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核电站的选址基本确定 “十三五”期间有望开工建设
据媒体报道,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近日接受专访时表示,内陆核电站的选址基本确定,“十三五”期间有望开工建设。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优化产能布局,构建合理核燃料保障供应体系,国家原子能机构正积极推进在核电相对集中的沿海地区建设核燃料产业园,打造“一站式”核燃料元件生产供应基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我国目前的核电机组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但现有核燃料循环产能主要分布在西部,这就使得核电发展出现了两个思路:一方面,随着内陆能源需求不断提升,鉴于核电对环境的影响小于火电,内陆核电站的建设势在必行;另一方面,为解决核燃料运输不便等问题,国家也正在积极推进在沿海地区布局建设核燃料产业园。
王毅韧表示,目前,内陆已经开展核电站前期工作的场址包括湖南的桃花江,湖北的咸宁,江西的彭泽等。记者注意到,此前有媒体(澎湃新闻)统计,除上述3个内陆核电项目外,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内陆核电厂址达30余个。
不过,对于何时开始建设内陆核电站,社会各界争议不断,官方一直未有明确的答案。争议的焦点之一在于核安全。“核电厂的安全水平是客观存在,(对于内陆核电安全性的问题)我们的回答肯定是安全的。”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核电安全监管司司长汤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内陆核电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社会对其接受的问题。
我国尚无内陆核电站
从我国的核电站分布来看,主要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地区,至今没有在内陆建设核电站。而全球核电机组的数量和分布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球在运行的438台核电机组中,有一半都建设在内陆。美国、俄罗斯、加拿大3个疆域大国的内陆核电机组更多,比例分别达到了61.5%、58.1%和85.7%;面积较小的核电国家法国和德国的内陆机组,也都占到了七成以上。
记者了解到,我国之所以首先选择发展沿海核电站,一方面是由于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早,对用电量需求大;另一方面是核电反应堆发电过程中需要大量冷却水来带走过多的热量,沿海地区取水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在运及在建核电机组装机容量将达到8800万千瓦。对此,安信证券一份研报曾指出,比照目前58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还有3000万千瓦的缺口,预计未来5年平均每年新开工机组6~8个。
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中国核电 未来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沿海没有足够的地方,内陆核电的发展肯定难以避免。”
王毅韧也表示,随着内陆经济发展加速,内陆地区的能源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同时,核电对环境的影响小于火电,因此内陆核电站的建设势在必行。
有项目已论证准备9年
实际上,我国已有地方在布局内陆核电上开展了前期工作。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内陆核电厂址或达30余个,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安徽、浙江等地。其中,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宁和江西彭泽这三大核电项目,一直被认为有望成为首批内陆核电站。
不过,内陆核电项目建设一直未曾正式启动。去年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对于内陆核电的表述也仍然停留在“深入开展内陆核电研究论证和前期准备工作”。
记者注意到,以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宁和江西彭泽三大内陆核电项目为例,若从2008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其开展前期准备工作算起,已经过去了9年。多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由于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中国核电站的建设更加趋于谨慎,内陆核电站的建设也暂时搁置。比如,国务院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规定,“十二五”期间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
不过,在林伯强看来,前期我国已经就内陆核电建设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已具备建设内陆核电站的技术能力。作为清洁能源,中国经济的低碳发展需要核电。此外,去年6月, 东吴证券 发布研报预判,内陆核电(项目)有望在“十三五”的最后几年(2018~ 2020年)尝试性开启。
参与上述研报撰写的东吴证券分析师周尔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沿海的核电站是通过海水的循环冷却来冷却发电机组,而内陆核电站是通过冷却塔,冷却方式存在不同。王毅韧也曾介绍说,从核电站的技术本身来讲,并没有沿海和内陆之分,都是一样的,唯一的不同就是冷却方式不一样。
汤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核安全局是依据相应的法规、标准来对核电站的选址进行审查,一般来说满足法规、标准要求,这个厂址就是可接受的。
难点在社会接受问题
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之后,核电安全顿时成了公众心中最为敏感的问题。近期,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安全壳部最大辐射值达每小时650希沃特,人体如果暴露在这种辐射中几十秒就会死亡,这再次引发民众的担忧。
对此,王毅韧表示,福岛核事故是一个极端自然灾害加人为处置不当叠加的结果,如果当时海啸、地震发生后,日本相关措施到位,今天这种局面是可以避免的。我国的核电技术现在已经是第三代,安全性能有了更大的提升,一旦出现核事故它会封闭在厂区以内,封闭在反应堆以内,这也为核能的发展又上了一把安全锁。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10月,国家核安全局通报了16起核电运行事件,此事一度引起社会关注。不过,国家核安全局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核安全局接到的事件报告大部分是0级事件,无放射性后果,公众不必为此过分担忧。”
对于内陆核电建设为何在中国迟迟未能突破的问题,汤博表示,我国的核安全标准都是参照国际标准编制的,但有人认为中国的内陆情况和国外的内陆情况不可以简单类比。中国的内陆条件与国际相比是不是有特殊问题,仍需深入研究。
汤博表示:“很多人认为,我们的内陆核电和国外的内陆核电并没有特殊的安全问题,但站在其他的角度,比如我们的内陆核电选址在长江干支流上,有些人提出来,长江流域对中国(整个国家)的影响跟国外很多内陆河流(对其国家的影响)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长江流域不论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所体现的重要性与国外很多内陆河流的重要性也不一样。能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标准,这种争论永远会是有的。”
对此,王毅韧表示,担心在内陆建设核电站,需要用长江水去冷却的概念是错误的。虽然沿海核电站是通过海洋水来循环冷却,但在内陆地区用的却是水塔。“你到电厂一看有个很大的水塔,它那个水是内部循环使用,它根本不是往长江排,也不会老从长江没完没了地去抽水。”王毅韧指出。
汤博则指出,现在内陆核电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社会对其接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