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宏观 >

如何推动中国的制造业从跟跑到领跑?

2016-07-27 09:23:00

 

来源: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已是社会共识。然而,如何将创新动力真正激发出来,是个新课题。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将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从而激发我国制造业的整体创新动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

近日,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在京成立,这标志着我国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立。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表示,成立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的目的,是以汽车动力电池作为关键领域,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商共同结合的原则下,关注未来三到五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共性技术问题,寻求解决方案,鼓励金融资本有效进入,为研发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希望通过探索形成有效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为其他创新中心的建设提供示范和借鉴。

按照《中国制造2025》规划,到2025年我国将建立40家左右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成立国家级创新中心是基于什么考虑?创新中心有哪些集聚资源的抓手?国家层面又有哪些政策措施?如何推动中国的制造业从跟跑到领跑?围绕上述问题专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

集聚资源的新抓手

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指出,到2020年,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达到40家左右。成立国家级创新中心是基于什么考虑?

怀进鹏:去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向全球宣布了中国制造业的蓝图和重大工程,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属五大工程之首,具有重要的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都在重新审视创新的方式、方法;重新思考制造业的发展途径和发展目标。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基础并不算牢固。但是,建国60多年来,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52年的17.6%提高到2014年的35.85%,增加了1倍多,我国工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历史性转变。期间,我们的制造业创造了若干个世界行业第一。目前,我们国家制造业的规模已经在全球占到首位。

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向何处去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在这样背景下,我们希望通过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引领中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当前,中国制造业存在着诸多短板,如大而不强、核心高技术与共性技术竞争能力有限、人才培养不足、产品附加价值不高、缺少商业资本的推动等等。此外,我国制造业目前还存在有技术创新体系但缺少商业模式创新等问题。

因此,我们要从产业链凝练创新链,合理配置资源,通过技术创新探索实现新的发展模式。

在全球制造业变革中,有两个基本变革将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一是研发模式的变革,从过去的封闭走向开放。一个企业或研究机构内部独立研究、设计而形成商品依然存在,但面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加开放的、国际化的研发模式正在形成;二是制造业本身的变革。从过去以企业制造为主,开始转向以价值为中心的新模式,也就是企业要生产、供应满足目标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也许在未来产业变革中,现有制造业的研发模式、商业模式、供应链模式等都将面临颠覆性的变化。

因此,成立国家创新中心就是为了推动创新主体,寻找并解决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通过未来三到五年的努力,提高中国产业在该领域的竞争能力和服务大众的能力,让消费者有更好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可以说,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承载着人们对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期待和追求。

若要实现上述目标,创新中心有哪些集聚资源的抓手?国家层面又有哪些政策措施?

怀进鹏:前面说到制造业在发生变革,单一的企业、研究单位以及高等院校都有各自应对的方法。但是一旦行业发展遇到了新问题,就需要研究的对象从过去单一技术向共性技术,从一个产品的关键技术向一个行业领域前沿技术转变,为此我们要有充分准备。

随着全球制造业竞争加剧,我们需要将行业资源整合起来形成系统生态的思考,将分散的创新资源和创新力量凝聚在一起,使得“技术产生—扩散—首次商业化—产业化”链条畅通,建立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体制、机制。

我们希望通过建立创新中心,使产业上中下游形成紧密的联合体。通过共性技术研发,扩大创新中心在产业中的放大效应和聚合效应。通过放大效应加速科技成果有效转化;通过聚合效应提高技术攻关能力、国际合作能力、人才交流能力。

如何确保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作用落到实处?

怀进鹏:我们成立创新中心坚持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第二是以市场为导向;第三是在新的体制机制下,产学研商用协同。

首先说企业为主体。譬如动力电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就是以汽车动力电池作为关键领域,纳入国内主要的汽车厂商,再把汽车电池主要的研发单位汇聚进来,同心协力解决行业的共性问题,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装备。以企业为主体,是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立的明确定位。虽然是非盈利单位,但其以知识产权和技术聚合为基础,以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技术为目标。

其次是以市场为导向。我们希望制造业创新中心在研究中,不以与市场现有企业竞争为目标,而要瞄准产业下一阶段竞争所需的技术。

以新能源车为例,这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中国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动力电池是新能源车竞争的核心领域,在这领域我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不多。多数企业缺乏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实际产能利用率较低,产品质量和性能不稳定,产业散、乱问题突出。

如果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带领下,解决动力电池的技术问题,那么有利于我们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再次,在新的体制机制下,产学研商用协同。我们已经进入了大科学时代,需要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重大的颠覆性技术需要不同技术之间的融合。制造业发展过程当中产、学、研合作将成为极其重要的命题,对于降低企业研发的风险,推动大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建立新的信息经济体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希望通过资本撬动,新技术尽快实现商业化,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总之,我们期待未来三到五年,通过政策支持,推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有效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问题,更好发挥平台的集成效应。当全球产业涌现新的游戏规则时,出现中国人的声音,反映中国创造。

上一页12下一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