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跃上“双百万”新台阶
机器人在生产线安装挡风玻璃。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安汽车(000625,股吧)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供给侧改革,产品结构更加优化,体系能力持续攀升,智能环保汽车加速推进,已成自主品牌汽车名副其实的排头兵“自主品牌乘用车年度产销双双跨越百万辆台阶,总投资31.5亿元的全球研发中心启动,成功进行全国首个长距离无人驾驶测试……”谈起企业这5年的发展变化,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低调而不失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安汽车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供给侧改革,产品结构更加优化,体系能力持续攀升,智能环保汽车加速推进,已成自主品牌汽车名副其实的排头兵。
跃上“双百万”新台阶
2015年12月15日,随着一款白色逸动EV驶下生产线,长安汽车成为中国第一家年度产销突破100万辆的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双百万”不仅是长安汽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新高度。
从微车起步,到在SUV、轿车、MPV市场全面发力,近年来长安汽车围绕用户需求和消费升级,不断深化供给侧改革,先后推出了逸动、CS35、CS55、CS75等一系列热销产品。2016年,长安集团销售汽车306.3万辆,突破300万辆大关。其中,长安品牌汽车销售171.8万辆,连续10年位居中国品牌汽车销量第一。
自主品牌产品销量快速跃升的背后,是长安汽车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CS95概念车代表中国汽车设计最高成就进驻意大利汽车博物馆、逸动在国内首次完成美标翻滚试验、CS75碰撞安全领先同批次测试车型、“汽车NVH控制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长安汽车在动力总成方面还突破了增压、直喷、高效变速器等集成技术,自主研发的H系列、D系列、EA系列三大主力发动机,成为支撑企业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
“产品的进化和技术的突破,源自长安对研发的重视和舍得投入。”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庞剑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汽车行业,长安不属于财大气粗的,但长安汽车每年都会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当中。仅“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高达490亿元,在自主品牌当中名列前茅。
事实上,自朱华荣任总裁以来,这位技术派掌门人就一直在不断强调研发的重要性。目前,长安已在重庆、北京、河北、合肥、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伯明翰、美国底特律和硅谷建立起各有侧重的全球协同研发体系,建成涵盖振动噪声、碰撞安全、制动性能、底盘试验、驱动系统等16个领域、194个国际先进实验室。
在鱼复工业园的两江基地,庞剑还告诉记者,今年4月13日,总投资31.5亿元的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启动,建成后将成为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体系的总枢纽。“这将有助于我们打造世界一流的研发实力。”
体系能力持续攀升
从重庆市垫江县城东北方向出发,7公里的路程颠簸近半小时后,就能看到中国西部最大的综合汽车试验场。2014年6月4日,长安汽车第二届技术嘉年华在这里开幕,中国自主品牌第一个品质试验验证体系——CA-TVS正式对外亮相。
“前面两个英文缩写代表长安汽车,后面三个代表品质试验验证体系。”据长安汽车新闻发言人杨大勇介绍,这套体系是长安汽车基于市场要求和用户使用条件而制定的,覆盖汽车开发的可靠性、行驶性能、NVH、安全、电器、动力等15个验证领域,包括357项整车试验、289项匹配试验、994项系统级试验和超过3000项零部件级试验。
造一辆好车并不难,难的是把每辆车都造好。因为这不仅需要企业有先进的技术实力支撑,更要有一个强大的体系能力来保证。通过借鉴国际一流汽车制造商的经验,以及自身项目的历练和积累,目前长安汽车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管理流程和体系,涉及研发、制造、采购、质量、客户关系等方面。
“5年前大家对于工艺执行的概念就是能把车做出来,然后循着故障点进行改造。”长安汽车乘用车鱼嘴工厂总装车间质量技术室经理牛庆波告诉记者,如今通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长安汽车就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实现最大程度的控制。
伴随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体系能力持续攀升,长安汽车品质已开始超越合资平均水平。2016年,全球知名市场研究咨询机构益普索对上万样本调查中显示,长安汽车是高质量产品的提供者。
也正是因为产品品质得到了国内外认可,2016年3月,长安新奔奔转产长安铃木,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唯一向外方输入产品的车企。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