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丽国际:集团营收为417.07亿元 比上年同期上升2.2%
已宣布将私有化的国内鞋履公司百丽国际日前公布退市前最后一份年度财报。正如此前业绩预警所示,截至2017年2月28日,集团营收为417.07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2%;归属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03亿元,同比下降18.1%。利润下滑主要由于利润更高的鞋类业务收入、盈利大幅萎缩,未能被利润率较低的运动服饰业务的增长抵消。
随即,百丽国际在本周二召开了年度业绩发布会。“在市场出现巨大变化情况下,没有预判和找到转型的路径”。百丽集团CEO盛百椒将集团传统鞋类业务继续萎缩、转型失败的责任包揽上身,称自己要承担所有责任。
盛百椒感叹,自己作为上市公司CEO,出于多方面考虑对公司的转型决定作出一定阻碍,短期利润和长期发展间寻找平衡点最终令其更倾向于前者。他坦言,当时被现有利益有所束缚,没敢转型,因为一旦即时进行重大转型,势必对当期利润造成重大压力,令股东受损。这些原因也导致公司在2015财年最终失守。
尽管今年已经65岁,执掌百丽25年的盛百椒主动揽责。不过,行业普遍观点认为,百丽国际近年来的走弱并非是个别高层凭借一己之力可以力挽狂澜,而是整个传统鞋服市场的疲软以及零售环境巨变所致。百丽国际目前遇到的情况并非其一家的独有,同行达芙妮、星期六的处境也无一不是“走下坡路”。不久前,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份及一季度中国各项经济指标,服饰市场零售销售为1101亿元,同比增幅为6.4%。是所有消费类别中增幅最差的,而1-3月份,服饰类别增幅6.2%至3648亿元,名列倒数第二。
作为中国鞋履零售商,百丽国际的鞋类业务旗下有有诸多自有的品牌如Belle、Teenmix、Tata、Staccato、Senda、Basto、Joy&Peace和Millies等,此外集团还代理了Bata、Clarks以及HushPuppies等品牌的在华销售业务。集团的运动服饰业务则以经销代理为主,包括一线运动品牌Nike及adidas,二线运动品牌PUMA和Converse等。
百丽国际在联交所上市已经整整十年。这十年间,中国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鞋服公司的高速增长的红利期已经结束,未来低速增长成为新常态。
为了适应消费市场的变化,百丽一直在调整自身的业务结构。作为主业的鞋类业务近几年在集团的占比一路下滑,2014年公司鞋类业务收入占总体业务收入的比例为57.6%,到了2015年时就下滑至51.7%,而这一数字在2016年仅有45.5%。数据显示,2016财年,百丽国际鞋类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0.0%至189.60亿元,而相反,运动服饰业务则增长15.4%至227.47亿元。
目前,百丽集团主要依赖的依旧是百货渠道。集团80%销售和90%利润来自百货公司,其他渠道的盈利能力只是百货公司的一半。但受到大环境影响,客流量被电商与其他新兴零售渠道如购物中心等分流,所以去年,百丽总计关店700家,平均一天关闭2家店铺,即使如此,百丽依旧拥有13062家零售网点。
在周二的业绩发布会上,关注点完全落在私有化问题上。4月28日,由高瓴资本集团牵头、鼎晖投资以及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于武和盛放参与组成的财团,宣布向百丽国际提出私有化建议,建议收购总价531亿港元。百丽国际希望通过此次私有化运作,借助高瓴、鼎晖的资金支持和运营资源,为转型发展赢得关键窗口期。
盛百椒认为,高瓴资本等要约方具有百丽转型所需要的资源,尤其是数字化方面。公开资料显示,高瓴集团此前投资了腾讯、京东、美团、滴滴出行、去哪儿和摩拜单车等互联网经济时代的领头羊企业。无疑,背靠高瓴的投资经验和资源池,百丽国际有机会将一系列包括TMT经验、技术、人才、管理等资源优化整合,进行全渠道、新零售的有益尝试,成为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砝码。
盛百椒表示,百丽一旦完成私有化,会继续工作2-3年,完成平稳过渡,而接班人人选则是新股东的任务。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