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上市风潮再起投资者更应关注盈利能力
自从行业先驱Lending Club在2014年末登陆纽交所以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特别是网贷企业把赴美上市当作首选目标,一些国内企业更是一窝蜂地搭建起VIE架构,时刻准备完成上市融资。然而2015年国内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让一些企业在选择上市地点上出现了反复与挣扎。2015年末,PPmoney理财平台在业内率先登陆新三板并融资,随后宜人贷登陆纽交所,这在当年被视作业内两起较为成功的上市案例,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行业上市融资的时间窗。
进入2016年后,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更为完备,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呼声日趋强烈,国内资本市场或明或暗地开始设立门槛限制企业在A股IPO,这在一定程度上关上了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国内上市融资的闸门,迫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聚焦在A股“借壳”以及赴美股或港股IPO,然而整个2016年互联网金融企业上市融资的成功案例寥寥,失败案例却有不少。
当前,在行业监管体系日趋完备的同时,国内资本市场的监管也在层层加码,证监会严查“忽悠式重组”的决心让一些原本希望巧妙借壳上市的平台知难而退,这才有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今年年初纷纷高调宣布赴美上市的现状。可以说,新的海外上市潮的出现,本身既是企业结合现实监管环境做出的战略考量,同时也反映出行业在面临新的监管体系时的一种迫切心理——A股IPO等不起,谁都不愿意错失上市融资的新风口。
事实上,尽管海外上市风潮一浪高过一浪,但不少宣城赴美上市的企业却往往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甚至出现宣传噱头大于实际运作的情况。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借助海外资本市场做大做强诚然值得期待,但这条路想要走好确颇为不易。
跟A股IPO相比,赴美上市的确有一些优点,比如不强制要求企业盈利、节省排队时间、能够尽快满足公司资方获利退出的需求等,又能让这也是一些国内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选择登陆美股的主要原因。但是,跟A股IPO相比,赴美IPO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整体估值及对应的市盈率远低于A股,稍有不慎容易面临无休止的集体诉讼风险等。再者,登陆美股后,一些企业的股票流动性并不强,导致企业赴美上市后不得不踏上回归A股的漫漫长路。
与企业对上市融资的执着不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投资者除了关注企业的合规情况之外,更应关注的是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2017年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很大程度上从以往跑马圈地的打法转变为自身盈利能力的比拼。
包括PPmoney万惠集团在内的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走上了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这种现象背后,我想大家更期待的是集中集团的人财物,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有效的财务管理,实现企业自身盈利能力的提升。唯有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才能给投资者更为强烈的信任感,同时促进企业去不断满足在港股甚至A股实现IPO的长远战略。从外部环境来看,A股IPO的堰塞湖正在化解,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的往来更加频繁,这对正在不断提升盈利能力的平台而言,都算是不错的利好。
陈宝国:广州市天河区第九届人大代表,中国民主建国会广东省委员会委员。万惠集团董事局主席,PPmoney互联网金融平台创始人。陈宝国是广东互联网金融协会创始会长,也是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开拓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