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雷军:互联网++回归商业本质的道与术
“很多人说想学小米,今天可能跟你们预期的不一样,小米没有屠龙刀、倚天剑,就是比别人认真。”雷军与企业们交流的时候,总结小米的经验其实很简单,就是做好产品,真心服务好用户。
互联网++,已经成为所有企业家无法回避的课题。无论是身处地产行业、金融行业、制造行业,哪个行业也逃不开互联网+的冲击与改造。在这个课题面前,是机会也是挑战。一些传统行业的企业家,正在寻找破题之道。
6月12日,中国经营报社携X+1俱乐部的企业家一起走进小米公司,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参观、交流活动。参加活动的企业家有30位知名企业的董事长,还有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高管60余人,在《中国经营报》总编辑李佩钰和X+1俱乐部秘书长张晓梅的带领下,与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参观了小米公司。
道:1%的灵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
张晓梅女士在开场致辞中表示,各种论坛盛行的当下,论坛并不能达到深入交流的目的,企业家之间没有互动,不能走进彼此的内心,所以萌生了走进企业、深入了解的念头,只有这样浸入式地体验,才能了解企业的文化,企业成功的精髓。
《中国经营报》总编李佩钰女士认为,当下很多人都在提互联网+,但炒作概念更多,真正深入进去做的少。而小米公司是真的在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产业,先是改变了手机产业格局,后来又通过投资的生态链企业先后改变了智能手环、空气净化器、插线板、移动电源等诸多细分的行业。
互联网+这个词特别热,在雷军看来这对于中国经济来讲是一剂良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市场进入了产品过剩的状态。在一个过剩的年代里,需要更多的好产品,用互联网思维和最新的技术与实体经济相结合,是帮助中国社会经济增值、增效、转型的良方。
小米是中国成长最快的创业企业,五年时间从零发展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的老大,改变了手机产业的竞争格局,并且重新定义了互联网手机,短短五年时间公司的估值超过450亿美元。重新定义产品、重构产业链、自媒体营销——小米的成功有市场机遇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用互联网思维打破很多传统的束缚,这也正是传统企业需要的思维方式——小米公司的道与术,正是当下很多企业家想深度挖掘、学习的。
雷军在业界有一句话非常有名: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这句话被称为“风口的猪”的理论。有的人说雷军投机,其实雷军想要表达战略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雷军领导金山软件公司多年,被称为“中关村劳模”。了解金山软件发展历程的人都知道金山发展确实不易。“就是因为战略上没想清楚,用身体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雷军在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带领金山在香港上市之后不断反思,终于想明白,自己跟很多企业家犯了同样的错误:只顾埋头拉车,没有抬头看路,没有意识到战略的重要性。“100分的东西,我们的确挥洒了99%的汗水,就缺那1%的灵感。但有的时候,1%的灵感比99%汗水更重要。这就是风口的猪想表达的核心思路。”
术:互联网+回归商业本质
业界都认为小米的成功是“互联网+手机”模式的成功。有了互联网思维、有了互联网+的战略的“道”之后,还需要通过适当的方法来实现战略,称之为“术”。雷军的“术”让人有些意外,并不是高深、玄幻的互联网手段,而是回归商业本质,向百年老字号学习、向传统行业里的优秀企业学习。
同仁堂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一个药店在朝代变迁、战火纷飞之后一直存活下来的秘籍在哪里?凡事喜欢刨根问底的雷军研究了同仁堂的历史,对同仁堂的私训感触良多:品位虽贵、必不敢省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百年基业源于货真价实。现在企业偷工减料是很容易的,但企业必做不长久。”雷军五年前开始做小米的时候,就下定决心集中所有精力做好产品,原始的创业班子没有一个是做营销出身,全部都是做技术出身。
雷军另外一个学习的对象是传统餐饮行业的海底捞。一家起源于成都的小餐厅,发展成为全国有名的连锁餐饮,不仅发展快,更重要的是一直在消费者中保持着非常好的口碑。雷军买来《海底捞你学不会》读了两遍,读懂了海底捞的真谛: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要超出用户的预期。比如客户吃完饭想把剩下的一块西瓜打包,这时候海底捞的小伙子给他打包了一整个西瓜,这就超出了用户的预期。一个十元钱的西瓜变成了人人皆知的段子,这样营销的成本很低,超过用户预期的事件很容易被客户主动传播。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小米的品牌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没有形成品牌溢价能力的时候,跟很多其他中国的产品一样,就必须要卖低价。卖低价又不能丧失产品品质,怎么办?雷军学习的对象是美国的连锁超市沃尔玛和Costco,以Costco为例,所有的商品一般只加价1%销售。“这里最核心的就是倒逼机制。生意不好,拼命想多挣一点儿钱,就要反着想:哪些地方还会优化,如何提高效率。”这是雷军受到的启发。于是小米精简链条中所有不必要的环节,从元器件到产品再到用户的手中,不断优化效率,比如绕过国代、省代、县代、店面促销,网上直接卖给消费者,就能节省30%~40%的成本。
一家以互联网著称的企业,成功并不是玄幻的互联网技术和别人听不懂的商业模式,而是向传统企业学来的方法。其实在互联网+的大潮下,更应该回归商业本质,好产品、好服务、高效率,这些传统企业成功的必备因素在互联网+时代,依然长期有效。
企业家说
走进小米,太多震撼。和朋友们分享我的见闻:—、2010年创业,5年后的今天市值近500亿美元;二、没有制造,只有设计,5年全球有一亿二千万人在用小米手机;三、一个月前宣布进入高端手机市场,打响了阻击苹果、三星进入中国市场的枪声,与国际巨头进入正面厮杀的战场;四、雷军的愿望是把商品做成艺术品,他现在做到了;五、三大核心产品:手机、电视、路由器之外,投资支持研发100款产品,打造互联网+“生态链”。
成功的窍门有三点:把产品做到极致好、价格降到超预期低、不断优化效率。雷军的愿望:改变中国制造业,推进全社会产品升级,价格平民化。我认为他能做到,因为它符合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趋势。
X+1企业家俱乐部走进小米,聆听雷军互联网+助飞实体经济报告,非常精彩!小米成功的商业奥秘是:全力做好产品,用户体验,全心全意服务,提高效率。90%精力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用户交朋友,将产品打造成艺术品!
小米公司的员工区都是开放的,所有员工的工位都有色彩斑斓不同的主题。公司的门口有一只小狗,每个员工都是小狗的主人。你会发现,小米公司像一个家,每一个员工把自己当成家的一分子,所以小米才会有今天的成功。在我们传统公司里,很多企业都是戒备森严,员工都非常严肃,但你能感觉到他是不得已而为之,没有从内心融入到公司里。参观小米后我的感觉是,互联网思维,就是平等、自主、开放、融合。
雷军说
我从来都没有说过秒杀苹果。当你对苹果的了解越多,你对苹果的敬佩也就越多。小米跟苹果在整体上还是有差距的。当然,这不妨碍我们在一些个别的点上做得比苹果好。其实赶超的过程就是一点一点接近,在个别领域上突破,最后追求整体突破。
中国产品在世界上的形象就是“物美价廉”,实际上这四个字的实际含义就是“价廉”。这是中国产品给世界的印象。实际上“物美价廉”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找的遮羞布。其实我干小米就是想改变这个世界,能够在我们中国做出世界一流的产品,能够改变这个世界对中国产品的印象。
我在讲“风口的猪”的核心思想是想表达什么呢?我们绝大部分的企业家,都是在埋头拉车,没有抬头看路,没有意识到战略的重要性。可能100分的东西,我们挥洒了99%的汗水,就缺那1%的灵感;有时候那1%的灵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我做了二十多年的企业,深刻地理解了战略的重要性。以前我在金山的时候被誉为“劳模”,就是因为战略上没想清楚,我用勤奋来掩盖了我战略上的懒惰。
我最恨的一句话叫“把用户当上帝”,我说这纯属忽悠。因为中国没有几个人信基督教,上帝对我们来说就像开玩笑一样。所以把用户当上帝纯属胡扯,是完全没有服务心态的人想出来,挂这样的牌子也是一种无知。在中国大家还相信朋友,所以在小米内部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把所有的用户当朋友:你跟朋友怎么交往的就跟用户怎么交往。
我怎么看待营销?在互联网信息极度畅通的前提下最好的产品就是营销,最好的服务就是营销。
我原来误入迷途,极其迷恋营销。我做小米以后,花90%的时间在战略和产品上。因为我想透了,真正好的产品自己会讲话,用户会口口相传。所以我在做小米手机营销的时候就提了一个要求,我们能不能试一下,完全不做营销,不投广告费,也不怎么做大规模的公关,也不怎么做线下活动,只办一场发布会。
雷军:小米没有屠龙刀
“很多人说想学小米,今天可能跟你们预期的不一样,小米没有屠龙刀、倚天剑,就是比别人认真。”雷军与企业们交流的时候,总结小米的经验其实很简单,就是做好产品,真心服务好用户。
小米不是物美价廉
雷军的一个朋友评价小米产品时用了一个词叫“物美价廉”,雷军对这个评价非常不满意。“很多人说中国的产品物美价廉,核心是价廉。但我认为不管价格如何,核心应该是把东西做好,就是物美。”
互联网的基础是打穿了信息孤岛,信息是无障碍流动。在信息完全对等的情况下,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效应更加被放大。也就是说传统企业花巨资做广告,如果产品没做好,广告等于白做。消费者不好蒙,还有很多同行更难蒙,如果产品不行,很快就会有人站出来解剖你的产品,坏消息会迅速被放大。“在信息对称的互联网上,产品力不足,什么都是负数。”雷军说道。
雷军认为,很多人说小米营销做得好,其实是一个误解,小米是不借一切代价把产品做好,让产品自己说话。虽然现在手机产业竞争激烈,产品快速迭代,但雷军强调,做好一个产品真的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单款机型的研发成本几乎是同行的十倍。
举个例子,红米手机是小米的低端产品,当初研发时小米也是重金投入,并且是两个项目同时进行。有一个项目雷军觉得可以了,就下了订单生产40万台。但在发布前,觉得有问题,就把40万台废掉了,采用另一个项目方案。
手机业的竞争,最后总是会演变为价格战,所以成本是各个企业最为敏感的部分。小米打破了这种想法,“只买贵的不买对的。”雷军开玩笑道,他知道如果强调成本便宜一定做不好产品。小米选择的零配件供应商都是苹果的供应商,生产企业也是苹果的生厂商,“全明星阵容”是把产品做好的基础。
“在我们公司里面不算服务体系,整个研发队伍占了90%以上。我们每天的主要工作都在研发团队里,我们所有的老板都是技术背景。这一点可能完全颠覆了大家的想象。”雷军说。
别把用户当上帝,要当朋友
小米手机刚刚出来的时候,雷军的一个朋友为了支持他用了小米手机。但后来手机出了问题,他找雷军来修。当时小米的服务体系刚刚建立不久,这个手机大约需要8小时修完。雷军说:如果你把用户当朋友,你觉得让他等1小时是不是极限了?就这样,小米两年多以前在行业里最早推出了“一小时快修”服务。
这是雷军对商业的思考,他最恨的一句话叫“把用户当上帝”。在小米内部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把所有的用户当朋友。你跟朋友怎么交往的就跟用户怎么交往。
小米手机的操作系统MIUI,每个星期会发布一个新的版本,每一个版本毫无例外地都是在用户的意见上做出修改。在小米的论坛上,像开源社区一样,有几百万的米粉帮着小米一起完善产品。在雷军看来,如果没有这些朋友的帮忙,小米自己的研发力量很难将系统做到这么好。“这一点上特别像群众路线,这就是互联网的一种手段,让我们能够很低成本地团结上百万人把自己的产品做好。”
在小米,不仅产品创意要听用户的建议,售后服务也要为用户着想。小米不惜重金投资在全国的小米之家的建设上,虽然小米之家的规格与档次与苹果还有差距,但在中国手机厂商里已经是非常规范并且规模最大的售后服务中心了。
从复制100家小米到改变中国制造业
有些人认为小米模式不可复制,雷军却认为小米模式可以改变很多传统制造行业。于是两年前他开始投资生态链,要复制100家小米。
插线板是一个生活中常用到的产品,简单到大家都忽略了这个产品的价值,而这个行业也是几十年没有技术的革新。但雷军偏偏就跟插线板较上了劲。他找到行业内一家有名的公司——突破公司合作,用一年半时间、1000万元研发成本,做出一个小米插线板,一直把团队逼到哭。结果呢,是一件像艺术品一样的插线板出现在市场上,价格只有49元,改写了插线板的行业标准,倒逼这个行业的企业都要行动起来,换个活法。
同样的做法,小米电源、小米手环、小米空气净化器,给很多制造行业带来冲击,也在改写行业标准。“我们的目的不是来捣乱的。我们的目的是帮助整个实体经济升级的,要像上世纪70年代的索尼一样十年改变日本整个制造业。”雷军说。
这些生态链上的企业,小米都采取投资的策略,投资之后要求他们按照小米认可的品质去研发、生产。两年时间小米已经投资50家,计划投资100家。“用手机的要求去要求这100家企业,我相信十年会带动各个行业的进步。”
投资热点排行榜
有价值的产业投资参考
中投顾问
产业投资咨询服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