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盼引资引智 同业参股热情高涨
并非只有实体企业及国资企业对银行股权乐此不疲,证券时报记者日前梳理发现,商业银行亦有不少参股银行同业的案例。
抛开各类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已经完成银行化改革的农商行参股农商行等较为普遍的情况不谈,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国内至少有18家商业银行持有境内同业股权,其中不乏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城商行的案例,也有较为罕见的股份行持有股份行股权、农商行入股城商行的情况。
整体而言,虽然存在企业以所持银行股权抵债的情况,但银行同业持股主要来源仍为战略投资。这些同业所持股权下一步是继续持有还是择机出售?各行策略各有不同。
战略投资为主
国内城商行在由城市信用社改制为城商行的过程中,常常选择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以实现优化股权结构、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等目的,也可借此补充资本金。
而银行同业往往是信用社银行化改革或中小银行增资扩股中予以优先考虑的“引战”对象,其中包括外资行、境内股份行及城商行,主要目的在于“引资引智”,借助优秀同业的经营经验,加快被投资银行的发展。
从初始持股时间分布看,首批银行同业持股主要出现在2008年前后。“彼时恰逢金融危机,国内部分中小银行生存艰难,因此入股价格相对便宜;另外当时首批城商行上市也刺激不少中小银行加快引战脚步,加上监管层也乐于引导经营状况较为优异的商业银行投资入股欠发达地区银行,引发了一波银行同业持股潮。”一位上市城商行高管向记者透露。
而第二波银行同业持股浪潮则发生在2011年之后,且持续至今。其背景是城信社改制、省级城商行新设等带来的战略投资机遇。这种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比例通常较高,譬如交通银行就作为海南银行和西藏银行两家省级城商行的战略投资者,分别持股10%、10.6%,为第二大股东、并列第一大股东。
总体来看,城商行作为城商行的战略投资者入股较为普遍,且相对鲜为人知。A股上市银行中南京银行、北京银行、杭州银行均有此类投资。其中,日照银行在2006年引入南京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成为全国城商行之间战略合作的首例,目前南京银行仍持有日照银行18.01%股权,并列该行第一大股东。
股份行中,招行、兴业、浦发分别战略入股台州银行、九江银行及莱商银行,持股比例分别为10%、14.72%和18%,不过浦发此前公告称,拟出清所持的莱商银行股权,兴业所投资的九江银行则于日前传出赴港上市的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银行2016年半年报显示,该行目前持有浙商银行1000万股内资股,未进入前十大股东。据了解,此部分股权为平安银行宁波分行在2014年以企业贷款抵债方式取得。民生银行目前持有的0.77%徽商银行内资股亦为抵债而来。
此外,国内首家由农商行发起设立并最终参股的城商行——新疆银行已于去年12月底正式开业,天山农商行作为该行的战略投资者,持股20%,并列第一大股东。
但这并不是国内第一个农商行参股城商行的案例。早在2009年,秦皇岛市商业银行就在彼时的增资扩股中,引入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这一域外同业股东,目前两家银行均已完成更名,作为第二大股东,宁波鄞州农商行持有秦皇岛银行16.89%股权。
继续持有还是出售?
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能为被投资银行带来什么?除了补充资本、优化股东结构及公司治理外,还有系统、人员、培训、产品等方面的支持。
譬如莱商银行就在浦发银行战略入股的8年时间里,先后选派300余人次前往浦发学习,并在同业存放、债券投资、理财、贵重金属等业务上与该行开展合作交流。在2012年银行业面临流动性“钱荒”时,两家银行还签订了授信总额30亿元的《流动性互助协议》,提升莱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防范能力。
而这一“恋情”现已终结,该行从自身集团化经营战略需要出发,为优化综合化经营架构而出售所持莱商银行股权,据记者了解,浦发银行所持莱商银行股权已接近转让完毕。这也是浦发银行2016年内第二次出清所持非上市金融企业股权,此前该行将所持的富邦华一银行20%股权挂牌出售并完成交割。
与浦发类似,曾于2011年作为华兴银行战略投资者投资入股,并参与华兴银行前身“汕头市商业银行”重组的哈尔滨银行,也在2016年下半年将所持的华兴银行全部股权悉数出清,以15.2亿元的价格转让予勤诚达控股。
对于此次交易,哈尔滨银行称,由于该行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银行业发展也出现新的变化,继续持有华兴银行股份已经不适应发展战略需要,出售股份有利于该行实现“特色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提高该行股本回报水平和资本充足水平并适应银行业发展趋势。
然而整体来看,现有的银行同业互相持股较多的仍选择继续持有,而非出售。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方面是出于寻求财务分红的考虑;另一方面,国内更多的银行同业持股的情况出现在城商行之间,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受限的情况下,可借此实现曲线跨区域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