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废异地倾倒何时休?如何斩断背后的黑色利益链?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当时我们就是在这里发现了大量制革蓝皮丝。”河北省辛集市环保局执法监察人员将记者带到了辛集市海洲污水处理厂东北侧,“就是在这片空地上,堆存了约200吨的制革蓝皮丝,制革蓝皮丝中含铬,属于危险废弃物,处置不当将对环境造成极大伤害。”
近日,辛集市环保局联合市公安部门在这里查处了一起非法倾倒危废案件。目前,犯罪嫌疑人张某及自卸车司机靳某某已被刑事拘留,准备移交检察院提起公诉。
辛集市查处的非法处置危废案件并并不是个案。近年来,尽管河北省不断加大惩处力度,但跨区域非法转移、处置危险废物的案件不减反增,危险废物监管面临严峻形势。
现状
农村地区成危废倾倒重灾区
“2013年河北省公安环境安全保卫专职队伍成立以来,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的案件就成了查办案件的一个重头,从查处情况看,7成以上为跨区域倾倒,除省内跨地域转运倾倒外,江苏、北京、天津、山东等地危险废物入境倾倒案件也时有发生。”河北省公安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冯帆介绍说。“在河北省2015利剑斩污行动中,河北查处了10起环境污染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其中7起案件涉及危废环境犯罪,保定市蠡县的一起重大污染环境致人死亡案件引发关注。”
2015年5月18日,保定市蠡县发生一起因不法分子异地排放工业废液致人意外死亡案件。案发后,在环保部门的配合下,公安机关经过5个多月,打掉了非法处置危险废物为业的犯罪团伙,查实非法处置废碱、废酸液犯罪事实共计102次、3400余吨,抓获犯罪嫌疑人27人,案涉石家庄、沧州、廊坊、保定及北京的犯罪团伙,涉案企业20余家。
农村及边界地区等监管空白或薄弱地区成倾倒“重灾区”。冯帆介绍说,“城乡结合部及省界、县界、镇界、村界等管理空白地区,以及可能非法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的河道、沟渠、山谷、废弃房屋、矿坑、溶洞等目标场所,是侦办非法处置危废案件中需要重点排查的地方。”
“今年初,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河北省督察期间,接到的群众举报中,涉及危废产生、转移、处置和倾倒等环境违法问题较为集中。”河北省环保厅污防处工作人员张启发介绍说,“目前,跨省、跨市非法倾倒处置危废的案件,呈现出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从城市向农村跨区域、规模化、团伙化转移的趋势,这大大增加了查处打击的难度。”
原因
利益驱动及治理体系不完善是主因
“跨区域非法处置危废屡禁不止,这背后的直接原因就是利益驱动。”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原庆丹认为,“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危险废物监管治理体系仍待完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同危险废物、不同浓度的处置价格不同,一般价格在3000元/吨~5000元/吨,是非法处置费用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一些违法企业受利益驱使铤而走险。
原庆丹认为,危险废物监管治理体系不完善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一是跨区域非法处置危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作案地点多选择在乡村及偏远地区,消灭这些监管盲区尚需时日。其次,跨区域非法处置危险废物涉及环保、公安、道路交通等多个部门,处置环节多,联合打击的机制还有待完善。再次,能力建设不足,比如车辆配置、技术人员、监测能力等不足,客观上也制约了危废监管。”
为了强化危险废物监管,河北正在全省开展打击整治非法处置危险废物专项行动。此外,近日通过的《河北省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将国家明令禁止的严重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向农村转移。禁止将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废弃物、医疗废弃物等向指定场所以外的乡村地区转移、倾倒或者填埋;禁止跨行政区域倾倒或者填埋。
“这些禁止性条款,将为环境执法挺起腰杆。”原庆丹说。
建议
联防联控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跨区域非法处置危废不仅污染水、大气和土壤,而且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必须出重拳、施狠手,予以严厉打击整治。”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近日在河北省打击整治非法处置危险废物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上说。
他表示,河北将借此次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环保、交通运输部门行政执法与公安机关刑事处罚无缝衔接机制,堵住漏洞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完善联合执法机制,有效精准打击涉危废犯罪行为。
在联防联控的同时,河北还将完善危险废物跨区域转移管理制度。近日,河北省环保厅下发了《关于强化危险废物监管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要求,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电子化,实现危险废物转移网上审批和信息化管理,确保危险废物转移过程中的环境安全。在危险废物转移中,河北将严格运输车辆管理,实行全程跟车押运,严格接收程序,强化属地监管,同时,严控跨省转移,原则上禁止无利用价值且处置费用偏低的废酸、废碱、废乳化液等危险废物转入。
针对处理能力不足造成的跨区域非法处置危废行为,原庆丹则建议,各地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危险废物处置能力,降低治理成本,从源头上减少非法处置危废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