有人问了,博拉网络也清理了三类股东,为何唯独它没有过会?
对于此次被否的主要原因,博拉网络有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IPO上会时因解决三类股东问题发生代持,未能顺利通过审核
对于三类股东数量较少、占比较小的挂牌转IPO公司来说,清理三类股东的方式很有借鉴意义,但“姿势”一定要站好。
二、别再怪做市制度了
长期以来,做市制度被新三板人所诟病,拟IPO企业亦是如此。
虽然说证监会没有明文规定做市制度或股东户数超200人会对IPO造成影响,但挂牌转IPO公司会“心有灵犀”将做市改为协议,为了防止三类股东突击以及股东人数超额。
但在今天,这些担忧都将不复存在了。
1、科顺防水采用了做市制度,当前拥有383名股东的科顺防水,在挂牌伊始只有45户股东。此后,随着一二级市场的交易,股东户数一路增长到393。
但在上会前,科顺防水股东户数减少至383户,这可能跟科顺防水在停牌期间清理了“三类股东”有关。
需要补充的是,科顺防水过会发出了两个重要信号:
1)科顺防水成为了新三板上首家股东超200人过会企业;
2)科顺防水IPO材料从2017年3月2日被证监会受理, 直到12月6日成功过会,期间只用了279天。
2、福达合金在做市交易中交易了135天、增加了86名股东,并在做市的情况下申报了IPO材料,证监会却未对做市情况进行提问。
如今看来,IPO成不成还真不能赖做市制度了。
需要补充的是,早在2017年3月17日,上交所就对带有股东户数超200人、三类股东问题的企业如何IPO做出了解释。
三、千万不能忽视硬伤
就目前来看,受三家成功从挂牌转IPO企业影响,未来可能会有一大波带着股东人数超200人、以及清理完三类股东的新三板公司奔向A股。新三板IPO潮可能会在近日再一次开启。
但要跟各位说的是,“敏感”问题是解决了,但自身硬伤也不可忽视。盲目奔向A股可能会得不偿失。
因为,证监会最看重的是硬指标,是那种直接摆在你眼前的要求。
还是以博拉网络为例。
虽然博拉网络花了大力气对三类股东进行了清理,博拉网络的业绩情况却备受质疑,给IPO带来了不少阴霾。
1、体量不大。东财choice数据显示,博拉网络在2014、2015、2016年分别录得营收7721.23万元、1.16亿元、1.60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881.27万元、2965.26万元、3863.29万元。
从财务数据可以看出,博拉网络扣非净利润只有在2016年勉强越过3000万隐形门槛,其他几年业绩并不出彩。
2、第一大客户销售占比越来越低。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对第一大客户长安福特的销售金额占比分别为43.05%、26.52%、19.72%、16.89%,主要客户销售占比逐年下降。
博拉网络是这么解释的,是由长安福特营销支出减少所致。
对此证监会要求博拉网络补充说明,长安福特报告期内贡献的销售金额与长安福特历年营销投入的增速是否匹配;
长安福特等老客户对发行人提供的营销服务的满意度如何,并分析并披露发行人的客户黏性。
3、毛利率高。2014年度至2016年度以及2017年1-6月,博拉网络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分别为65.34%、57. 84%、54.45%、51.64%。远高于同行业数字营销毛利率,证监会要求其补充此是否合理。
此外,报告期内毛利率在持续下降。对此,博拉网络称原因在于行业从业者多,竞争加剧;主营业务成本的增加,即外购业务成本增加及人力成本增加。
不过,博拉网络的人工成本率分别为 20.14%、18.32%、16.54%、15.98%,持续下降,和解释形成了矛盾。
4、资金紧张。2014年度至2017年1-6月,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780.64万元、276.15万元、2164.23万元、501.76万元;应收账款账面净值分别为2956.68万元、5497.82万元、6942.54万元、8596.09万元。
可以说,这些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指标,而在新发审委上台后,这些指标又得到了进一步细化,对企业自身能力的要求越加严格。如果企业存在“硬伤”且解释不通的话,即便单方面解决了新三板“敏感”问题也是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