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专家学者建言能源安全:“炉子”必须稳稳生在自己家

时间:2022-07-12 15:26:41

 

来源:中国网财经

中国网财经7月12日讯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油气等能源价格暴涨,全球能源危机阴云密布,世界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能源安全。对一国发展而言,能源独立的重要性愈发突显。

步入“十四五”,处在迈向“双碳”目标关键窗口期的中国,该如何寻找一条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实现能源独立?

7月8日,中国新闻社国是论坛与能源基金会举办“加速构建面向双碳目标的现代能源体系,寻求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根本出路”专题研讨会,多位专家进行深入探讨。

保障能源安全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前提

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表示,能源安全是保障国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业粮食”。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也是能源进口大国,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内部经济发展新态势以及“双碳”目标能源转型进程,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能源安全”上升至与“粮食安全”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挑战与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与经济专委会主任戴彦德认为,中国能源安全有两方面问题需要解决。一方面,中国石油和天然气高度依赖进口,这在当前形势下将给能源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带来隐忧;另一方面,中国现有能源还不足以支撑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因为化石能源储量是一个常数。因此,能源安全观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而碳中和既能解决当前又能解决长远能源安全问题。

“炉子必须稳稳生在自己家中”,谈及中国如何守住能源安全底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强调能源独立性的重要性。中国能源资源禀赋特点通常被形容为“富煤、缺油、少气”,但在他看来还应加上“足能”二字,这为中国将能源安全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提供了底气。

根据吴吟提供的数据,按照20%的屋顶面积、2%的戈壁和荒漠地区面积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估算,中国太阳能可利用量约22亿千瓦。另据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数据,中国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6.9亿千瓦;陆地风能技术可开发量25.71千瓦;海洋能近海蕴藏量约14.95亿千瓦。

新旧能源齐发力护航能源安全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表示,在能源安全问题上,中国是富煤国家,煤炭在今天仍是“压舱石”,端稳能源饭碗,煤炭起着关键的作用。

邹骥直言,依据中国当下富煤、少油、缺气、多可再生资源的国情,在当下要依靠煤炭,又要逐步低碳化,是对我们智慧的一个重要考验,这里有一个过渡过程,转型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可能要历经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乃至四十年的过程,要达成未来碳中和的目标,行动要从今天开始行动。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表示,考虑到日趋复杂的国际政治形势和俄乌冲突引发的全球能源市场动荡环境,我国需要重新审视“控煤、稳油、增气、扩大新能源”能源战略的安全风险。高度进口依赖下难以“稳油”和“增气”。为应对油气进口风险,能源安全必须立足“国内为主”。近期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内核和基石是以煤炭高效稳产、增产为中心。从长期视角来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保障我国能源电力安全的长治久安之策。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市场部主任李竹表示,此前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对下一步我国电力市场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下一步电力市场建设与运营主要面临三方面挑战,即能源安全、能源环境和能源经济方面的挑战。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袁家海认为,长期来看,技术创新是根本源泉,产学研各相关领域的人士要努力成为新能源技术创新引领者;体制机制创新是驱动力,要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同时,关注潜在风险特别是新能源产业链供应和关键金属供应等风险。

此外,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制造大国,也是风电制造产业大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的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将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能源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