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宏观 >

IPO申请排队企业6月底以来减少119家

2017-11-28 12:11:00

 

来源:证券日报

上交所11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24日,证监会按周公布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首发申报企业共518家,其中上交所237家,深交所281家(中小板76家、创业板205家).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这一数据较此前一周减少了11家。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17日,证监会按周公布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首发申报企业共529家。

如果与6月底相比,在近5个月的时间里,排队企业数量减少了119家。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6月30日,证监会按周公布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首发申报企业共637家。

有券商人士认为,IPO排队企业数量减少,一方面是新股发行进入常态化,另一方面是IPO审核加速。但是,在审核速度加快的同时,审核的标准并没有降低。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27日,今年以来,发审委已经否决了65家企业的IPO申请。而自今年10月17日新一届发审委履职以来,共审核了56家企业的IPO申请,其中,33家获得通过,18家被否,5家暂缓表决,通过率仅为58.9%。

在排队企业被不断“消化”的同时,也有新的企业进入排队的行列。统计数据显示,11月20日—11月24日沪深两市新增2家报会企业,其中上交所1家,深交所中小板1家。截至11月24日,今年新增343家报会企业,其中上交所145家、深交所198家(中小板42家、创业板156家).

证监会按周公布首发申报企业中,2017年终止审查企业共100家,其中上交所32家、深交所68家(中小板17家、创业板51家).

截至11月24日,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共有409家IPO企业完成上市,募资2118.83亿元。具体看,上交所主板203家,募资1293.95亿元,9家发行中,11家过会待发行;深交所中小板72家,募资331.43亿元,4家发行中,9家过会待发行;深交所创业板134家,募资493.45亿元,6家发行中,10家过会待发行。

这个新信号对市场十分重要!IPO堰塞湖逐步消除 A股拒收坏孩子

近日,与IPO相关的消息与变化屡现报端,牵动着市场神经。特别是,证监会主席助理宣昌能关于“IPO堰塞湖现象逐步消除”的表态,格外受到有关各方关注。那么,IPO堰塞湖是如何消除的?这对市场意味着什么?

我们先带您看看这两个数据。

获得IPO批文公司数量锐减

11月24日晚,证监会按惯例公布核发IPO批文,5家公司获批,筹资总额不超过32亿元。为什么我们要提这个数据呢?看一下下面的表格你就会明白。

无论从核准企业数量,还是从募集资金总额来看,最近两周的IPO相关数据均处于近期较低的水平。

IPO申报公司数量下降

这个信号十分重要!我们发现,最近两周,证监会网站公布的预披露或预披露更新公司数量大幅下降。11月14日以来,仅有9家公司预披露或预披露更新。而此前,比如在11月10日,就有10家公司预披露或预披露更新,而更早之前,有更多公司扎堆预披露!

从月度数据来看, 11月份以来,仅有约30家公司预披露或预披露更新。而在9月与10月,预披露或预披露更新的公司数量合计均超过70家。

这两个数据结合起来看的话,就是说,近日IPO申报与获核准的公司数量均有所下降。这就是IPO堰塞湖逐步消除的直接表象!

“IPO堰塞湖”是如何逐步消除的?

截至目前,2017年A股就有超过400家公司发行上市,较2016年大幅增加,这也使得A股的拟IPO公司存量数据大幅下降,先上个图表!

另外,申报的数据中,截至目前,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518家,其中,已过会30家,未过会488家。而在今年年初,截至1月5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735家,其中,已过会49家,未过会686家。

从数据来看,2017年有400余家A股公司实现上市,也就是加速“去库存”,直接导致拟上市公司存量数据有较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从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数量来看,与年初相比,减少的数量约为200余家。

显然,在拟上市公司存量数据下降的同时,也有新增公司申报,只是申报数量比不上上市数量,其根本原因在于:监管部门通过加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严把市场准入关,客观上起到了“控增量”的效果。

需要提一下,监管部门加速“去库存”,随着新股“普惠制”的落实,普通投资者也从新一轮新股发行改革中获益匪浅。具体体现在最近一两年的全民打新热,尤其是一些高价发行的新股,由于赚钱效应的明显(中一签最高收益超过10万元),更是受追捧。2017年的400多只新股中,中一签的收益平均超过2.4万元,吉比特、亿联网络、富瀚微的中一签收益均超过10万元。

让坏孩子望“A”兴叹

“去库存”、“控增量”, A股市场对“坏孩子”也更加坚定地说“不”!

在过去的一个月,新一届发审委委员祭出了不到六成的新股发审通过率,把一批财务数据有水分、持续盈利能力不明、内控制度不规范的带伤上会、带病上会的企业挡在了新股发行大门外,让坏孩子望“A”兴叹!

这不会是一阵风,风过之后就重归风平浪静!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第十七届发行审核委员会就职仪式上,对63位发审委新任委员提出了新要求:既要严把资本市场入门关,又要本领高强能够用专业技能独立履职。这是稳步推进新股发行常态化背景下发审委员的新使命,将影响未来一段时期资本市场的新股发行生态。

而事实上,不仅是新股审核,A股近年的整体监管环境也在从严,这可以从欣泰电气等的例子可以看出,欣泰电气是“创业板退市第一股”,同时也是A股市场首家因欺诈发行而退市的上市公司。 也就是说,即便是有“坏孩子”混进革命队伍,也有可能遭到“退货”处理!

“终身追责”切中发审痛点

这段时间,“终身追责”一跃成为热门财经词汇。

语出何处?自然是出自刘士余主席在第十七届发行审核委员会就职仪式上的讲话。刘士余说,必须强化对发审委和委员的监督机制。证监会党委已经决定成立发行与并购重组审核监察委员会,对首次公开发行、再融资、并购重组实行全方面的监察,对发审委和委员的履职行为进行360度评价。要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终身追责。

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呢?发审委员你得归位尽职,受证监会之托,必须忠发行审核之事,出了问题,即便你已经卸任委员之职,也会秋后算账!对中介机构、拟发行企业来说,如果自身有明显的财务、法律等方面缺陷,如果还抱着侥幸心理,硬闯发行审核大关,那些近期被否的数十家企业就是前车之鉴!可以说,“终身追责”切中了新股发审痛点。

现在,我们大致明白,这才是近期IPO申报公司数量大幅下降的根本原因!我们也透露一下,一家本来打算近期申报IPO的南方企业,已经接受中介机构的意见,暂时缓一缓。相信这应该不是孤例!监管部门提出终身追责,已经起到了震慑作用,客观上会使得短期内申报上市的公司数量有所下降,并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当然,A股市场对好公司永远秉持欢迎态度,一句话:让“好孩子”进来,让“坏孩子”走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