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参与PPP情况梳理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根据上市公司公告,详细梳理上市公司参与PPP项目的情况。
近年来,上市公司参与的PPP项目多为市政工程、生态建设及环保、交通运输和片区开发类。市政工程项目占比40.88%,包括排水、污水处理、海绵城市、地下管廊、垃圾处理、城轨建设等;生态及环保建设占比13.87%
PPP参与方:政府积极推广,企业加入意愿更强
政府角度:投资成为稳增长主力,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重要抓手;货币政策效用边际减弱,财政政策更积极,PPP被寄予厚望。
企业角度:资产荒背景下,参与PPP项目有助于提升经营效率、增厚业绩,参与积极性提高。
1、公司行业属性及经营性质
参与PPP的上市公司多为建筑、电力及公用事业类,经营性质多属民营。根据上市公司公告,2014年6月以来,A股市场有74家公司参与PPP项目。从所属行业看,涵盖20个行业,其中建筑、电力及公用事业占比最大,合计为38家;从公司性质看,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数量最多,其中民营企业51家,国有企业16家。
2、项目规模与合作期限
多半PPP项目总投资在10亿以内,合作期在0~30年间均匀分布。上市公司参与的137个PPP项目中,127个项目明确了总投资规模,中值8亿,58%的项目总投资额在10亿以内;109个项目说明了合作期,中值15年,93%的项目合作期在30年以内,且在0~30年内均匀分布。
3、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途径
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设立SPV进行项目融资与运营。目前上市公司参与PPP项目建设,需设立SPV(特殊目的公司),政府与一家或多家社会资本作为项目公司股东投入资本金。一般社会资本出资占注册资本的大多数,资本金占总投资的20%~30%,注册资本外的资金由项目公司融资。
4、项目行业分布
上市公司参与的PPP项目多为市政工程、生态建设及环保、交通运输和片区开发类。市政工程项目占比40.88%,包括污水处理、海绵城市、地下管廊、垃圾处理、城轨建设等;生态及环保建设占比13.87%,主要为生态保护、修复及环保工程;交通运输占比12.41%,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公路等,片区开发占比12.41%,包括园区开发、城镇化建设等。以上几个领域项目占比最大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我国在交通运输、片区开发等领域确实存在一些待补的短板,二是因为生态建设、环保、市政工程等领域景气度较高,上市公司愿意积极参与。
5、社会资本回报
上市公司参与PPP项目回报来自使用者和政府付费。134个PPP项目中,46个确定了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取得回报的方式,一般社会资本投资回报率约为7%~10%。回报取得方式主要有三类,一是公路、机场、供水、供气等经营性项目,回报来自特许经营收费权,由实际使用者付费,二是市政道路、土地一级开发、社会保障安居工程等非经营性项目,由政府根据产品可用性、产品及服务质量支付服务费,三是医院、学习等部分经营性项目,若使用者付费不能满足合理回报,由政府进行补助。其中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以财政预算做托底。
风险提示:参与PPP项目的企业融资遇阻;项目收益率低于预期。
今年6月初,财政部联合20个部委启动了第三批PPP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目的在于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案例,来助推更多PPP项目落地。根据财政部网站公布,截至7月25日,共收到各地申报项目107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2万亿元,按照工作计划,9月初要形成第三批示范项目清单并正式对外公布。
PPP参与方
政府积极推广,企业加入意愿更强
投资成为稳增长主力。观察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依旧疲软,拖累经济,上半年净出口对GDP增速的拉动仅为负0.7%;消费虽然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支撑作用,但增速出现放缓,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3%,较上年同期下降0.17%;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环境下,投资被政府当做托底经济的重要抓手。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重要抓手。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占比最大,但1~8月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增速大幅下滑;人口红利逐渐减弱,多地出台限购政策,5月起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相比之下,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城轨、地下管网、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方面存在大量短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在稳增长政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财政政策更积极,PPP被寄予厚望。美联储年内加息概率提升、抑制资产泡沫、货币政策边际效应减小等因素制约货币政策再宽松,,G20会议政策基调也确定为降低货币政策权重,预计未来货币政策将趋于稳健,下半年稳增长将依靠财政政策发力。然而目前财政收入增速和支出增速剪刀差扩大,且长期看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引入民间资本,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政府的财政难题,因此政府推广PPP模式的动力更强。2015年以来,PPP政策密集发放。
在全球流动性整体宽松的背景下,国内资产收益率也出现下行压力,企业实体投资,尤其是社会资本的传统投资渠道有限。
PPP有助于提升经营效率、改善公司业绩,企业加入意愿更强。企业参与PPP项目热情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社会资本对PPP的年化收益率要求一般在7%~10%之间,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为2.7%左右,相比之下PPP收益稳定且较可观;二是在运营、技术及融资等方面具备突出优势的企业,将通过参与PPP项目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进而增厚公司业绩;三是通过PPP合作,企业可以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升项目经营效率。上市公司参与PPP项目的热情持续高涨。
PPP项目推广进度
二季度落地加快,市政工程占多数
PPP示范项目规模逐渐扩大,二季度落地加速。财政部2014年第一批PPP示范项目26个(原为30个,后调出4个),2015年第二批示范项目206个,前两批总投资额8025.4亿元,其中第二批在数量和投资额方面较第一批均有大幅增长。截至7月25日,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各地方申报已经完成,共收到推荐项目1151个,总投资额超过2万亿元,预计规模会继续扩张。PPP项目管理包括识别、准备、采购、执行和移交5个阶段,目前在前两批共232个示范项目中,还没有项目进入移交阶段,今年2~3月进入执行阶段的项目占比增加3.02%,2季度增加15.83%,落地进度明显加快。
PPP项目行业集中度高,市政工程类占比最大。从前两批PPP示范项目看,市政工程数量占比达44.4%,其余项目也多集中在交通运输(占比8.62%)、医疗卫生(7.76%)、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6.47%)、水利建设(6.03%)、教育(5.60%)和能源(4.31%)等行业。
参与PPP的上市公司多为建筑、电力及公用事业类,经营性质多属民营。根据初步统计,2014年6月以来,A股市场有74家公司参与PPP项目。从所属行业看,涵盖20个行业,其中建筑行业22家,电力及公用事业16家,两者占比最大,合计占51%;从公司性质看,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数量最多,其中民营企业51家,国有企业16家。
多半PPP项目总投资在10亿以内,项目合作期在30年以内均匀分布。根据我们的统计结果,上市公司参与的137个PPP项目中,有127个项目明确了总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额在30亿以内的占比共达到77%,10亿以内的占比58.27%,超过半数;109个项目说明了合作期,合作期在30年以内的占93%,且合作期在0~30年间分布均匀。
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设立SPV进行项目融资与运营。目前上市公司参与PPP项目建设,需设立SPV(特殊目的公司),政府与一家或多家社会资本作为项目公司股东投入资本金,资本金占总投资的20%~30%,注册资本外的资金采用由项目公司采取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债务融资方式,融资时社会资本或社会资本股东承担无限连带担保责任。137个项目中有64个项目说明了社会资本对SPV持股比例,上市公司持股比例大于50%的项目有53个,占比83%,说明一般社会资本出资占注册资本的大多数。
上市公司参与的PPP项目多为市政工程、生态建设及环保、交通运输和片区开发类。市政工程项目占比40.88%,包括排水、污水处理、海绵城市、地下管廊、垃圾处理、城轨建设等;生态及环保建设占比13.87%,主要为生态保护、修复及环保工程;交通运输占比12.41%,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公路等,片区开发占比12.41%,包括园区开发、城镇化建设等。
高参与率来自补短板需求及高景气。以上几个领域项目占比最大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我国在交通运输、片区开发等领域确实存在一些待补的短板,二是因为生态建设、环保、市政工程等领域景气度较高,上市公司愿意积极参与。以环保及市政工程为例,2016年上半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4.74%、13.72%,均保持稳定增长,而同期整体法下,A股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仅为负4.59%。
上市公司参与PPP项目回报来自使用者和政府付费。合作期满时,社会资本获得相应回报,在上市公司参与的134的PPP项目中,有46个项目确定了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取得回报的方式,一般社会资本投资回报率约为7%~10%。回报取得方式主要有三类,一是公路、机场、供水、供气等经营性项目,回报来自特许经营收费权,由实际使用者付费,二是市政道路、土地一级开发、社会保障安居工程等非经营性项目,由政府根据产品可用性、产品及服务质量支付服务费,三是医院、学习等部分经营性项目,若使用者付费不能满足合理回报,由政府进行补助。其中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以财政预算做托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