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的蝴蝶效应与A股“避险”逻辑
来源:富国基金
01
为什么美联储要加息?源头要从2020年新冠疫情说起。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横扫全球,世界笼罩在衰退的阴影中,而作为深处疫情“风暴眼”的美国,更是雪上加霜。自2020年2月19日起,标普500指数一路下跌,至2020年3月23日的跌幅高达33.61%;ICE布油价格则由58.29美元跌至最低19.99美元;全球PMI指数也下破到历史最低水平。美联储遵循了前任主席伯南克“行动的勇气(The Courage to Act,也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分别在3月3日和3月15日降息50BP与100BP,并在随后开启了扩表“大放水”的历程。
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2-05-31
02
诺贝尔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有一个著名的论断:通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本轮大放水的,不仅有美联储,还有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2020年3月初至2022年5月底,美联储、欧央行和日本央行分别“扩表”(央行通过买入债券等资产投放货币)约4.7万亿美元、4.1万亿欧元、151.6万亿日元,幅度分别约为113%、88%和26%。史无前例的货币“大放水”,带来系统性的大通胀预期。然而,俄乌冲突、供应链短缺,更令通胀火上浇油。
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2-06-15
03
不断提升“痛苦指数”既是美联储加息的因,也或是美联储加息的果。伴随通胀而来的,是不断提升的“痛苦指数”(Misery Index,通胀率与失业率的总和,经济学家用来衡量居民部门经济困难的程度)。目前,美欧的“痛苦指数”几乎创下2000年的新高,甚至令人想起不堪回首的1970s大滞涨年代。加息,有助于遏制通胀,降低“痛苦指数”;但加息也有可能导致经济衰退,重新推高失业率,进而再度提升“痛苦指数”。
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2-06-15
04
面对加息,全球研究机构纷纷调降了2022年经济增长预期。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近期先后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里都体现了深深的忧虑,各大国际组织和投资机构更是纷纷调低了对全球和以美国、欧元区为代表的2022年度经济增长预测值。
数据来自:公开媒体报道,OECD、世界银行,截至2022-06-15
05
美股、美债是当下的“麻烦”,美房可能是未来的“麻烦”。近期,美股、美债的下跌,令市场“焦头烂额”,而美房则可能是未来的忧虑。据房地美数据显示,目前美国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已迅速飙升至5.78%,不仅远高于我国房贷利率,而且距2008次贷危机爆发前的高点也仅剩100BP左右空间。与此同时,近期美国房地产市场新房销售大幅萎缩至4月份的59.1万套,因无法偿还贷款“丧失住房赎回权”的数量则在同比大幅飙升。
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2-06-15
06
美联储加息,饱含“吐血的筹码”。美联储公布一季度财报,在资产总规模升至8.9万亿美元的同时,其持有的美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却出现了3305亿美元的账面亏损。这也被投资人吐槽:“印钱”的在亏钱,也是一种奇葩。实际上,美联储资产中,组合久期较长,无论加息还是缩表,带来的收益率上行,都将使得净值大幅下跌,预计二季度账面亏损幅度更大。
数据来源: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releases/h41/current/default.htm,2022年6月15日时点数据
07
欧洲央行,要跟随加息,更要金融稳定。持续宽松货币的副作用,与俄乌冲突的“殃及池鱼”,使得欧元区通胀创下1997年以来的新高。欧央行6月9日货币政策会议决议显示,将在7月1日终止APP下净资产购买,并宣布拟在7月货币政策会议上将关键利率上调25个基点。但在6月15日欧央行召开紧急货币政策会议,计划创建一个新工具来应对欧元区金融状况不稳定风险,以及解决许多欧洲国家政府借贷成本上升的问题,也显示出欧央行“矛盾的心态”。
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2-06-15
08
日本央行宽松依旧,日元汇率贬到24年新低。相对美国、欧洲,日本央行在本轮新冠疫情的冲击中, 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幅度相对更小。面对美联储6月加息,日本央行在单周内购买808亿美元的国债,创下历史最高水平,以稳定债券收益率曲线。但受制于基本面较弱,日元汇率因此出现大幅贬值,创下近24年新低。
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2-06-15
09
中国资产,自有“王炸”。受益于复苏的经济、宽松的货币、舒适的通胀,A股处于较好的回报周期,既可以赚到盈利的钱,也可以赚到“央妈”的钱,同时还能赚到交易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