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将要造就出一堆“巴菲特”?
“股神”巴菲特,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理念,选择业绩优良、行业细分龙头、低估值、现金流较好的上市公司,终成一代投资偶像。现在A股市场上,保险资金举牌选择几乎如出一辙:安邦保险举牌 金融街( 行情 000402,买入)、宝能举牌万科,还有最近被市场关注的阳光保险举牌 伊利股份( 行情 600887,买入)。
一向以散户为主、投机风盛行的A股市场,莫非要彻底转向,将要造就出一堆“巴菲特”?
险资=中国的巴菲特?
在投资的世界,多次击败市场本身就不容易,而获胜时间长达几十年的顶级大咖更是寥寥无几。巴菲特正是其中表现最惊人的一个——在他的投资生涯里,累计约有55年,而且他年均投资回报率超过标普500回报率的幅度接近14%!
巴菲特历来是国人心目中价值投资的标杆,保险企业似乎也是其粉丝之一。多位市场人士对金融界网站表示,保险资金对风险的控制比普通机构要严谨,选择目标一般是业绩好、被低估的优质上市公司,注重现金分红,这同巴菲特的投资特点确实很像。
近两年起,保险资金在A股市场掀起风云无数。一直对国内保险行业特别关注的中华保险研究所行业处黄小云对金融界网站表示,随着金融混业经营的不断发展,保险资金的投资也会趋于多元化,特别是在当前M2高企、又缺少相应投资标的的前提下,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的巨额保险资金投资股市是大势所趋。“但是,保险资金举牌上市公司是很挑剔的,偏爱大金融、大地产、大消费这些收益稳定行业,因为这些行业的体量大,与保险资金的大体量相对应,而且保险资金对风险的防范是很高的,投资理念与巴菲特基本相同。”
西南证券( 行情 600369,买入)首席经济学家张仕元同样认可保险资金的价值投资理念。他对金融界网站表示,保险资金的投资动向有助于市场充分挖掘价值,引导市场正确的投资方向。保险资金举牌是长线资金进入A股,是个好事情。“长线资金不来的时候,市场还着急,现在钱来了,还说钱来得不对。险资里面有野蛮人,但并不是所有的险资举牌都是野蛮人。不过A股市场上的保险资金有很多,只是市场中的小标的之一,还算不上是中国的巴菲特。”
还有多位市场人士认可保险资金投资A股将给带来正向引导,比如,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对金融界网站表示,“险资等长期资金入市对于稳定市场是有积极正面的作用,这是我为什么长期坚定看好A股的原因。但是国内某些买方存在成王败寇的投资理念和逻辑,企图控制上市公司,干预上市公司的发展,赶走原有的管理团队,不会受到上市公司的欢迎,所以被称为野蛮人。而巴菲特投资上市公司是看好公司发展,是善意的,所以受到公司的欢迎。这是两种不同的投资理念和投资动机,每一种投资都是在市场规则下进行,所以我们也没有指责野蛮人的权利。”
但是冷静的声音一直存在。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教授就对金融界网站表示,投资者不要被险资所谓的价值投资外衣蒙蔽,因为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概念是对企业家的投资,是看好人及所在的行业产业,而一些险资更偏向于战略投资,这已经不属于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理念。“巴菲特从来不会干预企业的决策层,所以险资现在在二级市场投资上市公司是不受欢迎的,而且有的险资并不一定是长期战略投资者,它们可能是进行资产配置,还要通过风险管控在股票间进行投资选择,但是它们所带来的话题却让上市公司动荡不安。”
认为保险资金怀有一定“敌意”的还有矽亚投资CEO张兰丁。他对金融界网站说,“资产配置荒让险资在二级市场频繁举牌是不得已的行为,保险资金有兑付需求,而上市公司有很好的流动性,因此选择举牌低估值的蓝筹股。但是保险资金举牌那些股权分散的蓝筹股都是动机不纯,都是存在战略投资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这已经不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因为巴菲特不控制公司,而与索罗斯的投资行为很像。”
险资“野蛮人”的标签是误解?
显然,宝能在万科股权纷争上造成的“夺位”影响深刻。不过,中国保险业协会首席金融市场专家、长江养老保险首席经济学家俞平康对金融界网站表示,从公司治理角度,引入长期投资资金是好事情,目前宝万之争,还是个体特征不具有行业普遍性。之所以一些举牌事件会有股权之争,最终应该是股权结构设计本身存在的缺陷。
虽然如此,A股上市公司对于保险资金还是更加警惕,“万科恐惧症”一时难以消失。比如近日被阳光保险举牌的伊利股份,面对“大敌”紧急停牌。阳光保险一再强调只是财务投资、不主动谋求成为伊利股份第一大股东,但显然,伊利股份悬起的心还是不能坦然放下。
俞平康认为,从上市公司角度看,上市公司很戒备,企业担心控制权旁落,这其实是任何一个上市公司都不可避免的,不是局限于险资举牌,任何一家企业举牌它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这应该归属于中国目前A股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初公司股权结构的问题,这是公司治理层面的问题,不应该归咎于险资。
张仕元表示,保险资金买入上市公司一般都是只追求财务投资,伊利股份没想清楚。保险资金一般都是认可较好的上市公司,而好公司的核心指标就是管理团队。“险资进来后干嘛要把上市公司管理团队解决掉?解决后它能管理好上市公司吗?没有理由的吧,有些人是担心过分了,险资不会对上市公司和行业发展有任何影响。”
不管上市公司是否多余担心,黄小云同样认为,保险企业不适合直接参与实体企业的经营管理。“保险企业是金融类企业,如果参与实体经营其实是不专业,但是更换大股东并不等于更换经营层,险资进入实体经济和险资真正参与企业经营并没有必然联系。万宝之争只是个例。”
从保险企业的自身性质来分析,张兰丁认为,国内的保险公司野心都很大,希望做成金融投资公司,以金融为核心向多个产业布局,因此控制蓝筹有利于其战略投资,而且蓝筹龙头平台好,二级市场资本运作更方便。例如宝能控制万科后,利用后者收购其他地产公司成为行业内更大的龙头,对于宝能来说给自己更贴金。保险资金的价值投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毒性太大了,往小了是对公司指手画脚,往大了就是直接控制公司接替现任管理层,所以上市公司对保险公司很抵触。
险资炒股之路如何走?
如同市场人士普通认同,未来保险资金进入A股是大势所趋。但是,这条已经充满争议的炒股之路,保险资金如何才能走得更顺畅?
俞平康表示,保险业对投资越来越重视,这是趋势,这是整个保险行业深刻转型过程中的必由之路。目前举牌被妖魔化,主要是个体事件所诱发,个别保险公司投资过于集中化,甚至动用杠杆,这确实会对市场造成扰动,这也是保险行业要避免的。就像保监会项主席多次强调的,保险姓“保”,要强调发挥保险的功能,在立足这点的基础上,提高投资收益,拓展投资渠道 。这个过程中,保险资金还是要以长远投资、分散风险为主。
为了更好的在A股投资并被市场和上市公司接受,俞平康建议,即使保险资金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以后,也要尽量减少对日常经营的干预。
黄小云认为,保险资金可以在上市公司设立董事席位,只需要监管自己的投资是否到位就行。参股不一定就是参与经营,可以协助管理、监督管理。为大股东提供稳定收益和市场前景,任何一个理性投资人都会这样。企业当前的害怕主要是因为市场的过度解读。随着险资的渗透率越来越高,这种看法会被纠正的。保险为社会的深层次的提供保障和治理的身份和标志,大家就会理解保险。但是现在,人们的认识还是有些偏激。保险公司需要更加深度的参与社会治理,不能用道德绑架来形容,这只是险资正常的市场行为。“许多保险公司其实也已经被实体企业控股,目前有70多家中小型的保险公司都已经被实体企业控股,市场鲜有人知。但是保险公司一买就市场轰动。”
而对于由险资举牌引发的跟风炒作,黄小云表示,这是资本市场本身的诟病,短期没办法,因为,首先,国内资本市场散户为主。其次,监管存在漏洞。再次,投资机构和媒体助长了这种行为,甚至有机构为了达到个人在短期内获得暴利的机会,而故意炒作一些个股。这些问题不能怪险资,险资的持有是很长的,短期内的涨跌对保险公司来说没有什么好处。
显而易见的是,保险资金举牌还是前半场。被险资一致推崇的巴菲特多年来投资收益稳定,不同于历史上其他投资大亨业绩大起大落。而中国险资对上市公司意味着什么?究竟是“野蛮人”还是巴菲特?行胜于言,一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