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打造城市能源变革典范 国际影响力待提升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多国力推能源转型、绿色发展。作为“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主办地,江苏苏州以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为核心,积极探索城市能源变革。记者近日调研发现,相关探索已有初步进展,但要成为世界能源发展转型的“典范城市”,还需进一步强化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
构建清洁低碳的城市能源体系
开新能源汽车、坐电动渡轮、走在路上两边都是风光储能灯……这是苏州同里镇许多居民的低碳生活。按照规划,这个千年古镇到2020年电力供应将实现100%清洁化、智能化,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能源小镇。
同里是苏州能源变革的一个缩影。在常熟、昆山等地,记者看到,广阔的湖面整齐排列着太阳能电池板,“渔光互补”新模式实现湖泊资源综合利用,另外还有依次排开的风力发电机。
除了挖掘本地可再生能源潜力,苏州还大规模接受区外清洁能源。去年9月,全球规模最大、变电容量最高、供电能力最强的1000千伏东吴变电站投运,苏州成为全球首个特高压交直流电源互济的地级市,实现“电从远方来”的跨区域平衡。此外,运行3年多的锦苏特高压累计输送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满发时日均输送电量1.6亿千瓦时,占苏州电网夏季负荷高峰时供电量的1/3。
苏州经信委主任周伟介绍说,苏州产业结构一直偏重,快速城镇化进程中能源消费总量保持高位,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在国家电网和江苏省支持下,苏州打造国际能源变革典范城市,更迫切需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城市能源体系。”
作为国网苏州供电公司总经理助理,丁丹军全程参与典范城市建设。他说,苏州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居江苏首位,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年均增长40%,到2020年清洁电力占比将达55%。
苏州正向“无燃煤”时代迈进。已建成88座电动汽车充电站,至2020年将建成180座各类充电站,核心城区建成“一公里充电圈”,届时苏州全市将基本“无燃煤”。
“苏州经验”具有可复制性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李伟阳分析认为,能源变革驱动城市全面发展,从理论到实践在国内都具有开创性。苏州是中国经济和能源发展的“缩影”,无论GDP增速、产业结构演变方向,还是“以煤为主”的消费结构,与全国整体情况高度一致,能够承担“为国探路”的责任。
记者采访了解到,苏州近年来探索实施能源变革,在三方面取得了效果: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新能源、智能电网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推进节约用能,改变人们交通出行方式,减少空气污染;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推动城市发展理念、治理技术和变革模式的持续创新。
苏州在全国率先启动创建“能效之星”活动,首期选定22家试点单位,开展活动一年就实现节能量70.2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5.5万吨,产生经济效益约7亿元。“更重要的是,随着能源变革的推进,人们的节能理念不断强化。”周伟说。
业内人士认为,苏州本地自然资源相对匮乏,是“资源小市”和“用能大市”,同时,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核心,着力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发展,在上述两方面,国内许多城市都和苏州类似,其实践经验可以被推广。
“全球市场上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持续增长,中国做出了引领性的贡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阿德南·阿明在苏州参加论坛时表示,期待苏州创造的经验向世界扩散,提供能源变革的“中国方案”,在此过程中,希望中国积极拓展国际合作。
同样是在论坛上,德国经济事务和能源部国务秘书雷纳·巴克、丹麦能源部副国务秘书克里斯蒂安等人都提出,国外很多城市推动能源变革时,都重视和加强国际合作,比如能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搭建多层次立体化合作平台
目前,苏州已成为“国际能源变革论坛”的永久会址。业内人士建议,论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之前两届取得的经验上,可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
一是以“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为基础,搭建更加多层次的国际合作平台。依托论坛丰富的专家资源,出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变革杂志,不定期举办各类学术交流会,交流能源变革思想、传播能源变革理念。
丁丹军建议,联合国际能源相关机构设立高规格的奖励基金,定期对全球能源变革方面开创性的学术和研究予以奖励,鼓励世界范围的能源持续创新。
二是提升能源研究水平。国家电网将在苏州成立国网城市能源研究院,首批30多名专家即将入驻。建议研究院实施社会化的全球招聘,吸纳其他行业乃至其他国家的专家,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
三是在学术研究之外,加大产业发展力度。在能源论坛召开期间,举办相关能源技术、产品交易博览会,让企业互通有无、提升技术水准。必要时可以形成能源技术、产品交易中心,同时设立具有政策扶持的能源变革产业园。
李伟阳等人分析,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全民低碳理念养成等,都需要政府从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来激励、引导和规范。尤其是能源变革中涉及的能源金融、能源管理体制、碳市场交易等创新,期待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政策、予以相应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