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揭晓 聚焦“制胜三力”
9月22日,《2022全球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北京发布。同时,2022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和2022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揭晓。在2022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中,共有14家中国企业入围,潍柴集团、华域汽车、宁德时代、海纳川、均胜电子、玉柴集团、广汽部件、中信戴卡、中航汽车、中策橡胶、法士特、东风零部件集团、福耀集团、万丰奥特,分列第四、第十一、第二十一、第三十、第四十、第五十一、第五十四、第六十三、第六十五、第六十七、第六十八、第八十八、第九十四和第一百位。
在2022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中,排在前五位的是潍柴集团、华域汽车、宁德时代、海纳川和均胜电子。可以看到,排在前100位的企业零部件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的有36家,2020年和2021年分别是31家和34家,潍柴集团更是由去年的营收2493亿元增长至2610亿元,华域汽车由去年的营收1336亿元增长至1399亿元。爱柯迪股份有限公司以营收29.34亿元,位列中国百强名单的第100位,而2020年和2021年位列第100位企业的营收数据分别是19.24亿元和23.43亿元。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袁文博指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营收高速增长、持续创新驱动,轻量化、“软件定义汽车”两大板块表现亮眼,且整体盈利仍保持了18%的同比增长,不过增速有所放缓。新能源汽车板块收入利润加速增长,同时头部企业技术迭代加速、产业链布局延伸,正在构建超级“护城河”。同时,纵观中国2022年新入围企业多达10家,受“赛道”轮换影响,新兴板块企业兴起,新入围企业的主营业务多与轻量化、“软件定义汽车”等密切相关。
盈利水平显著回升
据《白皮书》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零部件企业总利润达到3272亿元,利润率达到6.1%。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郑赟指出,全球汽车零部件发展趋势展现出三大特点:一是随着全球复工复产进程加快、产业转型效果初显,2021年全球零部件企业的总体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二是中、美零部件企业营收增长迅猛,但日本零部件企业业务规模有所缩水;三是“新五化”(“新四化”+轻量化)加速落地,汽车零部件头部企业及新入围企业在相关领域均有发力。而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自主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正变得越来越强大。尤其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快速发展,在动力电池等核心领域较为领先。在芯片领域,国产芯片也加快了发展的步伐。
受各地区经济发展、产业政策、汽车市场及技术发展状态差异等影响,全球百强零部件企业的国别占比变化显著。其中,美系、中系零部件企业在录数量增加,如美国的德州仪器、中国的万丰奥特、福耀集团等均新晋上榜。2020年至2021年,全球百强企业中美系、中系的总营收增幅分别达到1062亿元和976亿元。相较之下,日本在录企业减少三家,百强企业总营收缩水严重,减少734亿元。受汽车销售恢复、技术转型加速、货币相对坚挺等影响,中国及美国汽车市场整体向好。《白皮书》中分析了美系、中系零部件企业营收增长原因,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显著提升,催生新能源零部件需求,也同步推动零部件价值提升。另一方面是零部件企业把握下游电动化、智能化等“新五化”需求,积极开展产品线转型升级,领先布局自动驾驶、智能驾驶硬件系统级别解决方案,提供电气化创新产品以拉升自身的营收空间。日系企业主要受日元贬值和下游主机厂产业链转型压力等影响,导致规模缩水。
借助新能源赛道实现销量、利润双升
中国零部件企业在艰难的外部环境之下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突围之势。借助新能源、智能化在中国的加速渗透,零部件企业呈现出明显的赛道轮换态势,新能源、轻量化、软件定义汽车等领域的零部件企业快速成长,实现销量和利润的双升,并引领中国零部件行业在上游成本压力和下游降本压力之下实现了稳定的盈利。
《白皮书》中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中国百强零部件企业保持营收规模上升,尤其是2021年收入增长加速。一方面国内商乘市场平缓发展,而出口市场大幅增长,为零部件企业带来新机遇。另一方面,伴随智能电动车渗透率提升,电气化、轻量化、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等高价值需求不断增加,相关零部件企业发展势头更为强劲。
从盈利性方面来看,主要受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中国零部件企业净利润虽整体仍呈上升趋势,但增速有所放缓,相较2019年至2020年36%的增长,2020年至2021年的增速放缓为约18%,,并购和布局国际业务扩张,长期盈利性仍承受较大压力。《白皮书》中指出,2021年,中国零部件行业的赛道轮换态势尤为显著。新能源赛道的收入和盈利水平表现亮眼,轻量化相关企业的上榜数量和规模体量都有显著增长,软件定义汽车相关或提供软件系统解决方案的企业也出现在榜单上。然而,传统电子板块主要受缺芯和投入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处于阶段性盈利承压状态。2021年,缺芯对电子板块企业形成较大冲击,虽然下半年短缺情况有所缓解,但断供影响依然存在。此外,伴随汽车市场智能化程度的提升,电子板块零部件企业需通过研发及资本投入以实现业务智能化转型,导致盈利阶段性下滑。
从业务板块来看,新能源板块在2020年至2021年的整体年收入增幅达837亿元,净利润增幅达103亿元,利润率为11.4%,均位列所有业务板块首位。伴随中国汽车市场电动化浪潮持续深化,2021年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约达16%,而商用车新能源也成为严峻的市场环境中唯一的增长亮点。三电系统、充换电、梯次利用等相关产业链需求蓬勃。尽管2019年至2021年新能源板块仅有宁德时代和国轩高科两家企业,但整体营收和盈利表现均远高于其他板块,且新能源板块在百强中的重要程度有所增加,板块收入占比从2020年约4%上升至2021年约9%。与此同时,新能源赛道的竞争也愈发激烈,技术迭代加速。以领头羊宁德时代为例,其技术焕新速度不断加速,如化学体系的迭代、集成结构的优化和智能系统的创新等。此外,伴随智能电动车的增长,软件定义汽车持续渗透。预计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将超过34%,而智能座舱市场将以11%的速度增长至逾500亿元,新车ADAS渗透率约达到65%,而自动驾驶创新技术将通过新型商业模式在无人驾驶物流车场景逐步落地,推动软件定义汽车板块强劲发展。
聚焦“制胜三力”
在传统零部件市场发展较缓、赛道快速轮换、创新技术迅速迭新等市场背景下,罗兰贝格认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应聚焦“制胜三力”——研发力、组织力和资本力的提升,以实现长足发展。
中国零部件企业应准确识别“新五化”需求,通过加强研发投入和人才引入,把握前瞻技术,正向研发,以获得技术“护城河”优势。再者,零部件企业通过内部组织优化,建立与业务架构相匹配的组织架构、管控模式及人才激励体系,为业务拓展搭建牢固平台。同时,积极借助资本力量,在稳固供应链、海外投资、产能扩张和研发补强等方面进一步引入多元化资本和产业资本,打造自身差异化综合竞争力。《白皮书》中指出,目前部分头部零部件企业已在发力“制胜三力”的竞争力提升并已初显成效。
据《中国工业报》了解,产业链“制胜三力”的全面提升需在研发力上推进本地化、数智化,组织力上实现灵活化、敏捷化,资本力上进行多元化、产业化。
全球研发的本地化对于更好捕捉当地客户需求及敏捷应对本地研发需求至关重要,尤其是全球化经营的零部件企业应重点考虑。而数智化能力建设可以提高研发效率、提升研发精度、降低研发成本,是“新五化”背景下零部件企业打造国际一流研发体系的必然方向。
外部环境的多变对于组织的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本地决策机制的建立对组织韧性和本地机会把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更为灵活的激励机制也是人才引进的重要手段。此外,针对全球性经营的企业,因其受到运营和成本管控的压力,更为精简、敏捷的组织也愈发重要;如何通过划小单位激发组织活力,减少冗余,设计敏捷反应的组织流程机制,是应对外部环境和产业链重塑的必要能力。
“新五化”业务拓展往往成本高企,推动企业寻求多元化的资金投资新业务。此外,由于业务转型投入大、技术资源门槛高等,更需要产业方强强联合,辅以政府支持以实现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