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中秋节假期露营相关订单GMV相比端午节增长近六成

时间:2022-09-16 16:06: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秋露营游、房车游在今年尤其火热。据携程数据,中秋节假期露营相关订单GMV相比端午节增长近六成,预计国庆假期持续火热。

而随着露营游、房车游一同火起来的,还有“大号充电宝”便携式储能设备。《华夏时报》记者在小红书APP上发现,关于户外用电的种草笔记便有接近4000篇。来自天猫的数据显示,户外电源连续三年的市场增速都接近300%,2021年销售体量仅3亿元左右,今年以来已经超过10亿元。

需求的高涨催动行业欣欣向荣,各大资本争相入局。比如“EcoFlow”品牌背后的正浩创新科技获红衫中国、高瓴创投加持,最新估值10亿美元;德兰明海2021年至今获4轮融资,其品牌零售业务在过去三年中年均增速维持20%以上;华宝新能也上市在即。

然而,因疫情而找到利基市场的“大号充电宝”带动产业上下游的能力仍显薄弱,其使用场景也相对受限。这不经让人产生疑问,在全球疫情趋近缓和之后,其后劲如何保证?赛道又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赛道竞争激烈

科方得投资执行总裁、香港城市大学创新创业导师张晓兵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便携式能源市场是新能源大行业市场的细分赛道,近两年得益于新能源电池技术的突破,使得大容量便携式电源的续航和安全两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加之疫情影响下,人们对于户外的需求活动迫切,大容量便携式电源市场增长迅速、异常火爆,各种类型企业纷纷进入该赛道,已然形成了红海市场。

“便携式储能需求近几年翻倍增长。尤其近两年,户外自驾游、户外作业,甚至医疗应急、家庭断电应急,处处都能看见便携式户外电源。”兴储世纪总裁助理刘继茂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便携式储能为何能吸引多方资本押注?华泰证券在研报中分析指出,政策端,双碳目标加速能源结构变革,国家政策为便携式储能行业提供支持并制定标准,助力企业蓬勃健康发展;在需求端,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度不断提高;户外生活方式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与喜爱;此外,由于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呈现多发态势,严重影响全球供电稳定性。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向《华夏时报》记者进一步补充表示,俄乌战争带来的能源安全问题和化石能源价格的暴涨,储能产品能应急使用,又是非常好的“家用电器”,并且很多储能产品是具有“市电互补”的功能的,即可以居家使用也可以携带出行。这些一定程度上让企业在面对资本时更能讲出“好故事”。

看回国内市场,我国便携式储能电源行业起步较晚,目前赛道上的企业都比较年轻。如头部品牌“电小二”及“EcoFlow”背后的母公司华宝新能、正浩创新科技,布局户外储能市场时间都不足十年。虽然在市占率上小幅领先,但未形成很深的壁垒。

目前该赛道上,除了传统品牌,不乏巨头跨界入场。9月9日,小米以首款户外电源——米家户外电源1000 Pro正式入局,此前华为也曾推出“移动小电站”户外电源。电池电源老牌商家如公牛、虎头牌等,数码3C领域的头部品牌如安克、倍思及罗马仕等,也纷纷扎堆推出户外电源产品。

赛道很拥挤,竞争很激烈。

这不经让人想起此前的共享充电宝之争。2016年共享充电宝概念兴起,资本热炒扎堆入局,市场群雄迭起。2017年竞争愈加激烈,为抢夺市场多家企业开打“价格战”,行业加速洗牌,众多选手淘汰出局。风口结束后,“三电一兽”成为最终赢家。再看回如今火热的便携式储能赛道,隐隐有重现当年境况的趋势。

华新宝能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其销售费用从0.84亿元猛增至5.65亿元。与之相对的是研发投入的不足,2019年华宝新能的研发投入显示为0.09亿元,至2021年,研发投入也仅为0.65亿元,远远不及销售投入的费用。在激烈的竞争下,为加速占领市场,华新宝能选择轻研发而重营销或为无奈之举。

对此《华夏时报》记者9月14日致函华新宝能,但截至发稿未收到相关问题的回复。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王滢波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储能是个优质赛道,但是目前技术还未完全突破,产品同质化严重,很难获得超额利润。另外,储能赛道的规模化优势不明显,需要大量资源和资金投入。”

澳门博士智库主任、新经济领域观察家邓伟强分析指出,充电宝是电池发展的上一站,而下一站已到户外电源,也到了相关企业的资本竞争战场,上市是VC退场取回资金的重要途径,相信如同早前的共享充电宝企业,合并潮、退出潮将会白热化。

行业目前还存在隐忧,创道咨询合伙人步日欣表示:“受疫情因素影响,催生了周边自驾游的火热,也带动了便携式储能设备的销售。但这是一个不可持续的状态,特别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双向充放电功能的实现,也会大大挤压便携式储能在该领域的应用。”

下一站在哪?

对于便携式储能的未来,邓伟强表示:“便携式储能必须再有新台阶、新发展之路,尤其是与碳中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相结合,加大竞争优势。”

张晓兵则指出,未来会随着各种储能技术的突破发展而出现新的储能方式、新的产品特性、新的应用场景和新的用户体验,从上游供给端和下游需求端来看,都会越来越成熟和旺盛,当然市场也会呈现头部企业越来越聚集、行业集中度越来越大的现象。企业若想做到赛道“常青树”,仍然要从续航和安全这两大核心环节去研发更好性能的产品。

“移动储能的发展是契合全球能源范式转变的。移动储能及其生态是个人和家庭实现个人化碳中和的一个优质解决方案,契合全球新能源发展进程,帮助解决实际发展需求。所以移动储能并不算风口赛道,是一个长期发展战略赛道。”正浩创新科技在回复《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未来发展上,可以不单看这个领域,移动储能是在新能源范式下的产物,新能源的发展是一个无限游戏,可能性非常多。相关产品的应用可以延展到如应急备灾、户外专业作业等场景,也可以发展到家庭储能,也可以围绕储能的生态进行产品形态拓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