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贸“十三五”规划发布 实体店电商将何去何从?
日前,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发布了《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48万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加大;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3.8万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网上零售额达到9.6万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
“十二五”期间,我国内贸流通保持较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8%.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1.8万亿元,其中网上零售额达到3.9万亿元,居世界第一位。
从整体上看,内贸流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存在着流通效率低、成本高,市场布局有待优化,实体商业转型缓慢,供应链发展水平不高,内外贸联动发展不足,管理体制机制仍不健全等突出问题。
数据显示,今年“双11”天猫销售总额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长32.25%,进一步印证了电子商务仍处于高速发展中。机构认为,未来电商引流将更加多样化,“电商+网红+直播+新技术”结合线下体验或成为零售整体发展趋势。实体商业加速转型,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服务消费、绿色消费占比扩大,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大幅提升。
年复一年,“双11”当天的网购记录在不断被刷新着,线上消费俨然已经成为拉动居民消费的主力军,然而,同样不能忽视的是网络消费增速在进一步放缓的现实。近年来,虽然电子消费的人群的数量逐年增加,但是增幅却在放缓,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已经占到了总人口的一半以上,随着这一基数的不断增长,网上购物人数逐渐饱和,“双11”所能挖掘到的消费者规模空间也同样会日渐萎缩。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网上零售额为3.4651万亿,增速为20.1%,2014年的增长率是49.7%,2015年的这一数字是33.3%,与三年前相比,网络消费的增幅几乎减少了一半。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网购规模基数大,售卖方式单一,消费者对品质、服务等要求越来越高,均是导致网购增速放缓的原因。除了网购达到一定规模难以再释放“人口红利”外,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莫岱青认为,增速放缓还有消费者购物趋于理性,消费升级后人们购物更加追求个性化、品质化的原因。
电商发展本身的问题也成为消费者吐槽的热点。“摸不着实物”“质量差”“退货麻烦”“维权难”等“老大难”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据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公布的网络交易商品抽检结果显示,网上不合格商品检出率达34.6%。电磁炉、服装、数字移动电话、儿童安全座椅等均出现于“黑名单”上。
尽管如此,网络销售在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仍难有其他销售渠道可以与之比肩。专家认为,在未来的很长时间里,电商消费仍将继续成为消费增长的亮点。
但是,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电商增速逐年下降都是不争的事实。未来,在消费升级不断加速、实体店“复兴”的背景下,电商又将何去何从?专家认为,电商未来靠打价格战的方式将难以持续,需要加快转型,还要努力解决自身的“老问题”.
“随着消费升级的加速,消费者也不再仅图价格便宜,而是追求更好的购物体验,包括品质保障、个性化产品、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是否到位等。”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彭建真说,电商也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于“十三五”时期流通发展的新趋势,商务部市场建设司负责人表示,未来线上线下将逐渐从竞争走向竞合,从趋势上看,实体经济必须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展,电商和实体经济不是对立的,电子商务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十三五”期间,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协同经济、体验经济等新模式快速发展,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大幅提升,线上线下融合加速和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基本建立,电商和实体经济将由竞争走向竞合,边界更加模糊,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享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同时,产业之间将进一步跨界融合发展,流通业与制造业、农业融合趋势加快,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更加广泛,进一步打通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供需匹配水平显著提升,流通引导生产的作用更加突出,助推供给侧改革作用增强。流通自身不同业态间的跨界趋势更加明显,单一购物功能的商业业态加快向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业态转变。产业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
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居民消费将从商品消费为主转为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预计到2020年,东部发达地区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支出将全面超过商品消费支出。消费特点将从模仿式、排浪式消费转向个性化、多元化、定制化消费,从温饱型消费转向品质型消费。
流通智能化水平提升,创新成为流通发展的第一动力,智慧流通理论和实践不断进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物流、智慧商店、智慧社区和智慧商圈等快速发展,使流通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规划还分析了“十三五”期间内贸流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根据对流通发展趋势的研判,提出了流通升级战略,消费促进、流通现代化、智慧供应链三大行动;实体商业创新转型、提升流通供给水平、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提高流通信息化水平、加强流通标准化建设、促进流通集约化发展、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对外开放合作、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等9项工作任务和17个重点项目。
到2020年,“十三五”时期内流通新领域、新模式、新功能将得到充分发展,社会化协作水平提高,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增强,流通先导功能充分发挥,供需实现有效对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更加凸显,现代流通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