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利绿色能源“抢装潮”下连续两季度盈利
在亏损漩涡里苦苦挣扎了四年多的英利绿色能源,终于可以暂时松口气。近日,英利绿色能源发布业绩公告,2016年上半年实现盈利1.51亿元,其中第二季度营收25.24亿元,净利润7180万元,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
这一切背后是国内上半年光伏电站抢装潮下光伏组件需求的增加。而下半年市场开始趋冷,光伏业面临新一轮洗牌。《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在三季度出货量“腰斩”、毛利率连续下降的预期下,英利要保持盈利挑战巨大,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债务。目前英利子公司未偿还的中期债券总额达20.57亿元,与债权人的谈判尚未有结果。不过好消息是有一半多的贷款获展期和利率下调,债务重组的具体方案公布也渐近。
“抢装潮”下连续两季度盈利
作为中国最早进入光伏行业的大型集团之一,英利绿色能源2007年6月在美国纽交所上市,2012年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但在欧美“双反”后,英利从2011年三季度以来长期陷入亏损泥淖。
今年情况开始有所好转。财报显示,一季度英利组件出货量508.1兆瓦,达到此前预计的480兆瓦至510兆瓦,毛利率为20%,实现净利润7960万元。
“持续一季度盈利的势头,公司在二季度的表现持续向好。发货量环比上浮30%,达到662兆瓦,高于早前预期的580兆瓦至620兆瓦,净收入由一季度的23.5亿元增加到25.2亿元。”英利绿色能源首席财务官王亦逾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公司经营战略调整的积极影响以及补贴下调政策即将实施带来的国内上半年需求激增。
根据去年12月22日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2016年以前备案纳入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如果未能于2016年6月30日前完成并网发电,将执行新的电价标准。这意味着,Ⅰ类、Ⅱ类和Ⅲ类资源区的光伏电站度电补贴将分别下降0.1元、0.07元和0.02元。
在此之下,今年上半年光伏电站出现抢装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介绍说,2015年全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超过15.1吉瓦,累计装机达到43吉瓦;而今年上半年新增装机规模超过20吉瓦,相当于去年同期近3倍。
英利也不例外。财报显示,二季度其国内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发货量集中向中国市场倾斜,从上季度的190兆瓦增加到二季度的440兆瓦。国际市场方面,日本市场连续7个季度单季度发货量超过120兆瓦,特别是二季度占国际市场总量的60%以上。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内光伏组件价格较低,二季度产品综合毛利率下降到18.2%,净盈利为7180万元。
三季度出货量或“腰斩”
“下半年我们预计将面临各种挑战,比如不同市场竞争加剧之下,光伏组件平均销售价格不断在下降,美国更高的反补贴、反倾销税率等。”英利绿色能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苗连生坦言。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在上半年的抢装潮下,众多非光伏行业的跨界企业和资本纷纷涌入,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而原本的光伏制造企业们也是扩产意愿强烈。根据保利协鑫行研部门的统计,行业年中已明确的硅片扩产大概是9吉瓦至10吉瓦,这部分产能在2016年就增加大约5吉瓦的供给。
但现实是,下半年市场却开始趋冷。市场研究公司IHS预测,2016年三季度中国的太阳能光伏装机量预计急速下降,下降幅度达80%。记者了解到,从8月份开始各地多晶硅价格就开始缓跌,带动硅片、电池片也持续跌价,目前成交的单价多让电池片大幅亏损。近期国电投2.75吉瓦光伏组件招标再创新低,最低3.05元/瓦,多晶组件普遍在3.25元/瓦。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光伏业新一轮洗牌不可避免。“下半年,光伏行业拼的是市场策略和高效组件的比例,英利将会从产品质量和品牌上下功夫。”英利绿色能源首席技术官宋登元表示将继续加大在研发上的投入,进一步提高电池效率;通过提升270瓦以上的60片高效多晶组件和320瓦以上的72片高效多晶组件的比例,降低单瓦成本;同时,持续优化其自主研发的熊猫高效电池制造技术,商业化平均转换效率可达到21%,预计将在下半年进行量产,将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王亦逾表示,英利2016年上半年持续实现盈利并非偶然。现在各方面都积极向好,持续改善,特别是在银行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下,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今年三季度公司光伏组件出货量在300兆瓦到400兆瓦之间,毛利率在12.5%到14%之间,全年出货量将在2.6吉瓦至3吉瓦之间。
重组落地在即
对于英利而言,更大的困境在于债务压顶。财报显示,截至目前英利绿色能源子公司未偿还的中期债券或票据总额达20.57亿元人民币,包括2010年发行的3.57亿元中期票据、2011年发行的14亿元中期票据和2012年发行的3亿元中期票据。目前正在与债权人就前两个中期票据的延期兑付时间表进行谈判,并讨论解决方案和融资计划。
英利提出了三个备选方案:在公司或者子公司层面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新的债权人,为公司或子公司提供新的借款;出售土地使用权等长期资产来获得资金。不过,目前公司并没有达成任何具体的中期票据偿还计划和融资计划。
但好消息是,自2015年7月至今,英利采取了很多积极自救的措施,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经营情况,共偿还了近20亿元的各项债务,包括供应商以及一些与经营有关的债务、逾期债务等。
“公司偿债能力增强,债务稳步下降,逐步进入良性发展期。当前陆续有多家银行同意我们提出的延期请求,子公司超过一半的贷款已成功展期,并且下调了利率,但鉴于仍然需要短期融资,子公司已与贷款银行协商剩余的贷款延期,包括9910万元逾期未偿还的金额。”王亦逾称,这将进一步缓解公司的还贷压力。
同时,英利债务重组事宜也在向前推进。据内部人士透露,具体方案已基本敲定,按照计划,或于近期公布,最迟今年10月份会落地。国开行牵头、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共向英利提供33亿元的贷款以推动重组;具体实施可能将非光伏主业进行剥离。
此外,英利下半年面临的还有管理层变动带来的一系列内部调整。今年7月苗连生卸任英利集团董事长,担任英利控股总裁,不再直接管理英利集团的具体事务。“控股公司是虚拟公司,只有4到5人,主要管战略和发展方向。”内部人士称。
在过去三十年的时间里,军人出身的苗连生对整个英利集团文化、管理以及经营模式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但继任者王向东的风格则迥然不同,有着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当过会计师的他更为崇尚现代公司的管理模式和注重成本控制,这套方法对于目前处于困境中的英利或许更为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