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宏观 >

本周A股操盘策略:地产调控对A股影响有限 以稳健为上

2016-10-10 09:51:00

 

来源:

十一期间各地的房产新政陆续出台,调控收紧成为主旋律,各位分析师的本周观点也不约而同的到了地产调控的影响上。大多数分析师认为新政影响中性,对A股影响不大。海通证券荀玉根表示,房地产调控对股市影响的两条路径:增长拖累、配置变动,均没这么快体现。国信证券郦彬认为,国内宏观经济整体平稳,楼市调控以结构性为主,总量政策难以收紧,对A股影响有限。

海通证券:“房”恼不断,稳健为上

9月30日以来,陆续有北京、上海、南京、深圳、苏州等共计21个城市先后发布新楼市调控政策,多地重启限购及限贷,这已经是2000年以来第四轮地产调控了。第一轮:2005/3-2008/1,主要调控方式是加息、提高房贷利率、打击囤地、增加经适房和廉租房供给等。第二轮:2010/4-2011,主要调控方式是限购、限贷。第三轮:2013/2-2014/3.2013年2月“新国五条”稳定房价、增加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加快保障房建设等。2013年11月一线城市楼市调控政策全线收紧,部分房价上涨过快的二线城市也开始在年底出台“阶段性”收紧措施。直至2014年3月住建部提出房地产政策“双向”调控。对比前三轮,这次调控目的上更像13年,即控房价的同时有稳增长的目标,手段上更像10-11年,即以限购、限贷为主,不同之处是这次结构性更明显,因城施策,房价涨幅较大的城市自行出台政策,国务院没有出台统一调控政策。

海通证券荀玉根表示,房地产调控对股市影响的两条路径:增长拖累、配置变动,均没这么快体现。基本面上,地产调控对股市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对经济增长的拖累程度,关键看货币政策会否配套收紧。资金面上,地产调控会否使得居民资产配置发生变化,资金会否从房市流入股市,这需要评判股市自身的投资吸引力,需要时间。05-08、10-11年两轮地产调控政策刚开始时,并没有出现资金流出房市进入股市的现象,相反最后货币政策收紧,股市出现下跌。13年地产调控刚开始时也没出现资金流入股市的现象,股市整体表现为存量博弈的震荡市,直到14年中改革预期升温及11月新一轮降息周期开启,资金才不断流入股市。

地产调控会影响地产链行业基本面,从而促使市场风格变化。2005/3-2008/1的第一轮地产调控时期,经济增长非常强劲,调控政策只是控制房价上涨速度,没改变宏观经济和地产链产业趋势,股市处于大牛市中,地产链基本面非常优异,是股价表现领先的行业。2010-2011年第二轮地产调控、2013年第三轮地产调控,房地产销售、投资增速均出现了回落,地产链相关行业表现较差。

荀玉根认为,这一次,风格将更偏向稳健的消费股和白马股。今年来,供给侧改革和2月初地产政策放松影响下,有色、煤炭、家电、家具、装饰等相关行业表现整体较优,而消费类的食品饮料、饲料养殖表现也较好,电子股代表的部分白马股表现也尚可好,银行、电力等高股息率股也有表现,整体上基本较优或阶段性受益于利率下降的公司表现居前。以上四类股票,在地产调控的背景下,第一类直接受拖累,第四类间接受影响,地产政策收紧背景下货币政策顶多中性,否则地产政策效果被挤出,因此边际上,更利于消费股和白马股。

策略上坚持稳健为上,业绩为王。年初至今的震荡市中,估值适中(PE20-50倍),净利润增速较好(大于20%),估值与业绩匹配度(PEG0-2)较佳的股票涨幅更好。整体而言,业绩为王的逻辑下,结构偏重稳健的消费股,如牧业(养殖)、食品饮料、化学制药,及白马类成长股。

国信证券:暂无“内忧” 关注“外患”

国信证券郦彬表示,国内宏观经济整体平稳,楼市调控以结构性为主,总量政策难以收紧,对A股影响有限;但是海外风波不断,人民币贬值压力仍需警惕,并且全球市场对流动性边际变化在变得异常敏感。

尽管9月A股月线收阴,但我们认为当前A股暂无“内忧”。首先,宏观经济并未如预期那么差,高频数据显示经济短期有望企稳。其次,尽管国庆假期期间近20个城市出台楼市调控政策,但整体基调仍是“一城一策”和抑制前期过快上涨的房价,在去库存背景下总量性货币政策难以收紧,对A股影响有限。但是海外暗流涌动值得关注。首先国庆假期期间海外风波不断,如英国首相明确退欧启动时间点引发英镑再次大幅贬值,德银危机暴露出欧洲银行业依旧问题重重。其次尽管美国9月非农数据不及预期,但市场对12月加息的预期攀升至70%左右,未来无论是受加息预期还是避险因素影响而导致的美元指数上涨都会给人民币带来贬值压力。此外,无论是9月初因鹰派讲话而导致的美股大跌还是上周因彭博报道欧央行有可能削减QE带来的市场波动均反映出当前市场对于流动性边际变化在变得异常敏感,全球宽松预期的变化值得关注。

整体而言,我们仍然维持区间震荡结构市的判断,配置上一方面以业绩为王,寻找16年下半年盈利有望持续改善的高景气子行业,如重卡、部分涨价化工品、电子元器件等;另一方面在房地产加强调控下,基建仍将继续发力托底经济,推荐受益于基建稳增长和PPP推进的建筑、园林、环保、轨交等行业龙头。

国庆假期期间,近20个热点城市出台楼市限购限贷等政策,对此国信证券认为,首先,此次调控措施主要是应对前期一批热点二线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与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抑制资产泡沫”的基调一致。

其次,在去库存背景下,总量政策不会收缩,货币政策仍将以平稳为主。三线城市在库存占比中超过60%,去库存依旧任重道远,因此总量政策难以收紧。

而对股市而言,在盈利预期和市场风险偏好未明显改善下,资金不会因为房地产市场调控收紧而重返股市。对于股市的影响而言,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收紧和资金重返股市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如果在房地产市场加强调控下,并配合相关促进民间投资的举措,资金未来若能有效“脱虚入实”,那么在长期盈利预期改善和市场风险偏好提升的情况下有利于股市。相反,在当前非金融企业信贷需求尚未有明显改善,居民利息负担率上行压制信贷需求的情况下,若外部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进一步压制居民信贷需求,未来总体信用再次出现收缩将压制市场风险偏好。

长江证券:地产调控对A股影响偏负面

长江证券表示,国庆假期,全国多个线城市密集颁布了房地产调控政策,旨在控制房价的过快上涨,防范房地产市场泡沫。从调控方式上看,限购是各地政策的重点。从2009年中国房地产运行周期上看,本轮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无疑增强了接下来2-3个季度内房价阶段性见顶的可能性,有利于房地产市场中长期的平稳运行。

长江证券认为,库存周期和房地产市场回暖是本轮A股反弹的两大原因,前者是主,后者是次。房地产市场回暖,主要通过映射影响市场,带来了地产、家电、家具等相关板块的投资机会。从这个角度上看,地产调控对A股的影响偏负面,特别是地产链相关行业。考虑到中国房地产业的运行环境,地产市场出现大幅剧烈调整的风险相对可控,A股所受影响也相对可控。另一方面,我们不认同所谓的“地产调控推动资金回流A股”的论点。A股一直不缺乏资金,缺的是赚钱效应和企业价值提升,这需要时间。反而,如果货币政策因此出现大规模转向,倒是需要防范的风险。

从各项进度数据上看,低库存推动的经济小复苏尚可持续1-2个季度,这是大环境。同时,目前A股整体估值仍处合理区间,市场反弹窗口依然敞开,所以基于地产调控降低仓位的必要性相对有限。按照惯例,节后A股存在短期反弹的动力,如果出现挤兑式杀跌,将是值得考虑的加仓时点。后续市场的核心风险仍集中在汇率波动、无风险利率上行和企业盈利回升周期结束等方面,12月和明年一季度将是较为重要的观察期。

配置方面,长江证券指出,在估值风险基本可控的背景下,更看重业绩持续增长对股价的驱动力,各类股票资产排序为:价值成长>次新股(高送转)>价值股>周期股。其中,价值成长主要是PEG性价比较高的稳健成长品种,攻受两相宜,如光大研究员推荐的欣旺达、尔康制药、华东医药、奥瑞金、东睦股份、中航光电等;高送转有望在四季度迎来阶段性行情,我们财务角度构建的高送转组合请参见《从立春到冬至》;价值股和周期股的表现则更多取决于货币放松和财政刺激能否超预期,特别是地产链相关公司受调控政策影响相对明显,配置观点最为谨慎。行业角度而言,建议关注内生性高增长的高端制造(集成电路、移动通信基站、工业自动化)和消费升级(保险、消费电子、医药、SUV、新能源汽车)两大领域的中长期投资机会。

天风证券:继续聚焦防御和景气度上行的行业

天风证券表示,黄金周最重要的变化不外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对市场而言,不排除一种可能性,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可能出现资金从房地产撤出,然后转向股市。但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确认之时,对市场而言,风险偏好大概率将可能是先经历下降的。毕竟房地产拥有很长的产业链,其下行周期的确认,将会导致市场对整个产业链上的公司估值进行重估,这个重估的过程,相关公司的估值无疑是要面临压力的,从而对市场也会造成负面的压力。历史上来看,2010年4月、2013年12月前后房价同比增速见顶时,A股市场随后的表现并不好:2010年4月15日至7月05日,上证综指从3165跌至2364,跌幅超过25%;2013年12月4日至2014年1月20日,上证综指从2252跌至1991,跌幅接近12%。

市场判断方面,继续维持“震荡”的观点。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的确认、政策“防风险”、汇率波动可能加剧等影响因素在中短期对风险偏好大概率形成抑制,虽然“资产荒”也会构筑出市场下行的边界,目前指数点位大概率还处在震荡区间的上沿,向下震荡的风险大于向上震荡的风险,需要保持“谨慎”。

配置方面,基于对市场判断,市场还是延续区间震荡的趋势,在风险偏好难提升的背景下,行业配置上兼顾防御性和景气度。地产调控背景下,继续关注财政发力方向。防御角度结合估值和股息率的情况关注公用事业、汽车、家用电器及跌幅较多的商贸(产业资本举牌突显估值优势)等行业。另外,可适当关注景气度尚可且有防御性质的医药生物。根据今年以来财政发力的情况,短期调整后可继续关注建筑行业。结合景气度,细分行业继续关注光器件、手机电池、水利建设、轨交、环保PPP、装配式建筑、血制品、草甘膦等景气度较高的子行业。

兴业证券:风险暴露前不可心存侥幸,战略性配置优质资产

国庆期间多城同步开启调控,地产或将迎来阶段性拐点。兴业策略团队再次做出前瞻性预判,从9月起即反复强调房价飙升是泡沫和风险的积聚,如果放任不加以管控,可能影响民生,并导致社会矛盾增加、贫富差距拉大,房贷压力也会对消费形成挤出。国庆期间多个城市如此密集的同步开启地产调控,亦显示了管理层“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的决心。房地产调控可能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负面冲击:1、调控将影响楼市销量,后续新开工和地产投资下行将使基本面承压;2、对货币宽松形成制约;3、不排除形成热钱外逃压力。

地产调控突然而至提醒我们,风险暴露前不可抱有侥幸心理,我们此前反复强调的一些问题,在我们的报告中可能已是老生常谈,但不排除某个时点突然出现“吓市场一跳”。

海外方面,节间英镑巨震、美元指数大幅波动,离岸人民币再破6.70,也印证我们此前反复提示的海外波动的风险及不仅未结束,反而逐步放大,加息对资产价格的扰动将持续。此外,仍需密切关注:1、美国大选进入冲刺阶段后不确定性提升;2、将于12月4日举行的意大利宪政改革公投。国内方面,金融去杠杆下,债市的风险仍当警惕。央行相继重启14日、28日逆回购减少隔夜资金供给抑制债市套利空间,四季度也是信用债到期高峰,不排除以适当释放信用风险的形式修复债市的风险定价,这也是抑制泡沫的一种途径。

兴业证券表示,一旦风险出现后,对A股也不须过度惊慌,前述风险点的证实或证伪可能触发行情阶段性波动,但拉长久期看,以上对A股的配置价值未必是坏事。从全球资本流动的视角,由于此后不确定性更多在欧美,此前受冷落的新兴市场可能再度迎来配置资本的青睐。近期MSCI再向A股抛出橄榄枝,全球最大ETF公司Vanguard也完成纳入A股,均印证了A股对外资的吸引力提升。国内大类资产中,相比于债市和地产,A股性价比也更高。年底前出现系统性风险甚至创新低的概率不大,仍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当前时点,风险尚未充分暴露或被pricein,仍待“排雷”;存量仓位偏高,增量资金受监管制约入场乏力;且“吃饭”行情后已较难找到仍处左侧、尚在底部的板块。风险收益比下降。对绝对收益投资者,建议耐心等待,到风险释放较为充分、仓位结构改善、性价比较高时再入场或加仓;对相对收益投资者,基于相对排名的游戏规则及今年收益率水平较为集中的现实,结构的意义大于仓位,建议往人少、且有短期催化剂或预期差的地方去,精选细分板块或个股性机会。

东北证券:三因素有望发挥作用,推动A股转入扩展修复

东北证券称,A股在节前呈现出明显的缩量调整特征,持续多个交易日成交维持在3000多亿的偏低水平,使用博弈资金/存量资金指标来观察存量资金市场下市场缩量调整的完成情况,这一指标已经触及振荡区间的下限,显示更应关注缩量调整结束后转入修复扩张阶段的机会。在国庆假期前,为了规避外盘假期走势不确定性,A股投资者降低仓位成交清淡,导致A股自9月中旬美国加息扰动冲击低点以来的修复明显落后于外盘,对美国加息扰动修复不足的因素在节后有望发挥作用。而从假期外盘走势来看,期间外围股市并未出现下跌风险,欧美股市大致平稳,亚太市场的香港和日韩股市表现较好。以上三个因素有望在节后发挥作用,推动A股转入扩展修复。

代表场内资金交易意愿的博弈资金/存量资金指标预计降至0.238附近,将正式跌破0.25的震荡区间下轨。该指标在震荡市对底部的预测较为精准,今年前10个月一共出现过5次跌破0.25的现象,对应其后期的一波回升修复行情,此外以“股市”为关键词的百度搜索指数在节前一周仍然继续回升。行业配置上,我们认为成长板块配置的性价比仍优于权重板块,建议重点关注受益于市场资金从分散走向集中过程的机械设备、电子、电气设备和计算机板块。回顾近期市场的几次大幅回调,我们可以发现高贝塔的成长板块反而在市场回调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抗跌性,如9月26日上证综指下跌1.76%高于创业板指1.56%的跌幅。而且在回调后的反弹中,成长板块依然表现出弹性更大的特性,9月27日创业板指上涨0.84%高于上证综指的0.64%。我们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从成交占比上看,场内资金对于成长板块的关注度已经降至低点,后续下跌的动能更低而反弹的潜力更足。

对于国庆假期之中多地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东北证券认为,从增量资金的角度来看,楼市调控将增加资金配置股市的预期,而有助于这一预期实现的进一步条件来自于楼市调控未引发基本面经济数据的担忧,以及货币政策未因为楼市调控而出现转向收紧。密集的一二线城市协调行动显示具有中央政府协调部署安排,而调控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系统性风险,在于通过总量货币政策防范系统性风险、通过金融监管政策挤压资产泡沫有望成为调控组合。因此总量政策的调整仍会较为慎重,毕竟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政策目标仍然未被淡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