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适当提高部分行业不良贷款容忍度
中国银保监会6月2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受疫情影响困难行业企业等金融服务的通知》,从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做好接续融资安排、适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方面出台42条举措,进一步做好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困行业企业的金融服务。
业内人士表示,支持受困企业抵御疫情影响,金融机构应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对接新的有效信贷需求。
推动信贷余额稳步增长
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方面,《通知》要求,推动信贷余额稳步增长。银行机构要及时满足因疫情暂时遇困行业企业的合理、有效信贷需求,努力实现住宿、餐饮、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信贷余额持续稳步增长。要实施专门资源倾斜。银行机构要充分评估疫情影响,通过安排专项信贷额度、调整绩效考核、合理下放审批权限、实施优惠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等方式,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行业的信贷资源倾斜和保障。
“当前正是需要金融系统迎难而上、主动作为、靠前发力的时候。”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金融机构应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在坚持商业可持续和风险总体可控的原则下,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更好满足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需求,加大对市场主体尤其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让利和支持力度。
做好接续融资安排
在做好接续融资安排方面,《通知》要求,明确帮扶支持对象。银行机构要积极帮扶前期信用记录良好、因疫情暂时遇困行业企业,能帮尽帮,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
《通知》强调,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继续按市场化原则与中小微企业(含中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等自主协商,对其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努力做到应延尽延。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曾圣钧表示,支持受困企业抵御疫情影响,要求金融机构不得盲目限贷、抽贷、断贷,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对接新的有效信贷需求。
《通知》要求,对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受疫情影响隔离观察或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对其存续的个人住房、消费等贷款,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期还本等方式调整还款计划。对于延期贷款,在延期过程中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不单独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征信记录,并免收罚息。
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强调,银保监会将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责任担当,通过灵活调整按揭贷款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等方式缓解受疫情影响客户还款的压力,切实将政策落实好、落到位,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抗击疫情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提高行业不良容忍度
《通知》指出,提高行业不良容忍度。鼓励银行机构在受疫情影响的特定时间内适当提高住宿、餐饮、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幅度不超过3个百分点。
在加大对困难行业、企业支持的同时,银行机构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值得关注。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余额4476.21亿元,不良率为2.18%,较年初持平。
“总体上看,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信用风险是可控的。”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负责人毛红军介绍,在促进银行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时,银保监会一直坚持“促发展”与“防风险”并重的监管导向,引导银行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建立“五个专门”经营机制,利用内外部数据资源,开展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