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成企业转型发展必答题 猜猜他们给出了什么答案?
近年全国两会,环境问题都是热点。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傅莹说,连续5年,环境问题都是国内媒体抛给她的必答题。
和傅莹同样面对这道必答题的,还有来自各行业的企业界代表和委员。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振兴实体经济的进程中,他们是如何率领企业和行业谋求绿色转型、绿色发展?中国环境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的企业家代表。
作为推进绿色制造、绿色发展的主体,企业如何实现转型,是传统制造企业关心的问题。
制造业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既要贯彻落实好中央稳增长的决策部署,又要着力破解环境保护难题,我们必须处理好制造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让制造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巡视组第一组组长毕建国表示,公平的环境、科学的标准、适时符合实际的政策、适度的法规、严格且无选择的执法是环境治理的不二选择。要防止劣币驱除良币、保护好优势企业、维护好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逐步使我国成为制造业强国。
全国人大代表、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已经连续第10年呼吁,要以“责任关怀”为抓手,推动企业更好践行绿色发展。在他看来,“责任关怀,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唤,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需求。虽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行动起来,但总体来看,许多企业落实责任关怀的效果仍然不容乐观。
他指出,对于企业,“责任关怀”不是做不做,而是必须要做以及如何做好的事情。企业应加大实施力度,将“责任关怀”更好地融入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建议对实施“责任关怀”准则优秀的企业,在环境容量指标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并允许下属企业之间调剂使用。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金杜(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青。她表示:“我国在环境治理方面有很多重大制度改革,包括环境信息公开、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等,这些改革的推进都需要企业配合。比如今年将要实施的排污许可制度改革,需要污染企业自行申报排污相关资料、自行进行监测、自证守法等,这对企业要求比较高,而中央企业和上市公司是有能力做到的,应当做出表率。”
供给侧改革为先进制造腾空间
中央提出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全国人大代表、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张传卫对此深有体会。他说,中国正引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有责任和义务为世界提供中国的创新解决方案。而在能源供给方式上,投资机构、运营机构、生产机构都要多元化、社会化和市场化,打破垄断机制。如果不能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满足社会对新能源消费便利性、低成本的要求,这一进程也会大大拉长。
从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角度,张传卫提出要以智慧能源普惠全球的理念引领行业发展:一是要让世界能用上新能源,二是让世界用得起新能源。用得上新能源,是因为很多地方没有能源供给,过去的石油、天然气、电力需要通过远距离传输;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自然的,可随时通过技术和模式创新为千家万户提供能源支撑,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新能源使用。用得起新能源,就是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新能源价格的普惠,让老百姓消费得起。
作为广东省最大的工作母机企业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领军企业,张传卫创办的明阳集团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明阳新能源装备制造尤其超大型海上风机,已在世界排名第一,风电创新能力也居全球第一。MySE大型风电机组,是明阳持续8年时间、先后投入15亿元研发的革命性产品,为低风速大风机和无电价补贴时代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度电成本大幅下降20%。
不仅是新能源,传统化石能源的转型升级也是能源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面。全国人大代表、天津石化总经理李永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中国炼油业的发展应从过去的靠产能扩张、投资拉动的粗放型发展,转向靠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的集约化发展,引导向大型化、园区化、绿色化发展,采用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打造“智能型炼厂”。
李永林坦言,由于任由炼油业无序发展,加上地炼原油加工能力可能被低估,我国炼油能力严重过剩,将重蹈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覆辙,这与供给侧改革相悖,不利于能源供给革命的推进。
李永林建议,坚持规模化、园区化、清洁化发展方向,注重结构优化调整,提质增效将成为国内炼油企业未来发展与生存的关键所在。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