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新增三局放权加速 “管资本”架构轮廓清晰
2016年被认为是国企改革的实施之年,虽然上半年国资委推出了多项措施,而作为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国资委放权,从管人、管事、管资产转变为管资本,一直进展缓慢。
不久前,国资委终于推出实质性措施之一——新设监督一局、监督二局、监督三局,推动外派监事会监督检查成果的综合运用。新增三局日前,国资委对外表示,3个新设的监督局主要负责外派监事会反映问题的核查、分类处置、整改督办工作,组织开展国有资产重大调查,提出相关责任追究的意见建议,形成监督工作完整闭环。除新设机构外,国资委还加强了运行机制,形成以党委会和主任办公会为主体的领导决策平台,以分管国资委领导为主体的协调处置平台,以监事会主席为主体的监督报告平台。据知情人士透露:“监察局的成立,定位就是管资本,三个监察局以财务为中心进行监管,在机构压缩的大环境下,国资委依旧增加机构,设置三个局,也是国企改革所必须的正常行为。”而这姗姗来迟的三个监察局,对国资委推动的国企改革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6月1日,中央第十四巡视组向国资委党委反馈专项巡视情况。巡视组反馈的情况显示,“党的领导弱化,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够到位,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进度较缓,改革系统性、针对性、时效性不够强;实施监管有欠缺,存在越位、错位、不到位等问题,追责问责制度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对央企存在的一些问题督促整改不力。”“国企改革与大家的期望差距比较大。这中间也涉及到很多财务问题,如何通过财务管理的创新来促进国企改革的深化,这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表示。其实按照国务院的指示,国资委转变职能,是国企改革推进中关键性的问题。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真正确立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2003年国家经贸委撤销后,一部分人员转入了国资委。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表示:“从国家经贸委过来的人员过去都是管经营为主,现在很多机构会合并或者削减,功能转变了,所以要从管经营向管资本转变。这是华丽转身的开始,新建三个局背后意义还是很大的。”财务制度配套国资委在构建三大监查局之后,央企也需要与之对应发生变化。国资委财务监督部门一位副巡视员表示,个人认为这个转变不仅仅是一个国资管理体制的转变,也包括整个企业管理体制的转变。也就是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的转变。目前国资委管理的企业通常为大型国有企业。而这些国有企业下属有众多的子公司。“作为集团总部来讲,对下面的这些子公司的管理实际上也是在行使出资人的职责,这在集团治理当中也是逐步由管企业、管资产向管资本来转变。企业集团可能也要涉及到这些方面的问题。”而管资本与财务制度密切相关。“在这个转变过程当中企业集团总部的财务管理可能也要发生变化。集团的财务管理要向价值观来转变。”他补充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