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宏观 >

三明市“十三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

2017-06-01 16:37:00

 

来源:

前 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健时期。编制和实施《三明市“十三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对于加快构建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能源供应体系,推动三明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建设更富活力更具实力更有竞争力的新三明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根据《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福建省“十三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分析了全市能源发展基础及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未来五年我市能源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制订我市能源相关政策、行业规划和安排重点项目建设与投资的基本依据。

本规划的基期为2015年,规划期为2016-2020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 能源资源及发展现状

一、资源储量及分布情况

三明市能源资源主要是水力资源、煤炭资源和林木资源,正在开发的风能、太阳能以及一定的地热能,目前未发现石油、天然气资源和核电燃料。

(一)水力资源。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境内峰峦叠嶂,河流密布,集雨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河有250条。沙溪、金溪、尤溪三大水系注入闽江。由于三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1519-2044毫米,地表径流量215.61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8435立方米。由于境内大多是山区性河流,山高坡陡河床比降落差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水能理论蕴藏量229.25万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210万千瓦。目前,建有水电站1460座,装机容量217.07万千瓦。

(二)煤炭资源。三明市是福建省主要的煤炭生产地区之一。煤炭资源丰富,境内含煤面积213.96平方公里,已探明煤炭资源量5.24亿吨,保有资源储量4.02亿吨,主要分布大田、永安、将乐、清流四个县(市)。全市煤矸石较丰富,现有积存量约5090万吨,其中可利用约1527万吨。

(三)光热风资源。三明市属于沿海低纬度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时间长,气温较高,同时受海洋影响较大,年平均日照时数可达 1727.1~1897.5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能可达 120 千卡/平方厘米,属于日照资源较丰富地区,发展太阳能热利用具有很大的潜力。从地形地貌来看,三明属中低山地区,地形、地貌、坡向、植被错综复杂,其中丘陵与盆谷占43.34%,山地占56.33%,千米以上山峰有454座。全市风能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发展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此外,永安、清流和大田等地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泉脉广、水量大、温度高、质量好,属水热型地热资源。

(四)生物质资源。三明市林地面积189.4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6.8%,活立木蓄积量1.15亿立方米,是全国四个活立木蓄积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设区市之一,是全国南方集体林区综合改革试验区,享有福建“绿色宝库”的美誉,林木品种繁多,有丰富的林业三剩余物,生物质能较丰富。此外还有沼气、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等可利用生物质能。

二、能源工业发展现状

(一)能源工业结构。三明市能源生产以水电和煤炭为主,其他能源比重较小,能源结构较为简单。2015年全市水力发电量87.01亿千瓦时,原煤生产量458.8万吨。

(二)能源企业发展现状。发电企业方面,已建成装机容量500千瓦规模以上的水电站481个,装机容量30万千瓦的大型火力发电企业1个。供电企业方面,主要依托国网三明供电公司及其所辖的10个县(市)供电公司。煤炭企业方面,至2015年末,域内有大田、永安、将乐、清流、三元、明溪、尤溪等7个产煤县(市、区),其中大田、永安为全国重点产煤县(市)。全市共有煤矿企业58家,矿井85处;产能(包括在籍煤矿核定生产能力和未投产建设设计能力)815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620万吨/年。

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成果

“十二五”期间,三明市能源项目建设、供应能力、运行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能源惠民、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优化发展环境成效显著,为今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能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能源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一批省市重点能源项目全面建成,一批能源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一)水电站增效扩容顺利实施。以“改善水生态、促进节能减排、发展生态型水电”为目标,从2012至2015年,我市完成62座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电站装机容量新增3.5万千瓦。沙县双溪水库、尤溪兴头水库和明溪黄沙坑水库等省重点项目,以供水为主,兼有消能发电、防洪、灌溉等综合利用效益,建成后可新增装机容量2.4万千瓦。

(二)电网建设成效显著。新建市区安居、碧湖、泰宁新胜、大田鹤冲、尤溪梅仙、永安兴平等6座220千伏公用变电站,以及三钢群工、向莆铁路配套牵引变等5座用户专用变电站,共计新增220KV千伏变电站11座,变电容量190万千伏安,新建线路24条,总里程683公里;新增110千伏变电站18座(含用户6座),变电容量115.8万千伏安,新建线路44条,总里程419公里。

(三)煤矿产能进一步提升。通过改扩建、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煤矿生产系统、基础设施、安全设施、环保设施建设基本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煤矿抗灾能力有了较大提高,煤炭产能从2010年末的496.5万吨提高到2015年末的815万吨。

二、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关停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五小”企业,广泛推广太阳能光热利用,积极开发生物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结构不断得到改善,新能源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2015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调整为煤炭45.7%、石油10.1%、天然气0.05%、其他44.15%。

三、单位GDP综合能耗不断降低。积极推进产业政策与能源政策相结合,加快工业结构升级,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11-2015年三明市GDP年均增速11.1%,能源消费年均增速3.89%,能源消费年均增速比GDP年均增速低7.21个百分点。2015年,万元GDP综合能耗0.802吨标煤/万元,比2010年下降26.4%。能源节约和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明显成果。

四、行业管理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通过整顿关闭小煤矿,加强煤矿技术改造,强化生产安全监管,有效推进煤炭资源整合,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发展。加强煤炭、天然气、石油的供应、库存、应急管理,保障极端天气和高峰季节能源供应。

第三节 面临的形势及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全面推进,有利于构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能源基础设施大通道,但是能源发展方式的改变、节能减排硬性指标的约束等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我市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制造业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产品结构及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等也对能源结构、能源供给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能源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迫切需要加以解决,主要是:

一、能源结构不够合理。目前我市能源生产和消费还是以煤炭和电力为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天然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使用率较低,核电项目处于前期工作阶段,能源结构较简单,与构建三明“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结构体系还有差距。

二、能源产业基础仍然薄弱。煤炭由于赋存条件先天不足,矿井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开采成本高;已建成的水电站不同程度地存在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电力发展和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可靠性及电能的利用率,电网35kV线路多为单链、单辐射供电结构,电网较薄弱,电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还不高;天然气管网建设严重滞后。

三、能源信息监控和应急水平有待提升。现有能源监控系统仍处在起步阶段,监测站点少,监控能力不足;现有老旧燃气管网安全隐患突出,城市能源应急保障能力相对不足,能源供应安全存在一定风险,能源应急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能源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能源改革的复杂性和难度加大,特别是能源投融资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主要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有待理顺,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标准和服务体系尚待健全完善。

五、环境容量负担日趋加重。作为福建省的老工业基地,三大产业比例中第二产业比重高。经济增长过多依赖第二产业,致使我市万元 GDP 能耗一直处于全省较高水平。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日益增大,能源发展面临环境容量的瓶颈制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