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创作是中国电影产业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福布斯2015年中国富豪榜前不久公布,《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发现,前十大富豪中,有8人在投资电影。
内地前十大富豪有8人在玩电影
虽然拍电影风险不小,但依然没能阻挡住“奔跑的资金”
福布斯2015年中国富豪榜前不久公布,《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发现,前十大富豪中,有8人在投资电影。
曾经,富豪之所以关注电影,更多还是想试一试,“毕竟影视行业的魔力在于故事中或许有你我的影子,可以理解为一种情怀或者寄托,或是英雄,或是枭雄。”曾排进福布斯富豪榜前50名的某集团的执行董事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富豪投资影视文化产业并不稀奇,自古大明星的故事也多与富豪联系在一起。
如今,已连续多年布局影视文化产业的互联网大佬,成了投资电影富豪榜的绝对主力,原因就在于互联网企业超强的整合营销能力使得电影投资风险得已分解,并使电影获益渠道渐渐脱离单一的票房模式。
当然,富豪们那么热衷于拍电影与国家政策也不无关系。前不久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内地电影总票房达296亿元人民币,增长率达到36%,但相比北美电影市场去年103亿美元的票房,仍有不小差距。可喜的是,今年内地总票房预估高达420亿元人民币,大幅增长41.89%。此外,《捉妖记》以24.39亿元高居票房排行榜首位,力压好莱坞大片《速度与激情5》。
政策及数据似乎都在“暗示”:中国电影的春天真的要来了。
哪些富豪蜂拥而至
排名富豪榜前四的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以及排名第六的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都已在电影圈中崭露头角。
阿里除了阿里影业外,也是华谊、光线、博纳影业的股东;腾讯不仅有企鹅影业,也有腾讯影业。而渠道层面,BAT均有自己布局。《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每家公司都由职业经理人管理具体业务,虽然大富豪们很少参与,但只要是大型谈判,大佬们都会亲自上场。例如在投资一部好莱坞电影的过程中,马云是亲自带队去谈的。
排名富豪榜第八、第九、第十位的恒大地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京东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网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丁磊已涉足影视产业。其中,许家印有恒大影业,丁磊已投资大电影。
排名第五的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和排名第七的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虽然没有在影视产业投资的消息,但在公开场合均表达过支持文化产业、民族品牌走出去的态度。
事实上,电影圈吸引中国富豪们蜂拥而至分三个阶段:1999年~2002年,富豪身上多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这一阶段的企业家们的财富积累方式或命运的分化更多地与体制改革因素相关。不过,这期间,中国电影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社会资本鲜见,广为大家熟悉的是地产商张伟平与著名导演张艺谋的合作,还有文化产业领域的杨澜夫妇也曾进入过这个阶段的富豪排行榜单。
第二阶段是2003年~2006年,这个阶段的富豪排行榜单中,丁磊、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盛大网络董事会主席和CEO陈天桥等IT富豪成为排行榜中最大的特点。
从2007年开始,地产、能源类富豪成为中国电影的一股重要力量。尤其是2009年后,受房地产市场动荡影响,有些房地产商在转型过程中开始投资电影。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依旧记得2009年年末,关于电影产业与房地产的跨界论坛开得十分频繁,对于电影集团而言,需要扩大影院投资渠道,有效降低影院的投资风险;地产公司也在寻找影院投资建设的最佳项目。双方试图在危机下探索出新的合作模式,实现电影产业与房地产业的双赢。
“资本对电影的热情并不减,核心原因是电影产业风险虽大,但因这种娱乐产品还是承载着个人梦想或其他一些诉求,尝鲜并以赌博心态进入到这里的资本并不少,左右不过几百万,那时,玩一次的投资者很多,也是当时的富豪居多,即便做了炮灰也无所谓。”曾任北京某影视集团副总的老电影人告诉本报记者。
2011年,本报记者接触的能源型企业也开始关注影视文化行业的发展。当年,某影视产业投资班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于地产与能源两大行业。
“我们2003年也是投资了一部电视剧,结果血本无归,当时赔了上千万吧,感觉就是水太深,电影风险很大,不像工业产品那样好掌控,最后,投资一部就出来了,不敢碰。2009年,重新回到这个行业,谨慎许多。”上述执行董事向本报记者表示。
意识到投资电影的风险后,大多数富豪试图选择小股东角色进行试水。有趣的是,2009年开始布局娱乐全产业链的互联网企业,最近几年成了投资电影富豪榜的绝对主力。
“奔跑的资金”
2003年至今,电影银幕从不足2000块到接近3.1万块;影院数量从千余家到超过6200家;观影人次从7000万到11.4亿;票房从10亿元到超过400亿元。短短12年,中国电影产业以年增长率超过30%的速度创造了世界电影史上的“奇迹”。
虽然电影投资及内地票房两个数据都在高速增长,但每年贺岁档几十部影片扎堆的现象仍让一些投资者担忧,电影是否真的赚钱?业界的一种说法是,每年生产几百部电影,能上映到院线的不过四分之一,其中盈利的不过5%。
至今,无论是官方还是第三方,都拿不出中国电影投资情况的大数据分析,究竟谁在赚钱?这也让“炮灰孕育出400亿票房”的说法再次成为近期的争论焦点。
“全世界也是这样,美国也是这样,三分之二是亏损的,另外三分之一里面有50%是持平,另外50%是赚钱的。”一位主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不过,风险并没有阻挡住“奔跑的资金”。
2009年,随着《文化产业振兴计划》等文件的发布,以及包括华谊兄弟等公司的上市,再次引发了影视产业投资热。有一种估算是,单是这几家公司的上市就吸引了200亿元的热钱进入到影视行业。
最近几年,影视公司的收购并购案例快速增长。《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发现,2013年A股涉及影视行业的并购案仅有7起,而2014年涉及该行业的并购事件共44起,公布了标的价值的并购有38起,涉及资产价值301.76亿元。
“最近,找我们影视产业相关的项目和公司比较多,2014年算是收购并购元年,今年整体虽趋于冷静,但机会还是很多的。”12月24日,新晖资本创始合伙人徐慧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只是徐慧,年底的各类文化产业论坛中,以金融为主题的就不下三个,几位综合类基金的负责人表示,搅动影视产业新热度的核心有两点,一是今年有多部叫好又叫座的国产影片;二是今年票房将超过400亿元。两者表面看上去没有直接关系,却极大地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
今年10月1日实行的《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和省级管委会办公室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布电影专项资金支出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深谙电影产业的投资人明白,虽然电影专项资金不多,但其“扶持”的方向多是电影产业链中需要解决的环节,问题即方向,甚至是机会。因此,专项资金也被视为中国电影产业投资的一个风向标。
内容仍是短板
内容创作目前也是中国电影产业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美国有金酸梅奖,是以评选美国年度最烂影片为目的,在每年2月奥斯卡奖揭晓前一天公布。起初,这个奖属于影迷们自发性的娱乐性奖项,但因其特殊性,金酸梅奖已成为关注度很高的一个评选活动;我们也有人效仿着做了烂片奖项,叫金扫帚奖。”曾担任多部影片制片工作的王璐表示。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查阅了为鞭策中国电影设立的民间奖项。比如,2009年,最令人失望影片为《三枪拍案惊奇》、《刺陵》、《南京!南京!》,最令人失望导演为张艺谋与陆川;2010年,最令人失望的影片是《孔子》、《大笑江湖》、《非诚勿扰2》,最令人失望的导演为胡玫与冯小刚;2012年,最令人失望影片为《战国》、《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关云长》。
只要对中国电影稍有关注的人就会明显感觉到,最令人失望影片多为当年票房成绩还不错的影片,如此,有网友就评价此奖乃哗众取宠,但一笑之后还是要理性地梳理下投资人两难背后的逻辑。
为此,腾讯文学和盛大文学合并成立了全新公司“阅文集团”;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将发布网络文学新业务“阿里文学”,以切入“IP争夺战”。
“对于大IP,现在各家争抢得也差不多了,接下来是深度挖掘IP的系列品牌开发模式,这才是最大的秘密。”徐慧认为。
投资热点排行榜
有价值的产业投资参考
中投顾问
产业投资咨询服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