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蜂拥“袭港”索罗斯部署兵力
香港眼下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对冲基金中心,不少基金经理正在谋划将业务拓展至这里。
在不少投资人眼中,香港这个亚太区内的金融中心,早已是兵家必争之地。集聚和流动在这个自由市场的资本,每日给投资者带来无限的机遇与挑战。这里是胜利者的天堂,也是失败者东山再起的宝地。
近些年,香港政府致力,将香港打造成亚洲范围内的资产管理中心,并推出优惠的税收、法律等政策,让更多的投资者更加愿意将生意拓展到这里。
但,由于多种因素限制,能跨越门槛者寥寥。
在港对冲基金数量飙升
黄志鸿是香港众多基金创业者中的一员。早在2014年,还在为香港知名对冲基金Oasis打工的他,已看好在香港经营对冲基金的前景。去年底,他创办的海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在香港落地,他终于成为自己创办的基金的话事人。
黄志鸿出生在内地,年少时赴美求学,后来在香港寻觅到钟爱的事业。游历东西之后,他发觉,在香港做对冲基金有天然的优势。
“对对冲基金经理来说,香港的投资工具很丰富,比如说,可以自由地投资内地股票、美股,甚至欧洲股票,更重要的是可以自由地卖空股票,此外,香港靠近投资组合中重要的大中华市场,这很重要。”黄志鸿对腾讯财经说,不仅仅是内地的不少基金希望来到香港,海外的基金也一样。
各路基金经理对香港一致的期许,推动过去几年,香港对冲基金数量大幅增加。香港证监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香港管理的对冲基金数目为676只,到2014年9月底,已经增加至778只,增幅达38.8%。
截至2014年9月底,香港的对冲基金共计管理的资产达1209亿美元,而这个数字在2004年仅为91亿美元,其中,欧美投资者占比61.3%。
索罗斯在港频频招兵买马
而2016年以来,在全球动荡的宏观环境之下,对冲基金冲入香港,捕捉机遇的欲望,似乎变得愈加强烈。
据媒体报道,投资大鳄索罗斯今年上半年,频频在香港部署兵力。索罗斯之子Robert Daniel Soros在香港设立的SFM HK Management沉寂几年之后,今年3月至6月期间,先后在香港增聘4名代表,令其公司代表数量由5名,增至11名。
根据香港的法律,在香港经营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需要向香港证监会申请资产管理牌照(九号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月至5月,香港证监会共计向42家机构发放九号牌,当中也不乏内地机构。
“不少内地的机构或者个人投资者,选择在香港成立基金,多数为得是,以香港为立足点,透过香港去部署全球的投资,毕竟香港的语言、文化都与内地相近。”东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业务发展和战略伙伴执行副总裁李炜对腾讯财经表示。
他说,他接触到的投资者,从大型国际机构、内地从业几十年的专业基金经理,到替亲朋好友管理投资的“牛散”,都有强烈的兴趣在香港成立基金。
香港注册基金的高门槛
有愿望者多,能成行地是少数。
不少有财力的机构透过独立申请牌照、抑或收购持有牌照的机构的方式,得以在香港的获得立足之地,但是当中的操作门槛,以及牵扯的成本,着实不低。
根据香港证监会的要求,每个资产管理机构需要招聘两名持牌人士,担任负责人员(Responsible Officer),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并非易事,且会面临较高的人工支出。此外,还需处理对交易商、托管商、清算所、审计机构、监管机构的各项繁琐事宜,牵扯大量的时间、人力成本。
黄志鸿提及,他以前任职的对冲基金,真正负责投资的工作人员只有7人,20多人是处理琐碎的中后台业务。
李炜说,正是因为在香港独立运营基金的成本很高,业内平均算下来,按照2%的管理费计算,一个基金需要融到5000万美元才能打平运营成本,对基金经理融资的能力要求也比较高。
为应对较高的成为,各机构也在做一些新的尝试。东英投资管理看到香港对冲基金市场的需求和准入门槛之间的落差,在2015年底推出一个创新性平台,借助设计好的系统,可以批量地处理平台上基金公司从注册、到后续管理的事务,因此运营成本较独立运营的基金降低不少,所以500万美元的资本就能开业做基金。
他坦言,今年以来内地限制资本外流,对一些内地基金进入香港带来挑战,主要是融资受限,需要转向在香港或者海外拥有资产的投资人募资,但是他相信,这只是短暂的现象,长远看内地资产海外并购和全球化管理两大趋势,带来的投资机遇,势必催生更多的对冲基金涌至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