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以“一个长江”之名践行证券行业文化
11月8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的重要边会——“共建生命长江 传承大河文明”长江大保护论坛在武汉举办。本次论坛分享了“长江江豚保护”、“长江十年禁渔”等长江大保护经典案例,展示了中国加入《湿地公约》30年的保护成果,交流河流流域湿地保护经验,向世界输出中国“大河保护”样板。华泰证券“益心华泰 一个长江”环境保护公益项目团队应邀参会,与合作伙伴复旦大学王放团队、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共同分享“一个长江 多方参与”的经典案例,向中外嘉宾展示证券行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服务绿色发展,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行业文化实践。
2018年,华泰证券启动“益心华泰 一个长江”生态保护项目,携手政府部门、专业环保公益机构、高校等保护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的倡导下,华泰证券捐资发起成立华泰公益基金会并设立“一个长江”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希望为相关在地工作提供更加专业、持续的支持。
长江流域湿地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四年多的探索中,“益心华泰 一个长江”项目覆盖了长江源区、长江中下游、长江入海口等不同区域的湿地,针对各地面临的不同问题,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巡护、社区共管、栖息地改善和公众教育等工作。
社区保护守护长江源的生息
长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分布着森林、高山落岩、高寒草原、湿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虽然气候严寒,但仍然孕育了丰富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其中就有黑颈鹤,这种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春天,它们迁徙到青藏高原孕育新的生命,在冬天到来之前,再带着幼崽飞往南方过冬,周而复始,从不间断。位于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的嘉塘草原平均海拔4200米,这里的湿地是许多黑颈鹤的家。春分前后,从第一批黑颈鹤抵达开始,生活在嘉塘草原的牧民监测员就在记录表上,每天更新着黑颈鹤的监测信息。
牧民监测员日代拍摄的带有幼鸟的黑颈鹤家庭
作为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及保护行动的旗舰物种,黑颈鹤备受关注。自2018年起,在“益心华泰 一个长江”项目的支持下,环保NGO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培训了超过200位当地牧民,共同参与黑颈鹤等物种的调查和保护。2018-2022年间,累计进行了307次黑颈鹤调查,记录鹤类66627只次,单次观测的黑颈鹤最高数量逐年增加,已达687只,证实了嘉塘草原作为黑颈鹤迁徙停歇地以及亚成体集散地的重要意义。2019年,在当地政府、山水和华泰证券三方的推动下,“称多嘉塘社区保护地”成立,鼓励当地牧民依照社区的习惯法规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探索社区保护为主体的湿地保护模式。
“称多嘉塘社区保护地”界碑
现在,“益心华泰 一个长江”项目在长江源区支持建立的社区保护地已达4000平方公里,覆盖包括湿地在内的多种高原生态系统。除了不断完善生态保护和社区均衡发展的解决方案,还支持北京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研究,通过400多台红外相机组成的监测网络开展物种监测工作,填补气候变化、雪豹和金钱豹共存关系等国内生态学研究空白。其中,在嘉塘草原首次记录到荒漠猫的繁殖巢穴和育幼行为,受到了包括Nature在内的众多学术和大众媒体的关注;在通天河沿岸的玉树市哈秀乡云塔村进行的长期雪豹监测成果近期也在学术期刊发表,这是国内首次对雪豹进行较为长期的种群动态监测和分析, 填补了国内雪豹种群动态研究的空白,也显示出以当地社区为主体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凝聚市民力量 在城市里给珍稀物种留个“家”
青头潜鸭,因雄性头颈有着青色金属光泽且喜好潜水捕食而得名,经历高强度狩猎和湿地破坏,目前全球已仅剩不足1000只。其中相当数量的种群每年都会迁徙到武汉这一长江流域特大城市的近郊越冬。2018年冬季,武汉市观鸟协会在城市东郊三十公里外的牛山湖惊喜地发现了青头潜鸭,同时发现牛山湖一带居民垂钓和庄稼防护网搭建等人类活动,都会影响青头潜鸭和其他候鸟在此越冬安家。通过争取政府相关部门支持,并多年坚持不懈地面向居民开展宣传教育,居民们也渐渐认识到水鸟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价值,牛山湖一带的栖息地环境不断改善,相当数量的青头潜鸭种群正在这座特大城市形成。
与长江源区相比,长江中下游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密集的人类活动会让很多人忽视与其共生的珍稀濒危物种。2019年,华泰证券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合作,发起“一个长江·野生动植物保护小额基金”物种保护项目,包括武汉市观鸟协会在内的一批保护组织和专业团队获得资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生物多样性的实地保护工作。武汉市观鸟协会作为受资助的团体之一,推动主管部门将洪山区长江天兴洲黑鹳越冬地纳入野生鸟类重要栖息地保护范围,组建长江天兴洲鸟类保护志愿者服务队,带领社会公众参与青头潜鸭繁殖保护和黑鹳越冬保护,协助政府有关部门消除威胁因素,为青头潜鸭种群复壮和黑鹳安全越冬做出贡献。
类似的变化也在上海发生。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带领团队在项目的资助下,研究城市兽类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参与特大城市在城市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保护与管理。在三年时间内,吸引了超过200位市民志愿者建立民间貉调查团队,建立上海城市生物多样性数据库,相关科普文章阅读量超过3000万,数篇论文得到Nature、Science等关注和引用。
市民志愿者在上海顾村公园安装红外监测相机
培养长江大保护的青年力量
长江江豚,圆脑袋、圆嘴巴,俗称“江猪”,是长江中仅存的淡水鲸类哺乳动物。由于受到非法渔业、繁忙航运、无序采砂、水质和噪声污染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种群数量从上世纪90年代的2700多头已下降到现在的约1000头,极度濒危。长江下游的镇江段有江豚稳定的栖息地,不少镇江市民都见过江豚呼吸时露出水面的铅灰色身影,当然也包括江苏科技大学环保协会的学生们。
长江江豚,长江中仅存的淡水鲸类哺乳动物。叶雷凯摄
长江大保护不是一朝一夕,需要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持续加入。“一个长江·野生动植物保护小额基金”除了提供经费支持,还提供技术和项目规划支持,希望在填补部分受威胁物种的保护空白时,也能推动科研院校、基层管理单位、高校社团、本地NGO等一批多元本土保护力量的成长。在小额基金的支持下,江苏科技大学环保协会的学生们凭着满腔热情,带动了7省14所高校加入长江江豚科普团,培训了5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讲师,在全国开展江豚保护及公众教育活动。协会还开发了江豚线上交流小程序,近三年的时间里访问量已突破300万。2022年4月,镇江市京口区江豚保护协会正式成立,其骨干成员就来自江苏科技大学环保协会。
今年9月,华泰证券支持华泰公益基金会与合一绿色基金会发起“涓流行动——一个长江大学生环保活动资助计划”,第一阶段为25支大学生团队提供小额资助支持和配套的专家指导,引导更科学、理性地开展环保行动,为环保行业贡献青年力量的同时,也有效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引导资本向善为保护注入动力
位于长江入海口的江苏滨海湿地是全球众多迁徙水鸟的繁育、停歇和越冬重要场所,其所属地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4处世界遗产。这里不仅为许多珍稀鸟类提供了觅食场等重要栖息地功能,还为周边的渔民社区提供了采集和收获渔业产品的场所,为当地居民的食物供给和生计就业提供了保障。在“益心华泰 一个长江”项目的倡导下,华泰证券资管推出“华泰益心系列”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为绿色产业提供融资服务,收取的管理费按一定比例捐赠给环保公益组织,支持“一个长江”项目区域的保护行动。2021年通过与阿拉善SEE合作,开展了江苏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及可持续渔业试点项目,为迁飞鸟类提供更加安全的停歇地和越冬场所。
华泰证券资管组织“益心华泰”志愿者参与江苏滨海湿地物种调查工作
“益心华泰 一个长江”项目以ESG为纽带,积极促进保护机构与资本市场对话合作,引导资本向善。2020年12月,华泰证券携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举办“一个长江”可持续发展论坛,探讨ESG投资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上海证券交易所、MSCI、资产管理行业、上市公司与中科院、北京大学、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机构一起,推动ESG评级、投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深度挂钩,助力资本向善。2021年9月,“益心华泰 一个长江”生态保护公益项目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 COP15)非政府组织论坛“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从长江源、长江中下游到长江入海口,“一个长江”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会止步,也期待带动更多保护力量如涓涓细流一般汇入长江。
(以上图片由华泰证券提供 授权中国网财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