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宏观 >

聚焦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化依然“人气”十足

2017-03-24 14:13:00

 

来源:

一名外媒记者在23日开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上向第一财经记者感叹了中国的全球化程度:如果不是因为全球化,她不可能在同一天、同一地吃到美味的海南芒果、欣赏到日本国宝级枯山水大师的作品、见到仰慕已久的某德国企业首席执行官(CEO)、聆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的演讲。

然而,当前逆全球化思潮的抬头正使得全球化遭遇挫折。“有必要通过每年一次的博鳌年会,为全球化明是非、正视听,以更具包容性的新思路、新模式,激发人们对全球化的热情。”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日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全球化不能开倒车。

有观点认为,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对于全球化的推动力在消退,未来全球化动力将主要源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等。中国将如何拆招“逆全球化”?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日前表示,全球化的“中国选项”目标明确,首先,中国提出了新的全球化理念,概括起来有8个字,开放、包容、共享、协调;第二,全球化最重要的是以自由贸易为主线,促进多边、双边自由贸易的进程;第三,“一带一路”战略已经成为推动全球化的“新主角”。

全球化依然“人气”十足

“人气”是全球化不可或缺的元素。

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开幕的同一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抵达堪培拉,对澳大利亚进行正式访问。李克强在欢迎宴会上表示,尽管去年中国对澳大利亚贸易逆差近500亿美元,但中方坚信解决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必须通过扩大贸易来解决,而不是关起门来,所以此次访问将扩大和深化中澳自贸协定。

同样是23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在北京公布了一个好消息,有13个新意向成员获批加入亚投行,成员总数已扩至70个。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说,世界各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有兴趣申请加入亚投行,无疑加快了把亚投行打造成国际机构的进程,“如今令人自豪的是亚投行成员几乎遍布每个洲,今年晚些时候预计理事会将审批通过另一批新成员加入。”

再回到博鳌,作为可能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小镇,来自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毫无隔阂。“每个人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博鳌志愿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的包容性很强,是一个礼仪之邦,他在中国获得了更多的学习、工作机会,可以体验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文化。亚洲本应该是一个大家庭,全球化的步伐不可阻挡。

企业对于全球化向来持支持态度。

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23日在主题为“工匠精神:把制造做到极致”分论坛上表示,蒙牛善于将全球资源结合本土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也是全球化的受益者。通过持续对标国际,蒙牛陆续完成了从牧场标准、工厂运营、系统管理、奶源布局、创新研发等多个层面的国际化。

德国莱茵TüV集团是一家上百年历史的跨领域经营的技术服务供应商,集团CEO 迈克尔·福比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们是一家彻彻底底的全球企业,“我们有超过50%的业务和60%的人员都在德国之外,比如在整个大中华区有超过3500人,20家办公点、工厂设施和测试设施,另外我们在全球70个国家都有分公司。”

总部位于德国哈瑙市、成立于1851年的贺利氏是一家家族企业,同时也是一家跨国公司,其集团管理委员会主席凌瑞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全球化是一个既成事实,是没办法开倒车的,就像挤出去的牙膏,要收回去不太可能了。

凌瑞德举例说,在很多行业,比如汽车、电子、航天技术、医疗健康、半导体等产业里,完全是一个全球化和跨国性的价值链。美国整车零部件中,有至少三分之一来自其他国家。

所以,凌瑞德认为,在本国利益和全球利益中,每个国家都需要作出选择。他相信,通过辩论,美国领导人会逐渐意识到,全球化对他们是一个有利的选择。

全球化动能转换

“人气”不缺,缺的是“舵手”。

上一页12下一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