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宏观 >

我国电力装备产业预计将迎来转型升级发展的黄金期

2016-07-29 11:10:00

 

来源: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随着我国在核电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等领域的不断突破,我国电力装备产业正迎来发展的新机遇,也有望成为继高铁之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出国门的新名片。在《中国制造2025》发布的大背景下,国家明确提出将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发展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并点明要在发电装备、输变电设备以及关键元器件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逐步推进我国电力装备产业发展。在我国城市建设不断加速的带动下,以电力装备为核心的能源供给产业也将得到快速的发展,加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十三五”期间电力装备领域的投资规模持续增加,我国电力装备产业预计将迎来转型升级发展的黄金期。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发展基本遵循“扩张保供”的思路,即通过发电装机和输配电容量的增加,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用电需求,这种方式导致我国电力工业长期处于“重发轻供”的局面,即输配电建设严重滞后于电源建设,城乡配电网建设滞后于主网建设,负荷中心受端电网建设滞后于送端电网建设。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电网输配电投资是电源投资的1.2倍左右,远高于我国目前水平。由于我国源、网建设不配套等问题突出,发电设备建设规模与本地负荷水平不匹配、配套电网规划建设滞后,省区间和网间外送消纳受限。以风电为例,全国多地均出现重视风场建设,轻视配套电网建设,由于风场远离国网主干线,输电线路建设不配套,导致大量风电资源难以上网,造成极大的电力资源浪费,而当地政府在招引风电制造企业、打造风电配套产业链上关注较少,推进不够,致使目前可利用的风电资源已所剩无几,难以形成招引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大量落户、大规模发展的态势。

虽然我国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弃风”、“弃水”、“弃光”现象极其严重,2015年“弃风”电量达到339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5%,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是近年来最高水平;“弃光”电量约50亿千瓦时,主要集中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两大区域,占全国“弃光”电量比例达到83%;2015年全年“弃水”电量约200亿千瓦时。国家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分布式能源及智能电网建设,加快我国供电网络的铺设,逐步改善发电装备产业与输配电装备产业严重失衡的局面。

目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总体复苏态势疲弱,加之局部地区政局动荡,整体金融市场依旧低迷,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巨大,多个国家均下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而我国经济正步入“新常态”,处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背景下,电力装备产业发展持续放缓,“十二五”多项产业发展目标推进状况未达到预期。2015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为228974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速持续回落势头,其中传统制造业、电力生产及供应产业等增速均低于平均水平。从细分领域来看,变电站一次设备、输变电二次设备、发电设备等子行业依旧保持较低的增速,个别产业甚至出现负增长,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迷,发展速度难以达到预期,行业内众多企业营收与利润双双下降。

随着我国政府不断重视智能电网发展,从《中国制造2025》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均明确提出智能电网就是我国培育发展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智能电网建设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发展智能电网的核心并非建设新的电网,而是对原有传统电网的智能化升级,考虑到我国能源分布于负荷消纳地域分布特点,智能电网的建设能够将各类能源进行大范围、高效率配置。我国在智能电网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前列,未来将重点发展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等领域。现在我国已经累计建成了“三交六直”9项特高压工程,形成了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西北、南方、西藏6个同步电网,实现了除台湾以外的全国联网,加之被列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四交五直”共9条特高压输电工程陆续启动建设,将在2017年实现全面投运,必将进一步促进能源资源系统优化利用,带动相关电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未来的10年至20年将是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时期,智能电网总投资规模预计接近4万亿元。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明显提速,城乡配电网的智能化建设也将全面拉开,智能电网及智能成套设备、智能配电、控制系统等三大领域的黄金发展期即将到来。

在能源选择方面,由于我国仍处于工业中高速发展期,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高耗能的经济发展结构短时间难以改变,积极发展以核电、风电、水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经济性更高的清洁能源发电是我国电力行业的必然趋势。以核电为例,我国核电发电量占比仅为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诸如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核电占比均高于15%,而法国则以74.8%远远领先世界其他国家,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空间还很大,核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占比在未来都将提升。根据《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提出的目标,我国将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幅增加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消费比重,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大幅减少能源消费排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因此,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发展将成为电力装备产业的重要方向。

在国际化发展方面,目前我国电力装备产业龙头企业具备较强的重大设备制造、重大项目实施及建设能力,同时兼备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和海外运作经验,尤其在大型发电机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发电、输变电设备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水平,部分产品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此基础上,积极响应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电力装备产业走出国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及政策支持。“一带一路”战略将沿线众多发展中国家对于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现有电力设备改造的需求与国内企业进行了对接,截止至2015年底,我国电力装备出口额已经连续六年超过5000亿元,重点电力设备出口额占全球比重超过45%,出口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89亿千瓦,超过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并已经中标巴西总承包特高压输电项目,正式开启了我国电力设备走向海外的历程。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将通过合作投资推动周边国家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能源方面的合作将立足于能源项目、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领域,电力装备可能以整套设备甚至工程总承包、项目运营的形式出口,积极打造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品牌,提升我国电力装备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影响力及地位。

未来,我国要紧跟全球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发电大趋势,推进我国电力装备产业科学发展,以《中国制造2025》及《<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年版)》为蓝本,针对现有火力发电产业,集中发展清洁高效型装备,同时瞄准风电、水电、核电及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产业,加大投资力度,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发电装备占比及发电量。加强电力装备产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城市建设、对外开放的联动,推进现有电力装备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同时,站在国家高度统筹产业发展全局,协调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用电需求、优质产能与西部、北部地区丰富的电力资源,鼓励电力装备制造产业在西部、北部地区落户,同时鼓励相关基础实施建设企业加大项目投入,加快优质电网向西部、北部等发电核心区铺设,逐步改善“弃风”、“弃光”、“弃水”现象,提高电源利用水平,有效推进“西电东输”战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