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医药跌出“三个底” 能抄了吗?

时间:2022-08-04 11:26:5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来源:融通基金

随着8月2日申万医药指数再次大跌,医药板块6月份的涨幅被彻底抹平;

申万医药指数走势(2022/6/1-8/2)

-3.77%,医药指数上周(7.25-7.29)跌幅,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里,排名倒数第一;

-23.00%,医药指数年内跌幅,排名全部行业倒数第5;

-26.24%,医药指数近一年跌幅,排名全部行业倒数第2。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A股医药板块经历了连续4个季度的调整。

持续的下跌,医药板块已经跌出了“三个底”。

1、估值底部

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3.29倍PE,低于历史上近98%的交易日。

甚至低于本轮牛市启动前(2019年1月3日 23.49倍)的水平,也是2006年以来的第二个估值底部。

2、基金持仓底部

根据前不久披露的公募基金二季报,截止2022年6月末:

全部公募基金医药仓位降至2017年以来低位;

如果剔除医药主题基金,非医药公募基金仓位更是降至2009年以来的历史低位。

公募持仓新低,一旦医药行情企稳,或意味着增量资金进来的空间更大。

2007~2022年度全部公募基金及非医药公募基金

医药股持仓比

资料来源:华安证券研究所

3、市场情绪底部

经过一年多的持续下跌,医药板块的交易热度已经大幅下降。

8月1日,医药板块成交额仅497亿元,创下了2021年以来的新低。

数据来源:Wind

同样是在8月1日,申万医药指数的换手率仅1.21%,也创下了2022年年内的新低。

数据来源:Wind

过分悲观的情绪表达,极端行情的出现,或许也酝酿了中长期的机会。

那么,跌出“三个底”的医药板块值不值得抄底呢?

我们找来了融通健康产业基金经理万民远的最新观点。

万民远

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博士,11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历,其中5.9年投资管理经验理。

他主要分享了对三个问题的看法:

医药板块持续下跌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当前位置的医药板块如何看待?

当前哪些医药细分领域更有机会?

Q

过去一年,为何医药持续下跌?

万民远:

我认为是消化估值的过程。

2019年以来医药板块涨幅较大,估值泡沫化,需要时间去消化调整。

当然也能找到各种理由,比如说集采的扩容。大家都说万物皆可集采。比如说医保付费里面的东西,像IVD、中成药包括生物制品等,这些属于医保品,可能过去大家觉得不太会集采的东西,现在可能也在集采了,甚至包括非医保,所以集采让大家比较恐慌。

另外,过去的教育板块因为双减一蹶不振,市场担心医药会不会也“公益化”。所以我们看到,过去一年里面,很多品种一直都在跌,当然核心本质是估值贵。

投资需要尊重常识。

医药板块持续下跌最简单的原因,就是估值太贵,贵了就容易刺破泡沫。

Q

当前时点如何看医药板块?

万民远:

第一,目前医药板块处在底部附近,对医药板块或不用悲观,但是行业的β机会可能依然不会特别大。

原因在于,大市值公司可能在未来两年里面不会有特别好的表现,或者说基本面上不会有特别超预期的东西。

尤其是跟新冠相关的CXO,大概未来两年基本面都较难有特别亮丽的表现,甚至看未来一到两年,可能业绩都是下滑的。包括一些大市值的公司,可能增速相对比较平稳,对指数的贡献相对来说就没那么大。

当然他们会有一个估值切换的过程。但是估值换的空间也不会特别大,所以遇到了估值切换的时候,明年估值可能会有一个小小的β行情。

其次,在全球收紧流动性的背景下,尽管国内流动性暂时还比较充裕,但是不能期待去拔估值。

需要去做研究,不能像过去简单地选赛道,而是要在赛道里挑选,尽可能地选估值和成长相对匹配的,尽量赚业绩的钱。

第二,这个位置的医药能找到很多个股α机会。

因为这波跌下来之后,过去有些公司因为受疫情影响,业绩相对来说比较差。随着疫情影响慢慢消退,可能它们的业绩在恢复过程中,加上这些公司估值都特别低,我对这些公司是乐观的。

第三,医药行业的基本面或者说产业趋势没有特别大的变化。

医药行业的长期逻辑没有问题,包括医药的需求旺盛、老龄化环境,包括医保控费虽然在进行中,但是医保的支出依然保持接近20%的增长,这是一个比较惊人的速度。

最核心的一点,医药里面永远都有技术的进步,有产品的升级,新技术、新模式的诞生。

我记得我刚入行时,医药公司可能不到两百家,现在接近500家,在过去几年时间里,接近翻倍的增速。

而且过去几年里,医药行业诞生了很多新型的高景气细分赛道,像CXO、眼科还有医美,以及科研服务等等。这些也是医药行业的魅力所在,不用担心这个行业没有机会,这个行业也一直有新技术、新需求。

所以不用对医药行业过于悲观,在增量市场里面永远都有α机会。

Q

当前哪些医药细分领域更有机会?

万民远:

第一,创新依然是医药永恒的主题。

不光是创新药,包括创新器械以及它的产业链,包括CXO。

首先跟我们的用药结构相关。

如果了解中国用药结构和国外用药结构,大概就明白。现在我们是30%的钱付给创新药,70%的钱付给了仿制药;国外公司是反的,80%的钱付给创新药,20%的钱付给仿制药。中国的用药趋势是向国外靠拢的。

包括我们看到的集采,创新药的医保谈判等,都是在加速向国际接轨的趋势。可能过一段时间再看,支付给创新药和仿制药的占比,就会变成4:5、5:5了,这也确实看到了政策对于创新的鼓励。

从中国创新药的投入来看,目前的投入可能才10%出头,海外基本上是40%。从大的趋势来看,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中国的创新药有望一路崛起。

我更看好新冠关联度不高的、尤其是国内业务相关的CXO.未来两、三年的业绩确定性相对来说或许比较高,包括我们跟踪订单时也发现,很多二线公司的CXO订单比一线公司的好很多。

第二,从疫后修复的角度,看好消费医疗相关标的。

疫情管控现在慢慢放松,放松之后可能会有消费场景的回补,尤其是非医保的,竞争格局相对比较好,客单价相对比较高。

这些品种需求会延后,但是不会缺失,修复之后预计有反转机会。

其次是线下相关标的,比如零售药房,同餐饮旅游修复逻辑类似。

当然每个地方的政策不太一样。

我会更关注性价比相对更高的标的,估值和成长更匹配、疫情影响最大,未来疫情修复时,它的弹性也有望最大。

当前时点我可能还会关注一些原料药,现在需求的拐点可能即将到来。当然每个品种不太一样,可能会有差异,但整体上值得关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