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产品诚意满满 金融业积极服务新市民
《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发布近三个月以来,多家金融机构推出新市民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多地银保监局也出台了相关举措。
受新市民工作灵活性强、社保信息缺失等因素影响,金融机构在服务时面临“信息堵点”等难题。业内人士认为,金融机构可联合其他部门做好信息互联互通,从而提供特色化产品。
相关举措密集推出
日前,工商银行面向新市民推出“1+3+X”专属金融服务体系,重点围绕安居、创业、医疗三大核心场景,以及养老、就业、教育和金融素养提升等X项延伸场景。
安居方面,工商银行推出住房金融服务,创新提供线上全流程的租金信用贷款业务,保障符合购房条件的新市民享受首套房贷款优惠等。创业方面,工商银行可为新市民及其创办的企业精准有效提供信用贷款。
农业银行对新市民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推出了农民工工资代发监管系统“工薪宝”平台,集农民工考勤、工资代发、政府监管等功能于一体,有效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各地银保监局也推出了多项创新举措。安徽银保监局表示,将加强与省征信公司的合作,依托省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设立“新市民综合金融服务中心”,打造集政策宣传、金融产品、信贷服务、金融知识教育于一体的新市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从落地的新市民专属金融产品来看,产品具有费率低、审批快等特点。4月2日,齐鲁银行成功发放首笔“新市民创业贷”贷款。该产品积极运用政府性融资担保合作机制和财政贴息政策,实际利率最低可至2%,最短1日内即可完成审批和放款。
服务难题犹存
业内人士表示,服务新市民是金融机构业务的一片蓝海,但在服务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新市民往往缺乏标准化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甚至缺乏稳定的现金收入来源,导致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易获取银行信贷服务。同时,其职业伤害风险较大,保险保障意识偏低,即使主动购买商业保险,申请也不易通过,或在赔付阶段遇到较大问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
此前,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就新市民现阶段面临的一些金融服务痛点问题进行介绍。他说:“农民工平均在一个单位或一个岗位上工作大概半年时间,他们到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会要求出示单位的收入证明,显然对他们而言是比较困难的。此外还有孩子就学的问题。”
一位金融业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新市民服务的重要阻碍在于信息不对称,这导致部分金融机构对服务新市民缺乏动力。此外,从目前多家金融机构推出的产品看,与日常产品区别不大,缺乏针对性,差异化、特色化不足。
多管齐下提升服务
业内人士表示,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可从多方面提高对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一是做好基层调研,进行产品差异化设计;二是打通数据,为办理业务提供便利;三是实行差异化考核,激发金融机构服务动力。
“目前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方案更多是从起点金额、支付频次和方式等方面进行差异化设计,未来还可以更多着眼于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客户推广差异化定价,从而为广大新市民群体提供更加场景化和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选择。”金天表示。
金天说,在近期行业实践中,一些银行、保险机构已经通过与互联网平台合作,为新市民群体画像,从其日常行为特征、现金流特点、金融服务需求等出发定制或优化产品方案。
针对一些信息堵点问题,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监管部门将推动出台配套政策,推进信用信息整合共享,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逐步缓解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问题。