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迎来一轮新政风暴 “骗补”进入处罚执行期
2017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迎来一轮新政风暴。3月7日,针对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财政部部长肖捷表示,财政补贴资金不是“唐僧肉”,对骗补问题,财政部高度重视,已经对部分骗补企业进行了公开通报,依法从严处理和处罚,已经追回骗补资金和罚款约23亿元,并且对有问题的车辆不再补贴,对闲置的车辆也暂缓清算。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资金未来也有望由事前拨付改为事后清算。在谈到未来新能源车补替代方案时,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目前正在网上征求意见,用传统汽车的油耗积分和新能源积分建立一个交易制度,正在制定有关文件,作为2020年补贴政策取消后的措施。”
已追回资金约23亿元“骗补”进入处罚执行期
据记者了解,此前已被处罚的涉事企业正在采取措施,整改发现的问题。肖捷表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去年产销量已经分别超过了50万辆。为了让市场能够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有一个适应期,在一定时期内,实行适当的补助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是必要的。
“正是因为多年来财政政策的引导,以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从无到有,发展壮大。”对于调整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肖捷表示,去年财政部与有关部门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确实进行了调整,主要是降低了补贴标准,同时也设置了补贴上限,还提高了准入门槛。进行政策调整的目的,就是要形成扶优扶强的财政政策导向。相信这项政策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可以有效防止出现市场扭曲现象。
为此,2016年年底,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方案。包括设定补贴额度退坡、中央及地方补贴上限。同时,明确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提高整车续驶里程门槛、动力电池新国标等共计7项要求,以期提高推荐车型目录门槛并使之动态调整。
今年2月4日,工信部针对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再开新罚单,公布了对7家骗补车企的行政处罚决定。记者注意到,这也是继2016年12月份处罚首批4家骗补车企后,工信部开出的第二批骗补罚单。随着相关机构的不断重拳出击,显示出国家高度重视和严肃处理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的态度和决心。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两批共计11家车企的处罚相继落地,意味着打击新能源车骗补,进入处罚执行期。
补贴改为事后清算拟以积分制替代
近日,苗圩就公众关注的新能源车骗补问题谈到:“今年会从两方面针对骗补采取措施,其中之一即为研究2020年政府补贴全部退出后的替代措施,目前考虑用传统汽车的油耗、积分和新能源汽车的积分建立交易的制度,并已在网上征求意见。
去年12月份,工信部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资金由事前拨付改为事后清算;适当调整客车和专用车补贴方法,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防止出现地方配套补贴标准过高的现象。
在谈到未来新能源车补替代方案时,苗圩表示,正在研究2020年政府补贴全部退出后的替代政策。“目前正在网上征求意见,用传统汽车的油耗积分和新能源积分建立一个交易制度,正在制定有关文件,作为2020年补贴政策取消后的措施。”苗圩说道。
记者注意到,去年9月22日,工信部发布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曾提出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从2018至2020年,车企销售车辆中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分别为8%、10%和12%。
该文件中对新能源汽车积分的计算方式为:假设一家企业2018年销量为100万辆,按照上述政策要求,2018年其新能源汽车积分需要8万分,按每辆电动汽车积4分、每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积2分计算,就需生产约2万辆纯电动汽车。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积分制度是效仿美国加州的ZEV(零排放车辆积分制度)。相比起资金的扶持方式,积分制度更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制度下,将促成车企之间的良性、公平的竞争以及新能能源汽车市场的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